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广州流金岁月钟表维修 13925124671
打印

Shek329先生腕表赏评录

  [复制链接]
71493207
101#
发表于 2012-6-17 03:13:40 | 只看该作者
沛纳海的大热是表界一个独特的现象,以前闻所未闻,今后恐怕也很难复制。0 s. t* d7 T8 }7 l0 F
分析过几个原因:1. 几十年只供应军方而不对外发售的神秘感,包括一段特殊战斗史,目前沛纳海的古董表存世数量仍然很少;2. 设计风格恰好迎合了1990年代开始的大表潮流和运动款潮流;3. 历史上曾与劳力士有过一段合作关系,劳力士是现代最好的钟表品牌之一,而且与别人合作制表的情况极少,于是一定程度抬高了沛的品牌形象;4. 意大利裔好莱坞动作明星史泰龙的宣传效应;5. 销售策略,1993年沛正式市场化后还有一段预热期(机心使用最普通的ETA版本),但被擅长运作奢侈品牌的历峰集团看中,1997年收归旗下,经营方针改变,搞限量式销售,还发掘历史设计,既使用改进过的ETA机心顾及到了中低市场,又采用古董库存机心和某些高级机心生产特别版刺激了高端市场,而且很好地控制了产量,增加了品牌含金量;6. 品牌打造完成了初始积累后,开始转向自主机心研发,仅用八年时间就完成了所需要的手动和自动基础心和长动力心、一套计时心、一套陀飞轮机心的研制。! E5 |+ N* V- M: ^' P9 d. ^5 O
分析沛纳海表友的一面,我注意到国外喜欢沛纳海的表迷群,大都有几个特点:中产阶级为主,收入稳定,不是初次玩表的表迷,喜欢新鲜事物,热爱家人,热爱生活——美食、旅游、汽车、运动、摄影等等,愿意结交朋友、参加聚会聊天,甚至把一个单调的沛纳海腕表玩出各种新花样(比如换各式皮带和带扣,甚至把一个个手工皮带工坊带入黄金时代)。这种网络时代的玩表人群体交际方式,是前所未有的,也算是新时代造就了沛纳海的成功吧,在其它品牌的表迷群,体现的都不如沛迷这么纯粹、这么明显、这么稳定、这么坚持。7 D8 Q7 b4 l8 B1 @. {# k2 J  `
从我进入网络钟表论坛起,中国人(包括港台)关于沛纳海的争议和质疑就一直未断,一般集中在几点:尺寸大、难看;价格偏贵;机心用ETA;炒的凶。其实我觉得这几点都适应国人的话,在中国也未必见得就能像外国一样形成“沛纳海现象”,无法像老外那样集中到一个阶层、一个群体,只能跟着别人玩文化。我以前也怀疑炒沛是不是有些过头、能不能找些替代?兜兜转转回来才发现,其实沛纳海就是沛纳海,外形能替代甚至能仿到几近乱真,精神实质替代不了。' X! L% i, y/ j; y. z' [' K
另一方面,沛纳海的目录邮寄服务是我接触过的品牌中最到位的,几年前我只向官网申请要过一次,他们转给德国代理处理之后,每年都主动寄来。
102#
发表于 2012-6-17 03:16:49 | 只看该作者
我喜欢潜水表就是因为它的日常实用性,是全天候都可以佩戴的一种表。+ t6 c( b+ r, t
    对于防水深度不是特别在意,我自己是不会戴表下水、洗桑拿等等的,几千米的防水性能对我意义不大。但是耐得住高压的潜水表,它壳身的厚度一定是有要求的,我喜欢外壳结实一点,既实用又有阳刚粗犷的外观。
8 s3 i' n) h3 p( c. i' r0 F$ r$ X* r    排氦阀门对于99.9%的潜水表拥有者来说,都是无用的设计,当然也会有喜欢专业完备概念的人。既然是日常粗用,对于外壳与外环我不喜欢太高级的材质,普通的316L防过敏不锈钢材和钛金属都可以,一定要哑光、拉丝、雾面等处理方式。0 S3 d" M8 [8 `6 i. Y4 l! r  X/ x
    经典的造型是一定需要的,或者自己喜欢的几种元素混搭,这样较有个性,不至于流俗撞表。我自己偏好军表风格多一些,黑色带夜光标记的面盘上如果有一点点红色或橙黄色点缀,会显得活泼一些。' d$ y, D7 l: S( D6 n
    功能方面不追求太复杂,什么万年历、陀飞轮功能的潜水表,我觉得十分搞笑。简单的三针功能、成熟耐用的自动机心最好,如果用手动机心,定期上链对于螺旋式龙头会有磨损。
" S8 s" l% G* M    还有一点我要求较高,就是防磁性能,一个合格的潜水表,应该具有相当的防磁功能,可惜,仅有少数几个牌子能做到这一点,还不包括劳力士。一般用钛合金做壳的潜水表,防磁性会好一些。另外,有背透的潜水表,肯定不是好潜水表。
103#
发表于 2012-6-17 05:51:1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nomorewatch 于 2012-9-28 21:21 编辑
" c# u* `: J" s" x) {9 C9 C; ~7 p& h5 f& h; Q& J0 j
占位
104#
发表于 2012-6-17 05:51:4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nomorewatch 于 2012-9-28 21:24 编辑
7 x3 F, G+ H* B1 o: `  W8 V; Q; D) s; i
占位
105#
发表于 2012-6-17 05:54:39 | 只看该作者
藏家也有多種﹐只會花大錢投資高級複雜款式的只是其中一種﹐這類藏家或許更注重大名氣高地位多珠寶少產量等等 ﹐至於是不是自家芯自家技術不會太在意。這類人的錢最好賺﹐商家怎麼說就怎麼是囉。 ! D1 N$ q$ w! R% J
但真正值得高級藏家玩的東西往往是不怎麼賺錢的﹐也甚少廠家考慮照顧亞洲(除日本外)﹐早被歐美搶空﹐代理賣力推銷過來的東西講難聽點差不多都是“被挑剩下的”﹐儘管號稱限量幾隻或幾十隻。也不排除靠個別熱門款來討 好大買家。 , n2 y! z+ [1 I/ S2 w: Z
請原諒我說的極端了些。 * B8 `% ?3 w6 m$ N

