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广州流金岁月钟表维修 13925124671
打印

[钟表基础知识] 名表通经典回顾集

[复制链接]
36047287
61#
 楼主| 发表于 2012-6-29 12:33:35 | 只看该作者
星座演义 by lsun225
从1952年第一代星座开始到60年代末接近二十年的时间里,是欧米茄星座最辉煌的年代。也是老欧收藏最主要的一部分。算算几年前着迷曲耳八卦那阵子,过手星座也有2位数,最多时留了五块,曾经在爱表族里也发过贴留个念。后来随着视野开阔,收藏风格也在转变,就留了一块其他慢慢都散去。又过了几年钢款不少反多,还好款式没有重复。并且涵盖了几个主力机芯有354、505、551、561、564,尚缺501、504日历、751双历,至于352不算主流机芯。表耳从涵盖经典的牛角耳、曲耳、直耳,盘面从苍蝇面、八卦面、弧面,还有少见的数字弧面、黑面。品相也算一流,壳型尤其棒,玩老欧我一直坚持壳至上论,更难得只有一个蒙子后换,其他所有都是原装。星座经典的全钢款式也算集全了。再发个贴留个念吧,之后会有几个离我而去了……
第一代354撞陀星座,苍蝇星座鼻祖。




第二代505星座,501、504算同系列。与354壳型变化不大,仔细比较可以看出表耳更粗。盘面有细微区别。稀少的原装黑面,虽然有小氧化,贵在原滋原味,更显岁月沧桑。



第三代55系、56系星座
551牛角八卦星座,时间早于曲耳八卦,K金肚脐,曲耳开始就简化为钢了,个人以为从当时定位和素质看牛角八卦要高于曲耳八卦,奈何现在只有曲耳八卦热。
从354、505、551星座可以看出牛角耳的变迁......更加粗壮

难得的全数字曲耳星座,见过星座无数,全数字的钢曲耳我也只见过这一块,并且还是极品。数字呈凸型,不同光线下呈现不同颜色。可见当时欧做工实在很用心。



4曲耳八卦星座,我玩过最多的星座。很经典的造型。原装蒙放大日历。

564直耳藏把星座,六十年代后期星座,星座后盖天文台改为阴刻,开阔弧面配上大剑针可是论坛许多大佬喜爱造型。比较直耳有大直耳和小直耳之分,大直耳更加粗壮,配的是19MM的带。


再看一个曾经在手的直耳星座,这个就是小直耳,配18MM表带

201021913215286730.jpg (52.38 KB, 下载次数: 7)20102191323164572.jpg (53.26 KB, 下载次数: 7)



62#
 楼主| 发表于 2012-6-29 12:36:09 | 只看该作者
【Mr.Bean】→音叉的介绍与欣赏 by 豆巴子石英的鼻祖是音叉表,而说到音叉表,又不得不提到音叉表的鼻祖宝路华
世界第一只音叉表:宝路华BULOVA ACCTRON音叉表是最初由瑞士人MAX HETZEL。1966年。为宝路华开发研制成功的当时的宝路华凭音叉申请到了众多的专利.


由于1969年电子石英表的出现,由于石英的成本更低,逐渐占领市场,这音叉表竟如昙花一现,又如流星般消失了。但历史是不会消失的。它仍是钟表历史中的经典之作。




音叉频率由普通机械表的3-4HZ提高的机械音叉的300HZ以上。音叉是由电磁线圈驱动的(线圈固定,贴图上可以看见),连接在音叉臂上的一对棘爪跟随音叉震动,从而轮流推动传动齿轮,带动指针。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随后很多大牌也争相效仿的做了音叉表,如PP,OMEGA,UNIVERSAL,CERTINA,甚至国内的天津表厂。有些
品牌的音叉还参与了天文台的认证!

虽然时至今日音叉已经退出了历史舞台,但音叉表的技术难度在当时是不小的,比如里面的线圈直径只有0.015毫米,要绕8000圈,再比如主传动齿轮,2.4毫米的直径却有300齿,齿高大概只有0.01毫米,工艺难度相当高。



63#
 楼主| 发表于 2012-6-29 12:41:47 | 只看该作者
1570vs3035 3035 VS 3135 by macallan1940

比較了一下近代勞力士的自動機心的演變及不同處,從1570~3035~3135的演變有優良血統的傳承也有相當微妙的關聯性,小弟將其合併一起討論(1570 VS 3035 VS 3135) ,這樣內容較具連貫性也容易了解勞式自動機心的演變歷程

