搜索
广州流金岁月钟表维修 13925124671
打印

Omega同轴擒纵的变迁

    [复制链接]
46055244
61#
发表于 2012-10-5 01:46:00 | 只看该作者
杨磊POP 发表于 2012-9-20 05:56 $ O+ h+ O+ y+ ?, z8 R
磨损很少。。。。2500A到D一直走走停停的。。。。哎。。。。当年看见2500就冒汗

! j+ ?6 K& }% b! S  H2500本来就是二嘛!
62#
发表于 2012-10-5 01:46:35 | 只看该作者
总理表 发表于 2012-9-18 05:57
: P2 t, V! {. L7 G2 k) \" u网上技术资料比较少,记得刚推出的时候就很感兴趣,可是除了杂志一般介绍外,没找到什么深入资料.官网也 ...

0 b  d3 B+ E* C" j( t$ G2 j其实,我真的看不出这种擒纵跟普通的水平式杠杆擒纵有什么区别
63#
发表于 2012-10-8 14:17:21 | 只看该作者
总理表 发表于 2012-9-15 21:07
1 D' K, E0 ?" D嗯, 零件尖端承受的力感觉比较大2 [6 u3 x5 i$ e
而且,太精密和复杂总是容易出问题.
0 y3 [& {2 p4 H# J5 [. j  _
其实,从丹尼尔老头子参照宝鸡和发苏的擒纵这件事可以看出,古董的设计未必比现代的差,哪怕出发点一样。
64#
 楼主| 发表于 2012-10-8 19:33:18 | 只看该作者
nomorewatch 发表于 2012-10-8 14:17 6 v5 `! O' o  m/ [* |! r6 u
其实,从丹尼尔老头子参照宝鸡和发苏的擒纵这件事可以看出,古董的设计未必比现代的差,哪怕出发点一样。
) @4 v9 Q6 @8 ~1 Y1 k$ e
确实如此,如今想创新的确很难了,但在现有技术和加工精度下,把以前设计的东西做好倒是有一定意义的,陀飞轮就是例子,可惜有些泛滥了
65#
发表于 2012-10-8 19:43:30 | 只看该作者
总理表 发表于 2012-10-8 19:33 8 d1 t# W' e2 S# D( @7 ^
确实如此,如今想创新的确很难了,但在现有技术和加工精度下,把以前设计的东西做好倒是有一定意义的,陀飞轮 ...
8 ~+ Q- L( @! o. J" e
我喜欢你博客里的音乐,有首歌是我小时候一个八音盒里的音乐
66#
 楼主| 发表于 2012-10-8 19:51:56 | 只看该作者
机械米 发表于 2012-10-8 19:43 1 a9 q: S& j7 K8 F4 q1 k
我喜欢你博客里的音乐,有首歌是我小时候一个八音盒里的音乐
# i9 [' H+ ~% V5 x/ s
这么巧!
67#
发表于 2012-10-8 19:53:43 | 只看该作者
总理表 发表于 2012-10-8 19:51
, n& C0 n% R0 [* [6 J这么巧!
+ U7 k7 T' h+ q4 B
是啊,where do I Beain
68#
发表于 2012-10-9 01:24:23 | 只看该作者
总理表 发表于 2012-10-8 03:33
6 O# Z9 |. H7 P& ~# Q; F/ f确实如此,如今想创新的确很难了,但在现有技术和加工精度下,把以前设计的东西做好倒是有一定意义的,陀飞轮 ...

. a' W' a3 R- P7 j大家很有共鸣啊!我真的喜欢这种感觉
69#
发表于 2012-10-9 01:26:34 | 只看该作者
总理表 发表于 2012-10-8 03:33
  H* l' f# }8 o% Q2 l确实如此,如今想创新的确很难了,但在现有技术和加工精度下,把以前设计的东西做好倒是有一定意义的,陀飞轮 ...

- l& m+ K2 \- }0 a' g! C最重要的是,现在稍有技术工艺特色的产品都贵得离谱,根本就是为了抢钱;当然,以前那些拥有相似或者相同特色的货色,那时的穷人卖了全部财产也买不起,只是现在的价格让我们有可能拣到便宜罢了。
70#
发表于 2012-10-13 10:41:40 | 只看该作者
PPBG 发表于 2012-9-16 19:15 5 u: v9 A# K0 R! R2 Z1 O1 ^
我觉得,钟表技术发展至今,除了新材料的运用以外,对技术的创新已经很难了。结构布局如何变换,已经不能 ...
( f- f$ B  l2 x6 H$ l
杠杆擒纵本身也是身经百战的产物,当然有其过人之处,不过我觉得新擒纵的出现还是必要的,特别是便于维护和显著降低能量消耗的,最重要的是,大家消费得起。
5 V# M8 E  Y" F  |& w" \
& `0 `( Q; x& \5 J6 S# B3 }欧米茄收购丹尼斯老头子的技术,据说用了超过500万欧罗(那时还没有这个货币概念,但是价值相当)的价码,大量生产是必须的,更必须用这张牌大干快上,在市场占有额方面挑战劳力士,这也是集团的定位。
71#
发表于 2012-10-13 10:45:04 | 只看该作者
suwenyu 发表于 2012-9-16 22:08
/ e  ]5 w$ E- A, [& ~7 s, Y9 ROmega在腕表上的同轴,因空间问题,与原设计比,还是属于简化。( q; ]) u# h" B; ?! C

: F( o! M8 F# |8 w4 y在新型擒纵的开发上,小生认为Audemars  ...