% W# a& }! R+ g* Q論壇上的大多數錶友都不是富豪級別﹐玩錶玩的是個愛好樂趣﹐喜歡花小錢揀大便宜加特立獨行﹐看機芯是否自家﹐比較同檔品牌技術優劣都是樂趣﹐內行外行什麼的就無所謂了﹐只要說的是事實就行了﹐有錢人和普通人的眼光興許不同。
8 K' k2 h$ ]8 w9 \4 y

0 J# r- i9 k5 b$ S! ?+ i* u# F* |9 `0 D9 [+ C$ r, M
106#
发表于 2012-6-17 05:55:51 | 只看该作者
各個品牌的生產策略不同﹐個人理解和喜好也不同。 ) d- @3 L( R& K# ?. I$ Y$ r
使用誰的機芯改的如何都是既成事實﹐無謂多爭。以自家芯作為衡量標準只不過是我等閑人茶余飯後談資也﹐有錢的未必這樣理解也未必不這樣理解﹐因人而異。 , H# B  W2 J5 K9 M4 b8 R
, w8 y; G" M' A  U9 ^7 k
實際動手並非完全必要﹐有興趣有條件就玩玩﹐能否玩出門道也看個人。 ' Z  d, p0 d7 C# K$ O
人類喜歡雞蛋﹐卻不一定要自己下才覺得“香”吧﹖
107#
发表于 2012-6-19 14:24:56 | 只看该作者
蛋糕兄一定要帮忙把所有的好东西收集起来啊!我连隔壁和腕表巴士的坟都挖过了!
108#
发表于 2012-6-19 18:53:30 | 只看该作者
收藏,慢慢读
109#
发表于 2012-6-21 13:47:13 | 只看该作者
威尔斯道夫当年混在英国,为了市场考虑而攀高枝,所有注册的品牌或者系列名字都与英国皇室有关,现代那些三流品牌硬要搭个什么制表大师祖先、皇家之类的,其实劳力士才是始作俑者。
; R1 v' @3 l- s% w6 o: S6 O7 I' s3 z; I1 e" x* r
帝舵和宝珀这俩牌子,日常中从来就没遇见有人读对过的。
110#
发表于 2012-6-22 04:06:02 | 只看该作者
技术好了,外型不好;外型好了,没有自家芯;自家芯有了,又不成熟;成熟了,又不够复杂;复杂了,叫好不叫座;市场叫座,又嫌没技术。等把各方面凑好了,原来还不如几十年前的古董,几十年前那么多古董,原来只有一两个最好,到底是不是真的好,只有天知道。
9 R2 C* U! t8 X- \1 ?* N
111#
发表于 2012-6-22 04:06:26 | 只看该作者
玩表玩到最后就彻底玩彪了
2 v3 c; G* l7 S2 X! k
112#
发表于 2012-6-22 04:09:00 | 只看该作者
http://watchlead.com/wbbs/forum.php?mod=viewthread&tid=8449
8 R1 k/ j, S/ L" r2 u6 F0 m# R8 ^- J/ |( e# |+ x0 o& |& m
7 N3 ^, P9 o+ A9 C( n/ v& T
意大利在欧洲是时尚和审美先锋,亚洲则是日本。
8 p( v, a1 P  O中国暂未形成自己的现代审美观,大都是跟着别人的感觉走,尚需时日培养。; e5 u6 e( }* S, }' m5 V
  Y6 ~& V0 ^' i  Z" b- v5 [
