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广州流金岁月钟表维修 13925124671
打印

翁舵主赏表精华集

[复制链接]
18971156

   发表于 2012-6-23 14:02:34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nomorewatch 于 2012-9-22 21:36 编辑

[铁路精神] 铁轨上的时间
不老时光-表迷爱表-铁轨上的时间
载于 《钟表》杂志2011年第4期



1335年法国人发明现代擒纵装置开始至今,钟表经历了六百多年的历史,但真正让千家万户都享受到精准计时带来的便利,则一直等到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才实现。在此之前,钟表,特别是表,只有富人阶层和某些专业人士才能享用。精准时计平民化,主角不是我们熟悉的瑞士人,而是美国人!近年随着网络的普及,慢慢地大家都开始了解美国钟表,事实上,从行业来说,十九世纪八十年代至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美国的确是老大!现在雄霸世界的瑞士表业,如果当年不是引进美国机械化制表技术,估计现在还埋头做山寨组装表。
美国表的代表作是铁路表。十九世纪末,美国的铁路网络已经非常发达,1880年,北美就有近20万公里的路轨,无数的列车在美国的各段铁路上不眠不休地奔驰,驱动着这个新兴国家高速发展。当年的岁月里,没有无线电,更不要说手机、GPS了,所有列车都要在规定的时间,规定的路轨交换处通过,启动、停止都要做到准确无误,时间的掌握就起了决定性的作用,若有差错将会引起灾难性的后果,于是铁路怀表应运而生。17钻以上、多方位校正、每周误差30秒以内、盘面可读性强等严格的标准,标志着铁路表必须精准、耐用、可读性强,是高素质怀表的代名词,所以,能够做好铁路表的,必定是高水平的大厂。在铁路表方面做好文章,一方面有利可图,铁路表的销售就可以得到很高的利润,另一方面也借此彰显表厂自身的实力。为此,美国各大表厂纷纷投入铁路表生产。华生(Waltham)、爱尔近(Elgin)、汉密尔顿(Hamilton)、伊利诺斯(Illinois)这些耳熟能详的大厂,都将最好的资源投放到铁路表上,做出了很多经典的高素质铁路怀表。与此同时,欧洲表厂也跃跃欲试,希望通过铁路表打开美国怀表市场,毕竟当时的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怀表市场。因为美国本土表业实力强劲,所以欧洲表厂的铁路表都是本厂最高级的产品,否则难以应对竞争。
铁路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下面介绍几只典型的铁路表,分别来自不同国家,代表着不同风格的铁路表精粹。


1、来自公认最好的美国表厂—汉密尔顿,是汉密尔顿在20世纪初最好的铁路表—950

铁路表的尺寸一般都比较大,美国怀表机芯的标准尺寸是以size为单位,从0 size20 size都有,早期的铁路表是以18 size为标准,即44.86毫米,到了二十世纪20年代左右,标准尺寸调整为16 size,即43.18毫米950是汉密尔顿公司16 size铁路怀表中最高级的版本:白金镀层的桥式版路、23颗特级优质红宝石轴承、黄金套筒、全套黄金齿轮、红宝石发条轴承、精密鹅颈微调、所有螺丝头都做弧形抛光处理、再加上大小钢轮的花纹以及夹板上20条打磨波纹,整个机芯闪烁生辉,豪华之极。


950诞生于汉密尔顿最辉煌的时代,所以做工和用料都可以体现美国怀表的精髓。打磨上,美国表厂都用玫瑰车床对机芯进行修饰,所以夹板上的打磨通常做得非常华丽,对比现代手表机芯简单的几条日内瓦波纹,美式的花纹绝对美轮美奂;美国机芯用金非常慷慨,金齿轮、金套筒是美国高级表的标准配置,而且在齿轮的做工上比瑞士表更讲究,950的金齿轮、甚至是擒纵轮,在支撑臂都做了圆弧形的倒角修饰,瑞士表则一般是做简单的切角;950还有个特点就是夹板镀白金,这是汉密尔顿高级怀表的特色,还有一些型号,例如922等据资料显示也是镀白金的,所以夹板忒亮丽……