% x0 B7 E, p; t$ W现在那些所谓的“新发明”都是开天杀价用的,老师还记得我的那张讨论后石英革命时期的帖子吗?
72#
发表于 2012-10-13 10:49:37 | 只看该作者
总理表 发表于 2012-10-8 03:33 ( i, |' L8 x8 P" S( K
确实如此,如今想创新的确很难了,但在现有技术和加工精度下,把以前设计的东西做好倒是有一定意义的,陀飞轮 ...
9 D9 ?+ m4 d7 {
把以前设计的东西做好了,然后按照富豪们,特别是暴发户的心理期望值开天杀价,奇货可居,对吧?0 v( W7 c6 [5 H$ s
8 T$ Z; E* E9 K4 r( q
其实论实用,功能的话,机械永远斗不过电子,也许这就是真正意义上的新擒纵新技术被冷落,被搁置,然后被发掘成为兲价商品元素的工具的原因吧$ o& c2 z( V' l% U( m% Z: B5 R

! I, s" _& N% u. g7 Y! k那么以兄弟的眼光,机械表要怎么做,才会具有电子产品做不到的观赏性?
73#
发表于 2012-10-13 12:11:36 | 只看该作者
爬完这几十层楼感觉真是太深奥了  学习了 虽然不懂
74#
发表于 2012-10-13 12:30:39 | 只看该作者
yuyuyang68 发表于 2012-10-12 20:11
0 H/ r/ u/ v& q0 N$ C8 q6 N爬完这几十层楼感觉真是太深奥了  学习了 虽然不懂
. n9 w/ E. L7 z0 }6 M. B( x1 [
正是因为这是个技术性强的网站,所以我们才有新人区,先到那里向两位版主学习一下,爬爬文,挖挖坟,然后再到这个区域,相信你会有新的感知
75#
发表于 2012-10-14 08:28:40 | 只看该作者
可否在日后再开个讲述各种擒纵设计间的联系和他们的前世今生?
76#
发表于 2012-10-24 13:41:26 | 只看该作者
我正在收集材料,准备开个讲述各种擒纵之间关联的帖子,兄弟可要支持啊!
77#
 楼主| 发表于 2012-10-24 20:38:54 | 只看该作者
nomorewatch 发表于 2012-10-24 13:41
; ^( ]7 n) W  _" a- j我正在收集材料,准备开个讲述各种擒纵之间关联的帖子,兄弟可要支持啊!

- p0 [4 r9 K3 P  G, ~$ O当然支持啦
78#
 楼主| 发表于 2012-10-27 23:21:47 | 只看该作者
PPBG 发表于 2012-9-17 10:40 , A/ I) X# o& [8 w: v  Y
我总觉得,原来两步完成的动作,要分解成四步,每一步消耗、传递的能量似乎比原来的每一步要小,但整体消 ...
+ I2 O+ P( E5 R# o
原先擒纵叉(马仔)宝石有锁面和冲面,锁面负责阻挡擒纵轮(莲花轮)空转,真正传递能量给摆轮的是擒纵轮齿从擒纵叉宝石冲面滑过的瞬间,通过对宝石特别的角度设计,才实现了传递能量,过程中摩擦损耗比较大。9 y. c, h; V3 H& i* @% J& H1 L3 B
同轴的特别之处就在于摆轮来回两个方向虽然获得能量的渠道不同,但同是直接的接触和推动,一个是擒纵大轮齿尖推动摆轮上的宝石(有点像推磨),另一个方向是擒纵轮小轮齿尖推动擒纵叉中间的宝石,借助杠杆原理通过擒纵叉传递给摆轮圆盘钉。这些力量都是直接从轮系传递过来,借由齿尖直接去推动,所以力的耗损会比较少,力道传递效率也会更高。还有,齿尖小,接触点小,摩擦才会小,这样效率会更高,至于担心脆弱,其实大可不必。不仅因为轮片有足够的厚度,而且传统冲击式天文台擒纵(航海天文船钟)的擒纵轮也是很类似的设计,很耐用的。
% j8 ^- R* Q- F$ t7 I; K$ I% G8 c  ^另外,关于步骤,普通马式擒纵的工作步骤要如果要细分的话,可比同轴那四部分来的更复杂了。。。。有机会再另行单独开篇介绍吧!
79#
 楼主| 发表于 2012-10-27 23:34:24 | 只看该作者
bluesky_8888_7 发表于 2012-9-17 12:48 / t$ q' O6 ^" ^, i' B
8500,2层变3层,多了一组轮系这样是稳定了,但所驱动力加大了?
5 f/ q3 F* S2 n% U3 @7 ]. B
不一定,这个方面还没机会做研究,要把表打开,点点轮齿齿数,计算传动比之后才能知道了。4 A* _6 L" X. ]8 o1 b$ y
不过,如果是推动同样大小和重量的摆轮的话,其需要的力量是一样的,所以只是变换齿轮齿数(传动比不同,因为擒纵轮齿的力臂不同),而最终所需的驱动力应该是差不多一样的。
80#
发表于 2012-10-28 00:26:48 | 只看该作者
总理表 发表于 2012-10-27 07:21 $ ~: P. D; ]1 F4 _. m5 _1 g) s
原先擒纵叉(马仔)宝石有锁面和冲面,锁面负责阻挡擒纵轮(莲花轮)空转,真正传递能量给摆轮的是擒纵轮齿从擒 ...
1 ^1 k, G0 W. [) k7 i/ D2 E0 @
希望兄弟继续科普,提供多一些技术材料,看来擒纵技术的历史真是一个难题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公司简介|隐私政策|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名表通 | www.watchlead.com ( 粤ICP备14096658号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2364

GMT+8, 2024-6-17 04:34 , Processed in 0.405192 second(s), 4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8-2015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