英国是败落的王者,法国是败落的艺术家,早没有当年勇了。头几年我本以为法国人能把L.LEROY皇家老牌炒作起来,钟先生似乎也寄以厚望,哪知还是个阿斗。
. z2 j+ h  _; @9 s+ l  W! [4 _  G德国就过于务实,想教它玩花花,太难。, [3 u1 Y* t, E
东欧还有个俄罗斯,审美相当另类。4 x- d0 P5 g  h
美国是混杂的,根子上随欧洲祖宗。6 G2 {/ Q, c! Y8 R8 w- \  z
阿拉伯稍差点,比较好糊弄。7 ^% f) h2 Z+ k9 ?# i, |; q* C
这几年东南亚那边把钟表文化经营得头头是道,有点取代日本的意思。
) l; q& o0 U' m0 Z* l
113#
发表于 2012-6-22 04:10:59 | 只看该作者
目前看,谈得上收藏的仍然不多.' d5 g1 Q  N" k4 i* w
使劲买的多.' B3 \2 M9 ]1 P/ O
西方主动的多,中国被动的多,需要更多专业化的引导,让其从广告、江湖传闻、炫耀、珠光宝气等思维中跳出来。& G" R! }% q9 `0 @4 t) G% Z
114#
发表于 2012-6-22 11:35:1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nomorewatch 于 2012-9-28 22:20 编辑 9 F( u( C5 x" E6 {
7 f% [3 Y1 g4 c
新·日耳曼表情:历史,品牌与工艺
2 h# y' W+ H  ]# x6 B- o0 ?; U$ c, ^朗格的手表并没有历史机会发展,它当年主要业务是生产怀表,二战开始后,就为德军生产军用怀表,那个55MM大空军表其实说白了也是怀表的改版,用的是怀表机芯。5 }1 [+ ^4 w/ }* s
等到战后包括朗格在内的所有格拉苏蒂钟表企业被合并为一个也就是今天GO的前身,朗格品牌也被安装上低档的手表机芯生产过少量产品(包括天文台级),不过很快就消声匿迹了。直到1990年品牌被收回后才有了今天的高级手表产品。
; J6 x# i/ K; T0 @" r所以说,朗格是错过了1940-1980手表发展最辉煌的时代,今天的朗格,是德国的品牌历史包装下、完全由瑞士技术扶持起来的产物。2 a3 `8 h4 p/ B4 P( U% ^4 m
" y, ~& I1 Z/ T( y( F
1920-30年代的朗格手表,因为数量稀少,又有文物研究价值,较少流通到市面上,拍过最多朗格古董的CROTT博士拍卖行以前有些拍卖过的。GUB时代的产品单就技术含量来讲,是没什么价值的。
3 R+ ^, y8 z1 |$ H; O% Y
http://watchlead.com/wbbs/forum. ... 9849&extra=page%3D1
8 j. u: ^- F( X希特勒的时代没有格拉苏蒂这个牌子,GO是在1945年以后把所有表厂合并而创立的,这个概念很多人总是搞不清楚,可能因为GO品牌历史的宣传是误导性的,它所说的创于1845年其实是指朗格品牌创立的年份,朗格是格拉苏蒂地区第一个钟表作坊。
/ y& o6 l! o7 N0 M3 ]* M6 R- {
1 y! N0 I. O! \) ]5 r) U8 e/ y5 n希特勒拥有朗格生产的一只陀飞轮怀表。
( R: t, R, p" f