若只從機心的外觀上來看1570與3系列的機心可能只是小部份的零件改變而已,似乎變化不大……其實大大的不然

在自動上鍊系統及日期系統方面,1570與3系列的機心雖大致相同只做些微的變動而已,但在機心的版路設計上1570與3系列的呈現全然不同的風格

同是3系列的機心,3035與3135版路設計上極為相近, 3135可說是3035的進化加強版,也正因如此3035夾在1570與3135之間非常尷尬,常常成為被遺忘、忽略的機心孤兒

小弟將內容分為(基礎結構、自動上鍊機制、日期機制)三個部分來分析,近代勞力士的自動機心的演進 (1570 VS 3035 VS 3135)


基礎結構
*擺輪:1570與3035是單臂的擺輪橋板==>3135則是橫跨式擺輪橋板 ; 擺輪橋方面1570是臂的==> 3035與3135則是四臂的 ; 1570的擺輪車心間隙無微調 ==>3035的擺輪車心間隙有一處可微調 ==>3135的擺輪車心間隙則由橫跨式橋板的二處螺絲來微調
*游絲:1570與3035是傳統式的層游絲 ==> 3135的層油絲在游絲腦及游絲頭部位則是使用焊接的,因此游絲腦部分也取消了傳統的缺口及插銷溝,這使得某方位的誤差減小
*馬仔釘:1570是兩支定位樁 ==>3035與3135是使用定位機板
*車心:1570的車心較粗 ==> 3035與3135的車心較細
*時間微調:1570是使用傳統的補償螺絲,由擺輪圈外調整且沿用傳統的配重螺絲==>3035也是使用傳統的補償螺絲,但卻是由擺輪內調整並取消了傳統的配重螺絲 ==>3135則是使用母牙式的補償螺絲,由擺輪內調整也取消了傳統的配重螺絲。
*擺速:1570的擺速慢(19800) ==>3035與3135的擺速快(28800)
*發條盒:1570與3035皆無寶石==>3135的發條盒上、下皆有寶石
*一般表友最容易忽略也是最重要的地方是機心版路的傳動的方式,1570的版路沿襲了當代的做法,將二番車置於機心的中心直接套上銅車後傳動 ==> 3035與3135則是以四番車加中心輪的結構加以傳動





自動上鍊系統
*自動層車的軸心安裝位置不同 : 1570與3035的軸心是固定在止逆輪上 3135的軸心是固定在紅輪上
*自動心的固定不同:1570與3035是以一個小鐵環片固定自動心==>3135則是以螺絲鎖定的固定座來固定自動心
*自動輪系的齒數多寡的排列 : 3035 < 1570 < 3135


日期系統
*1570不可快調 ==> 3035與3135可快調
*1570使用偏心凸輪 ==> 3035使用圓形輪 ==>3135回鍋使用類似1570的偏心凸輪
*1570與3035日期盤的固定都是環狀的外圈固定座 ==> 3135則是固定在日期機板上



一路的演變精益求精,機心愈朝模組化結構的方向前進,堅固耐用已不再是唯一的目的與考量

傳統 VS 現代
經典 VS 改良
耐用 VS 精緻



64#
 楼主| 发表于 2012-6-29 12:45:16 | 只看该作者
老欧面盘做工之我见 by 低调男人!玩过几支老欧,从06年的一窍不通 到稍有研究,一晃4年过去了,时间如梭~~~~

老欧的面盘做工到底如何???一开始 真的是不明白 ,还要感谢资深玩家小胖,从他那里学到了很多东西,我很佩服的就是只要给他看看差不多大小的照片,他就能判断9成左右面的质量,当然说9成 是保守说法,到目前 他还没有走眼过,翻过了/洗过了/翘边了等等 真是受益匪浅~~~

从这几年 玩过的看 老欧的做工的确 不错,至于面盘 花样很多 判断也就比较难,我个人的经验是,看原状面盘就是第一感觉,第一感觉如果不好 7-8成都会有问题存在,很多看似崭新 但非K金面盘 都是高级翻写的东西,不拿目镜很难看出马脚,这个需要多看多问,一面千金,正是老欧的魅力所在~~~~~


[size=0.83em]2010-7-3 18:19:00 上传
下载附件 [size=0.83em](283.84 KB)