美国怀表还有一个好玩的地方就是资料齐全,美国表厂管理非常完善,所有的生产资料都有详细的记录,再加上美国本土没有经过战乱,所以这些资料都可以保存的非常好。950总共生产了22303只,像这只拔出把头调时的版本,有4401只,其他的17902只则是用拉杆调时的版本;后来还设计了两种新版本,在摆轮等地方更新了技术,成为950B950E,分别生产了44957001只。如果通过这个机芯的号码查询,还可以查到这只机芯大概是1914年生产的。

本帖最后由 xhandy 于 2011-9-16 11:06 编辑

2、瑞士最好的铁路表之一—勃兰特CCCR

路易斯勃兰特公司在1848年成立,到了1889年,已经具备年产10万只机芯的能力,虽然对比美国表厂还是差很远,但在瑞士绝对是首屈一指。1894年开始,该公司放弃旧式装配系统,引进美国技术,使用了更精密、更先进的机械及技术,采用机械化生产方式,生产统一规格零件,并引进新式分工系统进行装配工作,这种做法大大提高了制表的效率平均质量,真正实现了从家庭作坊向规模工业化的突破。这时候,公司开发出一种尺寸是19法分(一般称为“令”)的机芯,现代一般习惯就称这个系列的机芯为“19令”。由于生产技术的创新,公司对这种机芯寄予厚望,用最后一个希腊字母命名,就是现代鼎鼎大名的“欧米茄”。


北美市场的吸引力非同一般,勃兰特公司绝对不会放弃这个市场,所以将19令机芯中最好的版本投放北美,借此拓展公司业务。但由于美国铁路表标准限制了外国产品,所以勃兰特公司只有退求其次,将产品卖到加拿大铁路表市场。20世纪初,加拿大的铁路网络发展也非常迅猛,而且铁路表不限制来源,所以勃兰特、浪琴、真利时等瑞士公司都有很多高质量的怀表进了加拿大。


19令机芯最高级的版本有四种:CCRCCCRDRDDR。为了与强劲的美国怀表竞争,都用上了最高配置。这里介绍这只就是其中的CCCR:分离式3/4版路、23颗宝石轴承、金套筒、勃兰特公司专利的精密涡型微调、宝石发条轴承、华丽的花式打磨(勃兰特公司称之为“鹧鸪的眼睛”)……机芯跟美国高级怀表相比毫不逊色,同样美轮美奂。分解机芯后,可以看到基板上有“W”的标志,这就是现代欧米茄的来源!正因为这批机芯的优异表现,勃兰特公司得到了市场的肯定,公司的业务得到迅猛发展,后来才将公司名称改为“欧米茄”!

话说回来,虽然说勃兰特公司具备了非常高效率的生产能力,但其实对比当时的美国表厂,还是差距不小。就像这只CCCR,勃兰特公司也只生产了540只,而同时期的美国表厂,这种素质的铁路表已经可以达到几千上万的产量了。不过也从侧面说明了这批机芯的素质之高。欧米茄后来在各类精准竞赛中屡屡得胜,就是得益于19令机芯的完美设计,可以说,欧米茄品牌的成功来自19令。


3、德国高级表厂—艾斯曼(Assmann)代工的美国品牌。



德国人、在瑞士学习制表技术、到美国开厂,德、瑞、美三国混血,钟表业上好像就只有高路云这一朵奇芭了。Dietrich Gruen在美国经营哥伦布表厂失败,但在钟表业开创事业的雄心未死,还将儿子Fred Gruen送到欧洲钟表的最高学府—格拉苏蒂钟表学校深造。Fred也不负父望,以最高荣誉毕业。老爸失业后,父子合作,通过Fred的关系,联系了德国顶级表厂艾斯曼(Assmann),由Fred设计、艾斯曼代工,生产出历史上第一批以高路云命名的怀表。由于当时铁路表风行,所以这批怀表就按铁路表标准进行设计,严格上来说不算铁路表,因为没有在铁路上服役过,但其实由头到脚都是很“铁路”的。