4 V6 `* J& p5 l朗格曾经既是纳粹帮凶也是受战争创伤最深的表厂,其结局用家破人亡形容也不过分,所以它复兴后从不拿二战时期的历史做官方宣传,也不说自己做的军表如何了得,也不生产复刻军表。6 f& Z. ~% L: a( C
在反思历史这一点上,STOWA格拉苏蒂荣汉斯TUTIMA等德国表厂不如它,百达翡丽江诗丹顿欧米茄沛纳海万国等等品牌也不如它。
8 H* a4 F/ @# s0 ~8 @尤其是格拉苏蒂,这个曾经的社会主义国营企业,私有化后的第一个产品就是复刻纳粹军表,很有点俄罗斯光头党的味道。

" D6 @% d- o5 L. d  U( x1 ^GO比朗格要狡猾得多。当初GUB是个经营不善的国企,但有人力和设备。朗格回来谈收买品牌权的时候,提出要入股GUB,大家一起搞,但当地不干,只卖回给朗格一个牌子而已。结果,朗格在当地另开一家表厂,雇了当地人,又带来了资金和瑞士技术。GO有样学样,按照类似的路子做表,但故意把等级放低,坚持生产钢款,与朗格错开了市场定位。但是,价格实惠是GO生产钢款给消费者产生的一种感觉,金款的价格并不算实惠,何况它的技术与朗格是有差的。
! I6 O% C9 v7 w/ S5 x朗格和VC之前没有什么太大的关系,VC的品牌形象其实一直很牛的,从来不需要造别的牌子。他们唯一的联系仅在于积家,VC长期与积家合作机芯,而积家原来和万国、朗格是一个东家,历峰要收购他们只能一起收,现在看来,当年这笔钱花得绝对值。