老欧面盘做工之我见~~~~~~




如果是黑面 应该是这种效果吧?字体和线的感觉是多磨的清澈犀利~~~~
对于十字线的 欧这个Y是否压线 说法颇多,当然我个人也觉得 不可能天衣无缝,但是 我过手的原状面 最多是擦边 真正压住的都是翻写,这个跟十字线的粗细 关系比较重大~~~~~



字和刻度的立体感非常强,刻度基本没有偏离歪斜,就算有拿10倍目镜仔细观察方可发现,不至于那么明显,这个也是判断是否翻新,或者刻度脱落过的要点之一,饱满圆润,原厂黑漆的光泽感,是现在普遍翻写所用材料不能及的,也可以说感觉就完全不同,这个就需要多看了~~~~
小星星和LOGO是否翘边,再高的技术,翻新也要把刻度和星星等摘下来从新印刷,我想就算是中介鉴定或者原厂鉴定 这方面也是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再高的技术都回留下蛛丝马迹,只要拿大比例目镜仔细观察,就能看个一清二白。



左下角小星星的伤痕直接影响表的价值~~~当然买的时候已经发现,商家也非常实在,60几岁的老玩家跟我说,想买真正原装出来的完美黑面,跟碰铂金星座的概率差不多低,当然4年中没有遇到一支铂金星座在卖(安拍除外)


这支黑面是当未翻新买来的,但是我觉得过于完美,跟针的状态不符,索性就此想出掉,没想到到了一个古董表专卖的店里,那个60几岁的老人家立马买走了它,这个钢表很随意的就赚了8000大元,我现在想是否看走眼了呢??
十字线的纤细可以说是老欧的面盘的一个灵魂体现,细-直-准,现在的翻写真的无法再现,反过来说 50年代的面盘做工真的那么差吗?为什么现在做不出原来的感觉了能?难道我们{要和谐}了???特殊面的十字线更为纤细,简直是难以发现~~~~~


[size=0.83em]2010-7-3 19:06:00 上传
下载附件 [size=0.83em](295.17 KB)




十字线直通黑刻度中心,这样的做工在那个没有计算机技术的年代 难道是差????
立体饱满,清晰,工整的字体,纤细笔直的十字线,双色面盘,多层喷涂,经典掉渣的苍蝇刻度,魅力四射的一点明星,甚至色彩绚丽的掐丝珐琅,这些都充分证明,老欧面盘的做工在当时是一流中的一流,绝对不是随随便便应付了事的产物,也是他能让玩家发烧/争相收藏把玩的最重要因素之一~~~~能拥有一支完美星座是我现在,甚至今后几十年的奋斗目标,但是又哪有那么容易,也许这就是玩表的乐趣所在吧?!

国外混迹多年感觉自己根本没有语言的组织能力,一点感受,说得不好,大家见谅。

以上。




65#
 楼主| 发表于 2012-6-29 12:49:12 | 只看该作者
[浪琴] 计时(1)30CH by 惑
近日整理手上的一些东西,突然想将我收藏最多的计时拍些照片与同好分享下。
第一只,也是最近才收到的浪琴自产计时机芯30CH,在计时的收藏中也算是一个比较特别的项目了。
喜欢玩古董计时的朋友应该都会对它有所了解。
年初,姚兄曾贴出过两只30CH,当时我那个煎熬啊,电话给了不少朋友咨询,姚兄也给过很中肯的建议。
日本地震后,还经常想那两只不会给毁了吧!
心想当时如果拿了另一只K金的(库存的那只在我犹豫中已经被人买走了),它的遭遇会不会没那么惊险呢?

在这里也要特别的感谢帮我拿到这只计时的好友,没有你的帮助我是无法和这只表结缘的,谢谢!
BTW:菱角、拉丝、品还是蛮不错的吧?呵呵


IMG_1086.jpg (237.58 KB, 下载次数: 0)

IMG_1092.jpg (194.33 KB, 下载次数: 0)

IMG_1096.jpg (132.68 KB, 下载次数: 0)

IMG_1097.jpg (118.17 KB, 下载次数: 0)

IMG_1099.jpg (187.63 KB, 下载次数: 0)

针、面、壳、后盖、机芯
IMG_1100.jpg (161.71 KB, 下载次数: 0)IMG_1101.jpg (161.34 KB, 下载次数: 0)IMG_1102.jpg (167.86 KB, 下载次数: 0)IMG_1104.jpg (194.21 KB, 下载次数: 0)IMG_1105.jpg (276.04 KB, 下载次数: 0)