相比美国、瑞士,德国做的铁路表有什么特色?细腻、极端的细腻!德国最高级的表厂就是朗格(A lange)和艾斯曼(Assmann),虽然19世纪末瑞士人已经开始在机械化制表上风风火火,但德国人仍不为所动,继续坚持纯手工制表。机械化生产模式是按照严格的标准批量生产零件,再组装调校,相同型号的零件是可以互换的,而纯手工则是每一只表都独立制作的,机芯的每一个零件都是由制表师手工切割打磨,再亲手组装,两只表之间的零件是不能互换的!
这里介绍这只是美国标准16 size的艾斯曼-高路云怀表,生产日期是18951898年之间,三只表中年代最早。机芯的配置是18颗红宝石轴承,德国式3/4版路、大小钢轮用格拉苏蒂太阳纹打磨、蜗牛式精准微调装置、德国高级表惯用的K金擒纵轮和K金擒纵叉、摆夹板精细的鎏金雕花、HCIP校正(热、冷、等时性、方位)……配置达到典型的德国高级水平。擒纵叉是格拉苏蒂钟表学校创始人Grossman先生的专利设计,跟瑞士高级表常用的蝙蝠状擒纵叉类似,但稍有不同,主要是在擒纵叉的左右两个平衡翼位置上使用了限位钉。


机芯的做工非常细腻,不单只夹板,还有大小钢轮和所有的螺丝都做了手工倒角处理,擒纵轮、叉的倒角也非常圆滑,摆夹板的雕花细致程度对比现代的朗格有过之而无不及,而且是鎏金雕花后再刷除多余的鎏金,令雕花层次更加分明。这些机芯都是一只一只地独立制作,所以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搜集下资料看看,世界上没有一只完全一模一样的艾斯曼高路云,每一只都会或这或那稍有差异,这就是纯手工!

现代的铁路上,借助高科技的通信网络技术,已经不需要准确的计时工具来保证运作,只需要“保持联系”,铁路调度系统会时刻指引着列车的何去何从。新技术进步了,旧技术淘汰了,可能连我们信守承诺的态度也悄悄溜走了。铁路怀表不知道时代已经不需要他了,仍在坚持默默计时,仿佛提醒着我们时刻记着:不需要提醒、不需要联系,承诺了的事,一定会做到,因为有铁路表……






评分

参与人数 1知名度 +2 收起 理由
帝国乞丐 + 2 很给力!

查看全部评分

156条回复

返回列表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2-6-23 14:03:29 | 只看该作者
  美国怀表在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是最强大的时候,从行业的角度来说冠绝全球,其中187X~188X年间,更是辉煌中的辉煌,因为这段时间的领先优势最为明显。American Watch Co和Howard是当时美国表业的龙头,其中前者的规模和生产能力更强。American Watch Co其实就是后来的华生waltham,从AWC到AWWC到waltham,可以说是在地位上是逐步下滑。所以曾经有人说,有AWC标识的华生都是好东西,这种说法当然是以偏概全,AWC也有很多低端的表,但也反映出AWC时代华生的地位。
    AWC时代出了很多经典的高级怀表,其中最珍贵的当然是玛瑙夹板的那种,几十万人民币的东西,估计都在博物馆了。一般来说,地位最高的是1872型号,往下是1888,1899等等,不过很多1888都是AWWC时代的产品了。美国人眼中,最推崇、最高级的就是1872型号,3/4版路、黄金套筒、蓝钢螺丝、打磨遍布里里外外,美轮美奂!专家说,是当时瑞士的高级表厂都仰视的怀表,不知道算不算过份?

    华生的怀表是先分型号,再分等级,所以1872型号最高级的是American Watch Co型号,21钻,一只缺零件的机芯都万元人民币左右的价格了;往下是Amn watch Co,16钻,手工水准相当,只是钻数较少。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2-6-23 14:06:38 | 只看该作者
[浪琴] 浪琴铁路手表
北美的铁路怀表鼎鼎大名,铁路手表反而默默无名,其实进入手表年代,铁路表也从怀表转向手表,50年代末在北美铁路上服役的铁路手表包括浪琴的RR280、宇宙的RailRouter、芝柏的307HF、真利时的RR120T、西马的RR2852和2872......还有美国的波尔、爱尔近等品牌。这些是机械机芯的手表,从找到的案例来看,都是五方位校正的精准之作。60年代后宝路华的音叉表由于技术上的先天优势,基本上垄断了铁路手边市场,再往后就是石英表的天下,机械机芯的铁路表从此淡出市场。
宇宙Railrouter

Steveg的一只宇宙铁路表
http://ninanet.net/watches/others16/Mediums/mug1205.html

Ball

爱尔近


宝路华


下图这只浪琴的铁路表,就是RR280,顾名思义,基础芯是浪琴的280机芯,但为了达到铁路表的标准,额外做了5方位校正,增加了鹅颈微调,还换上了比一般的280更大的摆轮。


几十年下来,油漆面还是这么亮白,不知道怎么护肤的?