. y& W  x+ ?1 N4 D# c, {GO被S集团收购后,路线已经变化,它冲击市场占有率也是无所不用其极,路子和欧米茄浪琴是一样的,高定价大折扣,这样暂时会有效,但对品牌的长期发展是不利的。# a9 ]- A& w  Y4 ?2 R5 c' P7 j3 H
以前对朗格以及格拉苏蒂地区的钟表历史有过一些了解,最近又因为帮人做些书籍翻译审校工作的缘故又恶补了一些相关历史,可以说,格拉苏蒂地区所有的制表企业,它们的起源和发展都与朗格有瓜葛,有姻亲关系的,有技术传承关系的,有合作关系的,有资金关系的,谈格拉苏蒂怎么都回避不了朗格。

  b1 W0 M! B8 y6 x# o8 b- I
  ?( R4 G( t% l现在的GO,它的厉害之处不是产品,而是教学传统和人力(以前还有设备,现在可能逐步淘汰更新了),人力是所有企业都急需的,包括朗格。但是这个资源不是GO自己的,而是从朗格旧时代开始一直发展保留下来的,是被“强制共产”继而被GO私有化了的。
! U' o- s7 O/ I: b3 JGO这些年的产品,确实有很多亮点,只是它和朗格的工艺属于针对不同档次市场的。既然属于不同档次定位,我认为它在不同材质外壳款式的价格制定方面有些投机取巧。如果相同的功能,相同的外壳材质,我会毫不犹豫选择朗格的产品,这里包括品牌地位、工艺、产量、保值等诸多方面的考量。

7 _) T) T6 l" q5 ?
2 w5 |; T1 n4 S' U9 B9 U1 DASSMANN的创始人Jules Assmann后来成为Lange的女婿,这家厂产品的综合水平不及同期的朗格,但Assmann对格拉苏蒂地区钟表的精加工水平提升很有贡献,像为格路云生产金轮金擒纵的怀表,铁路表上这个配置难找了。Assmann1890年代末到20世纪初期也生产过一些复杂功能怀表,如计时、问表、万年历等。格拉苏蒂地区大小表厂经历两次大战反复整合,1950年代统一归公,如今Assmann品牌属于GO。+ h+ B1 Z/ Z, R0 x2 o: a9 J5 D

) x/ v# E- j* w+ f) G; x1 S
* U8 A$ l& l3 F( ^

朗格有高于Assmann,亦有低于Assmann的,都是事实。只能说Assmann产品的档次比较集中,不过从品牌整体技术含量上看,还是略逊于朗格的。我认为1945年以前的格拉苏蒂表厂中,朗格是绝对的王者,这里面包含顶级技术的考量、专利数的考量、综合质素的考量、品牌口碑地位的考量等等。Assmann存在70年,产量4万,确实不算多,除了最后一通天灾人祸外基本没经历过中间的大波折,也可以说没有“机会”去做低端的东西吧。

Assmann不是直接被GO吸收,因为它1927年倒闭的时候,还没有GO这个厂的概念,是在二战后,所有(可能有个别漏掉)残存的格拉苏蒂地区厂家并成一家。1995年私营后,GO又再次注册了Assmann商标。Assmann的生产历史记录在当地档案馆里应该有的。


+ O. T' _' S6 J$ V

号外:


0 U& u2 f  G6 k# s$ `) R( I

这三只严格来讲不能等同于现在的“格拉苏蒂”,这个厂叫做“德国精密钟表股份有限公司”,简写DPUG,是一战后在格拉苏蒂成立的,诉求是改变以往每个机芯独立制作的传统,用高效率方法批量生产,还将原来的四分之三夹板改为三分之二式,擒纵夹板独立分割出来,其实是在向瑞士学习,而且精准度也保持得很好。在当时这套做法非常见效,生产效率大大提高,而价格也明显降低。于1925年破产。DPUG是最早提出“ORIGINAL GLASHUETTE”即“格拉苏蒂正宗”这一概念的表厂。" v1 ~' ^, v  @. R# f7 j
现在的“格拉苏蒂”,是二战后合并当地所有钟表企业包括LANGE、UROFA、UFAG、STRASSER、UNION(战前被兼并)等等而统称的“格拉苏蒂”,其中LANGE品牌在1990年代被其家族传人收购回去。* H  x  Z8 Z9 E) k& K9 p  q% A
所以,在1945年以前,还没有“格拉苏蒂”这个统一品牌的概念。现在格拉苏蒂表厂宣称的历史创始年份是按照LANGE1845年开始在当地制表的时间来算的。
* _6 b) w; u4 y$ ^% Z5 K' W8 y3 ~9 r0 h: m( H+ J( J
关于1A:
  l3 T+ z% K! P: B# v( R1A、1B、1C是LANGE制定的一个产品质量等级标准,1A级产品的要求有:20石,四分之三夹板,轴石金套筒由螺丝锁定(包括擒纵),摆轴盖石是钻石,砝码微调镍摆轮,游丝内外弯绕曲线,K金材质擒纵叉锚,格拉苏蒂式擒纵(上有盖板),格拉苏蒂日光旋纹打磨钢轮,鹅颈微调(也有特殊案例不用的),5方位3温度校正,外壳必须是银、18K金或铂金。) j, f1 O0 E; Q. D# l
从这几点来看,这几只表还达不到1A标准。