没有三角架,拍微距还真是件技术活
IMG_1113.jpg (205.61 KB, 下载次数: 0)IMG_1106.jpg (200.21 KB, 下载次数: 0)IMG_1107.jpg (281.98 KB, 下载次数: 0)IMG_1109.jpg (238.83 KB, 下载次数: 0)IMG_1111.jpg (268.72 KB, 下载次数: 0)




66#
 楼主| 发表于 2012-6-29 12:51:00 | 只看该作者
[万宝龙] 计时(2)Minerva女神计时 BY 惑
Minerva,美耐华又称智慧女神。
一个在计时方面有一定地位的品牌,自产的手卷CAL448、49,怀表的51,几年前受到过热捧。
但就是这样的一个品牌却是命运多舛,几番易手,现在只能在幕后默默的为别人服务了。
一直对它家的计时比较留意,前阵子找到一只,拍些图片与大家分享。

IMG_1118.jpg (224.03 KB, 下载次数: 0)

IMG_1121.jpg (143.99 KB, 下载次数: 0)

IMG_1122.jpg (160.11 KB, 下载次数: 0)

IMG_1125.jpg (173.05 KB, 下载次数: 0)

IMG_1128.jpg (228.48 KB, 下载次数: 0)

IMG_1129.jpg (215.21 KB, 下载次数: 0)


机芯钢件的打磨、倒角非常的漂亮。
难得的还有原厂表带。
IMG_1130.jpg (223.21 KB, 下载次数: 1)IMG_1131.jpg (252.46 KB, 下载次数: 0)IMG_1133.jpg (208.38 KB, 下载次数: 0)IMG_1137.jpg (281.19 KB, 下载次数: 0)IMG_1138.jpg (176.25 KB, 下载次数: 0)



67#
 楼主| 发表于 2012-6-29 12:53:03 | 只看该作者
[真利时] 计时(3)真力时第一代自动计时3019 BY 惑
60年代真的是个很精彩的年代,各个厂商都憋足了劲去争第一,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也诞生了很多优秀的机芯和优秀的设计。
真力时的这枚自动计时机芯虽然没能够争到第一枚自动计时机芯的称号,却是表坛的长青树,后续版本不断,更是真力时多年得以维系的老本。
在今天看来,仍是非常漂亮的设计,经典的三色盘。

IMG_1228.jpg (164.81 KB, 下载次数: 1)

IMG_1231.jpg (139.18 KB, 下载次数: 0)

IMG_1235.jpg (203.83 KB, 下载次数: 0)

IMG_1237.jpg (172.11 KB, 下载次数: 0)

IMG_1238.jpg (155.7 KB, 下载次数: 0)

刚刚整理照片,才发现摆轮系统没拍,不过和4字头的是一样的。
IMG_1242.jpg (132.78 KB, 下载次数: 0)IMG_1244.jpg (190.2 KB, 下载次数: 0)IMG_1251.jpg (199.99 KB, 下载次数: 0)
它的身份证明
IMG_1246.jpg (160.58 KB, 下载次数: 0)IMG_1247.jpg (152.99 KB, 下载次数: 0)IMG_1249.jpg (147.55 KB, 下载次数: 0)





68#
 楼主| 发表于 2012-6-29 12:57:33 | 只看该作者
这几日把玩的几只表 by 惑两年前在名表发个一个帖《这几日把玩的两只表》,
后来陆续的贴过一些把玩的表,记录了一些当时的心情。
今年以来虽然过手不少,却很少有时间去记录下来。
重新贴过来也算是对自己玩表历程的一种记录,希望可以继续下去。


曲耳八卦
表头全原,特别是原装古典的亚力克表镜,透光度很高,
散发出古董表蒙特有的一丝微弱的不经意的黄色,
和微黄的拉丝表盘相得益彰,古意盎然。
经典玛瑙刻度+子午线,针、面、刻度、标的工艺完美,
特别爱看它们在阳光照射下,放射出炫目的光彩。
壳,也是吸引我的地方,工艺不俗,折角、曲线变化多端。
前几日请阿里代为保养了下,几日下来整个误差竟在10秒内,
虽然现在不太注重日差,但腕中的时计精准总是件令人愉悦的事情。
50多年的物件戴在腕间,一点都不感到落伍。
很儒雅。





维克曼计时
机芯选用Valjoux 730
日、月、星期显示+计时功能
传统的九齿星轮制动+走步扶手式、滑进齿轮。
相比早期的V72*机芯,
改进了摆轮,变古典莲花摆为对等三臂光摆;
微调由快慢针改为更为精细的triovis微调。



