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广州流金岁月钟表维修 13925124671
打印

最著名的钟表

[复制链接]
712549

   发表于 2013-7-21 16:48:52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名怀表之佳家 于 2013-7-22 14:32 编辑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
退役的英国上校古尔德在一座仓库里
发现了几只掩盖在尘埃下的钟表。
古尔德对这些损坏严重的钟表自费进行了修理和研究,
耗时长达13年之久......
古尔德最终将一个著名历史人物的最辉煌的作品
展现在了世人面前。


H1 1735年


H2 1739年



H3 1757年 制作用了17年时间。
H3为后世留下了两个不朽的遗产——
双金属温度补偿装置和今天几乎所有的机械设备上都在使用的滚珠轴承


H4 1759年


H5 1764年

大家一看就明白,
这些就是著名的木匠,钟表大师,英国百名伟人中排名第39名的
约翰.哈里森
呕心沥血耗尽大半生的精力
奉献给人类文明的杰作。


约翰.哈里森(1693-1776)
约翰.哈里森由木匠改行造表,从未当过钟表学徒却创造了不少钟表界的奇迹,
他性格执着,技艺精湛,经度之战中孤身摘取桂冠,
传奇人生成为历史佳话,
他的作品也成为重要的文明遗产。
下面我们再欣赏一下奇人约翰.哈里森的其他作品和一些细节。
希望有更多资料的表友能够提供指导。


18世纪20年代初约翰.哈里森为一座公园制作的钟,使用了这种擒纵——
蚂蚱擒纵。这个钟走时非常精准,至今历时近300年只保养过一次,依旧在使用。





这只木钟制作于1726年,
使用了独创的双金属烤架式温度调节钟摆。
每月误差1秒种,是当时世界上最准的钟。



这就是大名鼎鼎的H4。
约翰.哈里森的集大成之作,凝聚了他毕生的心血。


H4的机芯。上面刻着约翰.哈里森的名字和制作年份——1759



这是约翰.哈里森画的H4解说图,邮票的部分是我重叠上去的。
这里有几项发明。
1,看似巴戟(冠状)擒纵的摩擦静止式擒纵。叶片使用宝石做成。
2,螺旋塔底部的动力维持装置。可防止在上弦时动力暂停。
3,发条式第二动力系统。将主动力源的动力划分成若干
个小动力,以使动力均匀化,从而提高等时性。
4,双金属温度调节器。见下图。           


双金属温度调节系统

表壳内的印记


表套内的印记


纪‘念邮票H4


H3的侧面
可以看到木制的齿轮和一对钟摆上的可以相互抵消惯性的弹簧。


1727年制作的大长钟
表盘上方写着他的名字
约翰.哈里森称他在这个时期做的三个长钟是精密钟摆时钟


这张纸上不知写了什么


内部构造。木制的齿轮。
擒纵机构清晰可见


内部的钟碗



最后,我们不应该忘记这位先生——古尔德。


古尔德正在修理H3

他编著的航海天文钟一书全面详细地介绍了截至1920年以前的航海天文钟,
被认为是这一研究领域至今无人超越的大作。



......哈里森最终拿到赏金是在1773年6月。一年前,也就是1772年,英国著名的探险家詹姆斯·库克(JamesCook)开始了第二次环球远征。和以往不同的是,库克船长随船携带了大量的德国泡菜,这种咸菜不但不易变质,而且能够为水手提供足够的维生素C。从此,困扰远洋水手多年的坏血病问题终于解决了。
      库克的这次远航还有一个任务,就是检验航海钟是否能够禁得起长时间海上颠簸的考验。他本来想带H4,但经度委员会最终决定让他带上另一位钟表匠拉克姆·肯德尔(LarcumKendall)花费两年半的时间制作的一块仿制航海钟,后人称之为K1。
     3年后,也就是1775年2月,库克船长远征归来,盛赞K1给经度测定带来的方便,把它称为“我最可信赖的朋友”。要知道,库克是一名非常有经验的船长,对“月距法”十分熟悉。他的第一次远征的目的之一就是试验一下“月距法”是否有效。他随身携带着马斯卡林编纂的第一本《航海年鉴》,经过试验后发现运用月距法可以把定位精确到40公里以内,这对于当时的帆船来说已经是足够精确了。事实上,库克的船队可以说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能够准确测量经度的探险船队,这一优势使得他能够远离固定航道,发现了很多南太平洋上的小岛。他的几次探险之旅为英国后来在南太平洋上的统治地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库克的二次航行既要经过炎热的赤道,又要靠近寒冷的南极地带,气候多变。K1经受了考验。一路上他不断对这两种方法进行比较,发现钟表法不但用起来容易了许多,受天气情况影响小,而且精度也丝毫不差。事实上,正是在K1的帮助下,库克船长绘制了第一张南太平洋海岛的高精度地图。
    1776年,库克船长第三次远征时仍然带着K1。可是,这次远征运气不佳,库克被夏威夷岛上的土著杀死了,K1也落入了当地人的手里。当后人找到这块表时,发现它外表依然完好无损,时针仍然停留在库克被害的那个时刻。
    库克的成功终于让“钟表法”扬眉吐气。可是,哈里森却没有活着看到这一天的到来。1776年3月24日,老哈里森去世,享年83岁。作为一个一辈子追求准时的木匠,哈里森去世的日期也相当“精确”,与他的生日在同一天......
                                               这段文字摘自『经度之战』,有兴趣的可以看看全文,我觉得很值得一读。
                                                        http://news.163.com/07/1114/02/3T7OQS02000120GU.html


评分

参与人数 3知名度 +6 收起 理由
郭漢克 + 2 很给力!
小表迷 + 2 厉害,辛苦
OHSEAL + 2 !