2 X& c2 Y5 m8 v. D8 j, a- N9 _

7 x5 h. S% T+ O
5 G, h+ W& T+ [  R4 N( Y0 O7 `9 H2 K只有这种LANGE是1A级别的,而且是德国银夹板——现代朗格虽然以德国银夹板为标志,但在过去主要还是用鎏金,德国银配花纹形式大多是出口美国的品种,这只也是:
. |) i" b+ v. C5 M  P
5 F& o( J0 l( U0 T8 j* g / @/ q7 O; \3 \! [

: r- r/ P/ \5 ^! K1A的几个明显特征:0 v- U' ^" @4 }* r3 W( b  I( R; P* C
鹅颈微调&K金擒纵&格拉苏蒂擒纵夹板&钻石盖摆轴:
8 z" m$ D% \! H* o8 Q$ E! N7 p& w

6 P. `  K1 F+ o4 \+ [% i4 e! }四分之三夹板&砝码摆:
$ s6 Z! P% Q- h! x; y9 R& a ' L$ k' M, f, G" p% @* M
金套筒螺丝锁定,收藏古董朗格也要注意,夹板刻字是“A.LANGE……”的才可能是素质最高的品种:
9 x! g) A  N8 x. X6 o8 R- `% P
/ S/ [$ [. [1 n" o; N- ]# P( Y日光旋纹打磨的钢轮:
( o, b- s% G/ ^8 i3 v9 s
& z" d4 x# `$ k2 p$ f, z  U. Z9 Y18K金壳。如果是14K,就不是1A级的了:
/ \4 s0 _1 u$ o7 [. Z' D, L& Z, B8 x9 C/ _8 D0 a
http://www.watchlead.com/wbbs/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7130&extra=&page=15 \% ^+ }. `0 ~

+ t$ t/ a: I6 c% n. J5 u/ E号外2:
: D3 Q" V* o, p" ~6 g1 M7 BGUB和GO从未分家过,GUB就是GO,只不过现在品牌名用GO,企业名和机芯名用GUB。
9 T+ s) b( c2 O& @$ h徐版贴的这种表,是原民主东德时期的产品,类似我们的国产表,是服务于工农兵大众的。这个厂在私有化之后,转为生产高级手表,就是现在的GO。: K# a. N; ^5 o  S+ `* X1 U
现在有些表商,从欧洲买入一些旧GUB手表,打着GO的名义在中国倒卖,即使几千的价格也并算不便宜,因为这类表的素质很低,大家要多些认识。; k2 {0 J1 E+ y) W# h' w; J
近三年,网络上近似款出现很多,商家多打着德国大牌名号,价格也确实很厉害.实际它的素质很低,大约接近俄制表吧,壳面针工艺劣质,毛坯机器,撬式铁片后盖完全无防水.照我看,它不仅比不上梅花英格,连我们的上海,海鸥都比不了.
% |+ g8 t% X  _+ s  m; x! l
+ S& s& l+ N+ q1 {7 Y( J7 f/ ?
! a* J- Z( F/ c
115#
发表于 2012-6-22 11:35:2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nomorewatch 于 2012-9-28 21:27 编辑 7 }* t0 U  b; V* Q9 X# m
3 b! j+ c" N) T+ X2 `+ ^
占位
116#
发表于 2012-6-22 11:35:3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nomorewatch 于 2012-9-28 21:25 编辑 5 Q1 R2 e+ d5 _6 @6 R