这只时计由于盘面、表蒙有些氧化无法戴出手。但很好玩,适合把玩。
与八卦钢星正好配对,
一个外表美丽,一个内涵丰富。
跟贴两张表友(特大玩家)曾发过的V72C的图片


这里贴张阿里兄拍的V730的日月星结构图,对比下。





一直非常喜欢89 终有机缘得到一只
把玩的感觉是网络的评述和精美的图片所无法取代的
感受上链的阻尼感、机械的律动,倾听清脆的喀嗒声、看机芯的光影流转、欣赏精美的工艺。




[size=0.83em]2010-8-26 00:25:00 上传
下载附件 [size=0.83em](130.92 KB)






柯蒂博   698

少有人知,只是近年沛纳海021所用ROLEX 618机芯

追根求源原来是科的机芯,才被人关注些。

买进它完全是个误会,以为好友将我中意的另只678放出。

不过品相真的很不错。

[size=0.83em]2010-8-26 00:27:00 上传
下载附件 [size=0.83em](146.72 KB)





年初在老徐的帖子许愿,今年的愿望V324帝舵和321欧登月。
只是今年多数没时间玩表,而这两支更是需要花精力去寻的。
就是861登月寻了几只都因为一些问题最终放弃了。
心痒难耐之际在麦芽处定了只八针超霸。
某日帮友在坛中定了只老款八针,因为一些缘故最后老款八针留在了我手中。
这只老款现在倒是我佩戴时间最多的一只表了。喜欢他读时够醒目。
[size=0.83em]2010-8-26 00:29:00 上传
下载附件 [size=0.83em](134.61 KB)






等待总是令人痛苦的,好事也总是多磨。
今天终于等到了那只盒证齐全1972年产的43字头861,
很巧的是朋友帮找的那只6139精工计时也同时送来了,
也算是双喜临门了。^_^


这只精工的表蒙有些花了,但面和针还不错,盘面设计、颜色搭配我比较中意。
在此也感谢朋友的拳拳盛意。图片拍得实在不怎么样,实物还是不错的。
拆开看了下机芯,精工的星轮叫齿轮应该更适合些,钢丝钢片较多,
但启动、停止手感较轻柔,反复试过多次,并无一些机芯启动时秒针抖动的现象。
也算是价廉物美了。
(后来查资料才知道,6139作为最早的自动计时之一,在当时就用上了现今非常流行的垂直离合的理念)

一年玩一样,今年轮到了劳了。
在此之前,老徐知道我一直比较抵制劳的,可是莫名的还是买了几只。
可想论坛的威力了。



可买归买,还是尽可能的要玩些特别的。
16710



我的第一支劳,曾几次想抛弃它,可是它很顽强的留了下来,没办法。
渐渐的喜欢上了它淡淡发黄的夜光和T<25的标记,很有些岁月的感觉。
它是目前手中最薄的一只劳,
我的腕周比较尴尬,冬天配5+5还行夏天戴就有些勒手了,加一格链又太宽大。
调整日历也比较繁琐,所以基本上它只能在表盒中躺着了。

第二支
16610LV,目前为止唯一出掉的一只劳。
太马叉虫了。但佩戴感还是蛮舒适的。
刚刚找图片才发现它也是我唯一没有留下影像资料的表,是不是太不重视它了。哈
幸好年初发过一个帖里有它的身影。


16600 不知何故,莫名的抵触放大镜有时没有日历也确实不便,众人都说16600如何的好,我便又从众了错过两次(对品相的要求渐渐的高了),第三次出现时岂容它再错过。只是它来的时间很不好,第二日出了个事,看到它便会想起,可又不愿将这段记忆舍弃。于是它和16710便成了保险柜的常客。一个细节很多人都提起过:佩戴16600,表头常常会跑向手腕上方,不太舒适。 116400GV
手中最重的一只表,但5+5的链带佩戴还比较舒适。同时防磁+100防水日常用足够了,防磁表选择的时候曾在工程师AMG和它之间犹豫过。最终它以貌胜出。
79280 TIGER面 这只表和我蛮有缘的。非常喜欢白面+黑圈+红字,找过一段时间。(当然,最喜欢的版本是79260,乳白色盘+黑色计时圈、黑色外圈+红字+红针,perfect)大概去年3、4月份见到有卖家在出售,只是价格一直不好,谈过 不肯让步。便将链接一直保存在收藏夹中。今年一月份,又打开链接见貌似还在,便抱着试试的态度打了个电话给卖家。没想到一拍即合,嘿嘿。(类似的情况有好几回)所以,兄弟们,买不到没什么卖不了也没所谓,一切随缘。不过T用上7750后 壳太厚,配上薄带,佩戴时有些小小的不舒适。 116520

