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广州流金岁月钟表维修 13925124671
打印

好奇:各品牌工厂的制造员工有多少人?

[复制链接]
241217

   发表于 2014-7-26 23:53:18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好奇:各品牌工厂的制造员工有多少人?就是包括制表师、技工在内的制造一线的员工数,有知道的么?

17条回复

返回列表
沙发
发表于 2014-7-27 00:38:4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shek329 于 2014-7-27 00:41 编辑

因为可以显出企业的规模和解决当地社会就业的努力,所以员工数信息一般比较透明,查查企业数据库都会有。
比如PP1500人;AP900人;VC700人;朗格450人;劳力士6000人;卡地亚1300人;沛纳海250人;积家1200人;万国750人;宇舶200人;格拉苏蒂350人;等等,大部分为总部的工厂人数,也有的品牌把全球员工数都算进去的。
S集团下面各品牌的生产工人数不太好算,几大机芯厂代工的情况太多,交错庞杂,但怎么也有几千的规模。
板凳
发表于 2014-7-27 00:53:24 | 只看该作者
shek329 发表于 2014-7-27 00:38
因为可以显出企业的规模和解决当地社会就业的努力,所以员工数信息一般比较透明,查查企业数据库都会有。
...

如数家珍,利害
地板
发表于 2014-7-27 01:25:22 | 只看该作者
劳力士规模相当大,稍后上图。
5#
发表于 2014-7-27 04:38:51 | 只看该作者
shek329 发表于 2014-7-26 08:38
因为可以显出企业的规模和解决当地社会就业的努力,所以员工数信息一般比较透明,查查企业数据库都会有。
...

每家公司都这么点人,也能解决当地社会就业的问题?

此外,以往美国制表工业的就业人数往往数以万计,看来现代工业制表技术又上了一层楼,让我想起了一个寓言。
6#
发表于 2014-7-27 06:45:10 | 只看该作者
总公司吧,算上代工的,数据应该大好多,沛只有250人不太信…
7#
发表于 2014-7-27 07:52:41 | 只看该作者
OHSEAL 发表于 2014-7-27 06:45
总公司吧,算上代工的,数据应该大好多,沛只有250人不太信…

壳子机芯不变就面盘换一换,每年限量小几百,要多少人?
8#
发表于 2014-7-27 09:59:04 | 只看该作者
员工普遍不多。
万宝龙在瑞士有150名员工,专业研发人员只有5,6名。 万宝龙CEO兰伯特说的。
9#
发表于 2014-7-27 14:48:46 | 只看该作者
应该是专业车床操作人员和制表师 算上代工一类的应该就多了
10#
发表于 2014-7-27 15:56:30 | 只看该作者
天梭年产量有200多万,你算算人数肯定多于rolex
G
11#
发表于 2014-7-27 16:07:07 | 只看该作者
FLEX 发表于 2014-7-27 01:25
劳力士规模相当大,稍后上图。

附和一张


12#
发表于 2014-7-27 22:37:19 | 只看该作者
机械米 发表于 2014-7-27 07:52
壳子机芯不变就面盘换一换,每年限量小几百,要多少人?

自家机芯的大部分简单款,限量千几,或者几千。
13#
发表于 2014-7-27 22:48:25 | 只看该作者
80年代初,烟台手表厂随团赴瑞士购置机床设备,要求厂方带团员到采设备的表厂参观。当时,瑞士机床厂主就带团员到了万国表厂,据说厂子从外观看就是一座稍大的民宅,一点不起眼。
当时听了万国方面人员的介绍后,烟台表厂的技术人员分析,当时万国表的年产量很小。
通过以上信息推断,当时万国表厂也就是几百人(100-300之间)。
14#
 楼主| 发表于 2014-7-28 00:30:34 | 只看该作者
以前好像看过,欧米伽的是300--700人?
看过中央台的依波表专题报道,镶钻的特殊工艺部门不算,其他的制造员工数60多人,比想象中的少多了
15#
 楼主| 发表于 2014-7-28 00:32:58 | 只看该作者
nomorewatch 发表于 2014-7-27 04:38
每家公司都这么点人,也能解决当地社会就业的问题?

此外,以往美国制表工业的就业人数往往数以万计, ...

哪个寓言?分享分享
16#
发表于 2014-7-28 02:35:35 | 只看该作者
发廊客服 发表于 2014-7-28 00:30
以前好像看过,欧米伽的是300--700人?
看过中央台的依波表专题报道,镶钻的特殊工艺部门不算,其他的制造 ...

因为依波不是用自家机芯,只是简单的组装,国表一个熟练工一天装500只,这种效率在欧洲简直是天方夜谭。
欧米茄也没有自己专门的机芯厂,都是ETA和FP代生产加工,少量来自LEMANIA;沛纳海的情况类似,大集团优势就显出来了。
养得起就养,养不起就买,有钱的买特殊研发机种,没钱的买统机机种。
17#
发表于 2014-7-28 08:10:04 | 只看该作者
长见识
18#
发表于 2014-7-28 13:14:51 | 只看该作者
柏渊 发表于 2014-7-27 09:59
员工普遍不多。
万宝龙在瑞士有150名员工,专业研发人员只有5,6名。 万宝龙CEO兰伯特说的。

前些年Montblanc 收购 Mineava 时,M只有30几个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公司简介|隐私政策|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名表通 | www.watchlead.com ( 粤ICP备14096658号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2364

GMT+8, 2024-6-6 12:33 , Processed in 0.268618 second(s), 4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8-2015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