0 w0 b( }4 R2 X* T占位
117#
发表于 2012-6-25 15:29:3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nomorewatch 于 2012-9-28 21:39 编辑 7 h( k  q* C* `2 R7 j, H

4 r! C" a9 c* y7 _9 O: [" e* h占位
118#
发表于 2012-6-25 15:30:0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nomorewatch 于 2012-9-28 21:38 编辑
8 ?) }. X5 Q) R* G$ b" W# D  L
1 d5 I- y* @- W3 t7 x5 S

占位


" m: ?+ v: y8 K; F) m9 e  \
119#
发表于 2012-6-29 10:46:2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nomorewatch 于 2012-9-28 21:31 编辑
, r' ]5 z- W. \/ Q: h3 G) [( P' R# b* H! \4 G. O
占位" v! M( w. w' G& l
( N3 o9 K3 _6 H$ E
120#
发表于 2012-6-29 10:48:1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nomorewatch 于 2012-9-28 21:32 编辑 + P/ ~# Y6 Z$ `: I- t
$ w7 j4 V' d: r0 c: }
集团的市场竞争是有的,但矛盾的焦点在于钟表究竟要看重“技术”还是“奢侈文化”,恐怕这才是两展分水的真正背景。S集团的对手,一个是劳力士(市场和品牌价值方面),一个是PP(江湖地位方面),但它们三者又有合作关系,共同支持着瑞士表业。历峰受到LV集团的威胁则比较大。不过,所有这些势力都是可以共存的,无论少了劳力士还是少了欧米茄都是遗憾的,另外懂表懂技术的消费者数量也少于专买奢侈品的,技术需要借助文化来发挥作用。市场既需要技术,也需要奢侈品,有市场就说明存在合理。
% |3 E/ Q6 K4 T/ M1 F1 GSWATCH和历峰两个集团目前矛盾似乎还不大,定位错得开。
" h: O/ Y7 W. A" JSWATCH拥有瑞士制表的最核心技术,欧米茄是中高档里面市场占有率最大的品牌之一(大概仅次于劳力士),至于宝玑,我觉得至少它的外部工艺是世界第一的水准。S集团的中低品牌占有率也大,ETA的所有资源当然优先优惠给自己品牌用。S集团的走货量惊人,拼市场占有率几乎无所不用其极。  @  ?& p" _' o; s
历峰偏向擅长打造奢侈品牌,市场方面,也许历峰卖的东西比较讨巧,款式噱头与价格很迎合经济新贵。现在看来这招是越来越有效,因为所谓“独家技术”对于有钱的品牌来说越来越不是难题了,很明显的例子是万宝路这个三流腕表品牌与智慧女神合作一步登天,沛纳海可以买下一个机芯厂,卡地亚可以通过收买豪爵的技术获得日内瓦印记……

  t& d/ p( J3 i' n- R* v% i

" Y% Z0 u2 A4 n" [  ES集团的存在是必要的,因为关系着整个制表业;历峰虽然是晚辈,却代表着新思路新方向,即以奢侈时尚来包装技术,延续传统机械制表的生命力。( Q6 \: j+ J( D- |; i& u3 D7 M( v  b$ D
( R1 d7 t+ A- _; q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公司简介|隐私政策|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名表通 | www.watchlead.com ( 粤ICP备14096658号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2364

GMT+8, 2024-6-2 04:43 , Processed in 0.229487 second(s), 4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8-2015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