抛光倒角的鹅颈
[size=0.83em]2012-6-11 22:44:39 上传
下载附件 [size=0.83em](194.18 KB)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2-6-23 14:08:05 | 只看该作者
有关本辛格工艺的评价:
工艺够不上细腻,但刀法还是蛮利落,而且这种加工效果10米开外就可以开得出,其实蛮符合新表迷的要求,只是过不了老表迷喜欢拿放大镜看机芯的要求
5#
 楼主| 发表于 2012-6-23 14:09:4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nomorewatch 于 2012-9-27 20:42 编辑

占位
6#
 楼主| 发表于 2012-6-23 14:10:3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nomorewatch 于 2012-9-27 21:02 编辑

      日内瓦印记的要求还是比较粗的,比如倒角的光洁度好像就没有详细的要求。所以一些有印记的机芯打磨,只能说按照要求做了,但做得好与不好的确差别很大。比如帖子里的一些图片的倒角,只能说做了,但光洁度、弧度的水准相当一般般,所以说日内瓦印记不能作为衡量打磨水平的唯一标准。
      怀表机芯手工当然好,但可复制,不存在唯一性,未到艺术品层次。怀表年代和现代的差异是工艺,而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除了近年已经讨论得很深入的态度问题,我觉得科技的进步也是原因之一。比如狼牙齿倒角,狼牙齿的设计就是加强齿轮间的咬合力,实际上能加强多少?有没有数据支撑?本身加工已经比较难,还要做倒角!倒角对齿轮咬合运转的流畅度是有帮助,但有多少帮助?有数据支撑吗?现代表没人做这个了,因为科学证明效果不大,而且材料科技的进步,也不再需要这种工艺了。
      不过话说回来,当时的高级表厂为了提升一点点性能,即使是理论上、惯性思维上也好,虽然加工的难度很大也要做,这点上的确是值得钦佩的。不要小看这点工艺,据说现在瑞士的高级表厂也修复这些顶级的古怀表,可以对机芯重新全部做一次修饰,但工钱比表本身还贵两三倍!

      人手的修饰还是很重要的,人手和机械的倒角差别很大,好手工和一般手工比较的差别也很明显,有时间可以去Steveg那里找几只有日内瓦印记的手表机芯对比下,还是有好坏之分的。dufour的修饰工艺是最顶级的,而且是为了修饰而修饰,符合现代名表作为奢侈品的理念。
      如果追求纯手工的话,不妨看看19世纪末的顶级德国表,朗格、艾斯曼的顶级表,那些机芯连夹板都是手工车出来的,虽然不太工整,比如夹板的线条不是很流畅,但的确更纯粹,手工味道更浓厚。






这些值得一看再看
http://www.watchlead.com/wbbs/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6403

7#
 楼主| 发表于 2012-6-23 14:11:49 | 只看该作者
玩表是各种业余兴趣中最孤独,也是最自私的,能够拥有完全属于自己的爱好,经常保持自得其乐实在是人生一大乐事,何必解脱?一山还有一山高,要收山谈何容易?
8#
 楼主| 发表于 2012-6-23 14:12:4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nomorewatch 于 2012-9-27 20:53 编辑

占位


9#
 楼主| 发表于 2012-6-23 14:13:18 | 只看该作者
现代机械表做的复杂功能基本上是用来玩的,所以可以说还有很大空间,只要在计时的表现方式上下功夫基本上就可以有无穷无尽的创新空间,只可惜只针对金字塔顶端的富人市场。

10#
 楼主| 发表于 2012-6-23 14:13:4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nomorewatch 于 2012-9-27 20:55 编辑

机械手表要的就是款式(自己戴得舒服、人家看得漂亮)、内涵(历史、传统、品牌......闭上眼睛也会开心),实用性就不玩机械表了,记得PP老大以前那篇弓箭的寓言吗?
所以最喜欢的机械是古董。前人在有限的条件下,付出比现代大N倍的精力才制作、调校出来的精密计时工具,虽然制作过程往往事倍功半,但耗费点滴心血都凝聚在历经沧桑的零件中。这些古董体现的是人类几百年来争取进步的努力,让人由衷钦佩;反观现代的机械表,很多是迎合市场的矫揉做作之物,体现了什么?