查看全部评分

49条回复

返回列表
沙发
发表于 2013-7-21 17:08:05 | 只看该作者
沙发。好资料啊、
板凳
发表于 2013-7-21 18:20:00 | 只看该作者
蚂蚱擒纵,好合理啊,不知道摆频是多少,18000吗?
地板
发表于 2013-7-21 18:49:13 | 只看该作者
我的仓库翻了好多遍了,要是也能发现就好了。
5#
发表于 2013-7-21 19:34:08 | 只看该作者
学习了,不知这种擒纵系统有没有人复刻
6#
 楼主| 发表于 2013-7-21 19:41:52 | 只看该作者
djtjs 发表于 2013-7-21 19:34
学习了,不知这种擒纵系统有没有人复刻

蚂蚱擒纵有复制版本,H4的擒纵可能只有肯德尔复制过。
7#
发表于 2013-7-21 20:20:39 | 只看该作者
谢谢老师,肯德尔是一名钟表大师吗,没有度到呀
8#
 楼主| 发表于 2013-7-21 20:25:55 | 只看该作者
djtjs 发表于 2013-7-21 20:20
谢谢老师,肯德尔是一名钟表大师吗,没有度到呀

肯德尔受命仿制H4,制造了K1。著名的库克船长曾携他制造的航海船钟远航探险。
9#
发表于 2013-7-21 20:36:38 | 只看该作者
10#
发表于 2013-7-21 20:37:23 | 只看该作者
谢谢科普,回去搜集资料学习下
11#
发表于 2013-7-21 22:21:07 | 只看该作者
我正好有这套邮票!~
之前的讨论可作为参考
http://www.watchlead.com/wbbs/fo ... read&tid=116447
12#
发表于 2013-7-22 05:04:15 | 只看该作者
学习了,不错的普及知识
13#
发表于 2013-7-22 09:15:18 | 只看该作者
大作!能将顶尖科技、顶尖工艺和艺术共冶一炉的,就是这类钟表作品。
14#
发表于 2013-7-22 09:50:47 | 只看该作者
xhandy 发表于 2013-7-21 17:15
大作!能将顶尖科技、顶尖工艺和艺术共冶一炉的,就是这类钟表作品。

能否给我举点1850-2013年之间的这类钟表作品的例子?
15#
 楼主| 发表于 2013-7-22 10:23:37 | 只看该作者
机械米 发表于 2013-7-21 22:21
我正好有这套邮票!~
之前的讨论可作为参考
http://www.watchlead.com/wbbs/forum.php?mod=viewthread&ti ...

参考了,多谢!这套邮票应该搞一套。
16#
 楼主| 发表于 2013-7-22 10:32:09 | 只看该作者
xhandy 发表于 2013-7-22 09:15
大作!能将顶尖科技、顶尖工艺和艺术共冶一炉的,就是这类钟表作品。

共冶一炉概括得精辟,这个老木匠,净是些别出心裁的惊世花样,够世人感叹1000年!多谢加精!
17#
 楼主| 发表于 2013-7-22 10:35:2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名怀表之佳家 于 2013-7-22 10:41 编辑
nomorewatch 发表于 2013-7-22 09:50
能否给我举点1850-2013年之间的这类钟表作品的例子?

英文资料中能找到哈里森的全套手绘原图吗?肯定很精彩。
18#
发表于 2013-7-22 11:18:46 | 只看该作者
名怀表之佳家 发表于 2013-7-21 18:35
英文资料中能找到哈里森的全套手绘原图吗?肯定很精彩。

我大概在一个月前就已经获得了古尔德的大作,就是有关他修复哈里逊时计的文献记载,不过我还没有开封,所以不清楚里边有什么好东西。
19#
发表于 2013-7-22 11:21:01 | 只看该作者
名怀表之佳家 发表于 2013-7-22 10:23
参考了,多谢!这套邮票应该搞一套。

这套邮票是1994年的,发行量不小,可在网上淘一套。
20#
 楼主| 发表于 2013-7-22 12:30:40 | 只看该作者
nomorewatch 发表于 2013-7-22 11:18
我大概在一个月前就已经获得了古尔德的大作,就是有关他修复哈里逊时计的文献记载,不过我还没有开封,所 ...

恭喜你又有一本好书。
是这个吗?
123下一页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公司简介|隐私政策|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名表通 | www.watchlead.com ( 粤ICP备14096658号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2364

GMT+8, 2024-6-20 09:00 , Processed in 0.335272 second(s), 5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8-2015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