11#
 楼主| 发表于 2012-6-23 14:16:44 | 只看该作者
杜佛的表都是神品了,如果非要吹毛求疵的话,Simplicity以打磨取胜,结构、设计没什么特别;大小自鸣最顶级,不过技术都是从古董怀表来的,不算是自家的设计,所有才有些抠门的人质疑杜佛到底算不算真正的大师;Duality的共振设计很有特点,虽然还有其他人在做,也不知道孰先孰后,但还算是自己的设计。
12#
 楼主| 发表于 2012-6-23 14:17:38 | 只看该作者
有关手动机心
始终觉得浪琴的30L未入流,欧米茄的30T可称经典,万国89有点不上不下。真利时135、Peseux260和浪琴360是为天文台竞赛入手设计的(PP那只不记得叫什么型号了),跟其他的所谓天文台机芯有质的区别;其中只有135和260真正实现量产,就是说可以复制到机械化生产线上,对钟表行业而言有实在的意义,而不是浪琴360那样只能存活在实验室里,所以个人觉得135和260才真正称得上强!
至于PP和VC的牛,那是就手工而言。只能在个别富豪手上实现精准,不见得牛到哪里去。随便一只完整的欧米茄的30T,可以在好的校表师手上调校到天文台水平,这才是牛。
一家之言。

13#
 楼主| 发表于 2012-6-23 14:18:4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nomorewatch 于 2012-9-27 20:44 编辑

占位
14#
 楼主| 发表于 2012-6-23 14:20:4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nomorewatch 于 2012-9-27 20:30 编辑

占位
15#
 楼主| 发表于 2012-6-23 14:23:5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nomorewatch 于 2012-9-27 21:04 编辑

占位
16#
 楼主| 发表于 2012-6-23 14:26:1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nomorewatch 于 2012-9-27 20:47 编辑

占位
17#
 楼主| 发表于 2012-6-23 14:31:21 | 只看该作者
咱国表如果能像Tanzh兄这样从踏实的基本功入手,估计就可以得到真正的突破了。现在国表模仿瑞士表业使劲的从技术、设计入手,做陀飞轮、双陀飞轮、打簧表,但基本的手工水平没有提升,发展空间极其有限。我觉得现代机械手表就是应该是工艺为主,毕竟是奢侈品的定位,过多的考虑功能,还不如跟Casio做电子表?
18#
 楼主| 发表于 2012-6-23 14:33:1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nomorewatch 于 2012-9-27 20:39 编辑

占位
19#
 楼主| 发表于 2012-6-23 14:37:3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nomorewatch 于 2012-9-27 20:56 编辑

    其实真得有必要花这么大力气去做表吗?手表已经是奢侈品,而不是生活必需品,用人家的有什么问题?既然从高端到低端都有国外现成的产品,直接拿来就好了,有必要另起炉灶吗?有没有手表,并不影响温饱,也不影响精神文明,更不影响国际关系,还有必要花这么多的力气去淌这滩子浑水吗?
    如果是军事、粮食、能源、通信等行业,直接影响国计民生,的确要有自己自主的产品,否则给人家抓住自己的命脉就不好玩了。但手表呢?用人家的有什么问题,现在国内的体制经营手表绝对是吃力不讨好,即使是香港,一直是完全开放、自由的市场经济体系了,运作手表也未有成功的例子。
    比如,由于日本AV业繁荣昌盛,年前听说棒子也要大力开发自己的AV行业以对抗日本,是不是有些类似?我觉得没必要,日本的A片已经很好了,很难超越,也很难跟它抢市场的........
    陀飞轮、三问......都是见证企业实力的东西,不应该成为主攻方向。个人觉得以国表的设计和生产能力,主流应该是中级以下的机械表,目标客户是入门级的表迷市场,跟天梭、豪利时等级别的瑞士表争夺有品味的年轻人。但前提是国表企业必须抛弃现在仿表市场的巨大利润,看到仿表满天飞的境况,实在深恶痛绝!
20#
 楼主| 发表于 2012-6-23 14:42:0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nomorewatch 于 2012-9-27 20:50 编辑

占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公司简介|隐私政策|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名表通 | www.watchlead.com ( 粤ICP备14096658号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2364

GMT+8, 2024-6-20 12:44 , Processed in 0.507540 second(s), 5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8-2015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