中田兄弟说的好,这只表恋爱中的人一定要买只:一路我爱你。好口彩人总是这样,买不到的时候总是很想弄一只,当随时都可以买到的时候又没所谓了。去年初,曾和一表友说起:今年一定要弄只。可每每有机会拿的时候,第一选择却始终不是它。今年拿绿玻璃时也曾说下只便是它了,可连续买了SD和B&R也没轮到它。聚会回来后,对三只表发生了兴趣:116520、3714、15300ST。先接触的还不是它,只是没拿到15300ST后才转向它。以往买表总是看上到买下,通常不到一天。买这只先后问过好几位卖家,包括境外的卖家。不太像我平时风格。[em63]这里要感谢下ROLEX1212肖兄,虽然没有交易成功,但肖兄给了很多有益的建议,人很实在并且给了个不错的价格,为后面的交易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嘿嘿[em56]在选择上,因为黑面上手过很多次,始终没什么感觉,白面却感觉良好。到手后也的确如此,白面显得更大气。不过说实话,DAYTONA整个盘面显得稍有些挤。夜光有些细幼,夜晚的读时有些不便。厚度控制的还可以,佩戴感较为舒适。



69#
 楼主| 发表于 2012-6-29 13:00:34 | 只看该作者
[豪爵] 爱人 BY 会飞的胖子
我是一个如此传统的人,以至于我反复质疑自己,为了什么去买这么怪异的一只表。
      这表名杜比,姓罗杰,小名豪爵。
      我在没见过实物的情况下做了买表的决定,因为LEMANIA2310,因为双日内瓦印记,因为两个逆跳。却不因为它是小众的豪爵和28只的限量。老实说,我对这个品牌还是有一些顾忌的,先前过手的几只表,或多或少地有些瑕疵,闺中留下的。结果,我再次冒险地掏了腰包。

      还有一个让我忐忑的原因是表径,37MM。或许这几年来几经减肥未遂,我逐渐对戴小表失去了念想,索性对37MM以下统统SAY NO。而这只表,刚好踩在了红线上。我反复对着电脑测量了各部位的比例,对着长长的表耳,我放弃了警惕。

      老友说,远远一看就料到系出名门。这样的壳型独此一家,第一时间便让我费解了,搞这么复杂做啥,要知道,这是我把玩过的表当中,最为繁复的一种壳型。表身以曲为主,却不失一分硬朗。我发现每一条曲线都在末端收直,一张一合,收放自如。妖而不媚,没有一定的功力,谁敢作出如此装扮。整个壳身保持了三件套的传统,其中夹心层做了直行拉丝处理,上下两层以抛光为主。仅上层壳就做了四个面两种处理,紧套表镜处有半毫米宽度的环形拉丝,下沿还做了倒角并形成四个完美的尖角。整个壳身像中古时代的盾一般,迸发着弩张剑拔的味道。表耳异常粗壮,呼应着壳身每一面的线条,末端以硕大的螺丝做了穿耳的设计。侧面印刻着限量编号,ROGER的限量还是蛮合中国人胃口的,要么28,要么88,要么888。这只表有很好的上链手感,比较轻柔但又有实在感,在我所买过的豪爵里头是最好的,这或许得益于硕大的把头。把头的侧面刻有品牌LOGO,那是花体的RD(品牌的英文首字母)。这个元素还有两处体现:一是正面,二是背面。壳身正面隐约可以看到这个元素,特别是表耳收尾的处理,像极了RD的收笔。背透蓝宝石玻璃上以激光蚀刻着这两个字母,同样若隐若现。

      遗憾的是,这只表是豪爵早期的作品,这样独特的表壳设计,已经成为绝响。之后的豪爵,在外形上走的更多是时尚路线,今年的新款也有类似的设计,但味道已迥然不同。
      它的面盘,采用复古的象牙白色,材质是低温珐琅。这种材质有非常接近珐琅的温润感,却不似珐琅那般难搞,只需300度即可烧制,或许就没有废品率。盘面标有忽大忽小的八个刻度,它们是非常跳跃的橙色,而这种字体我也只在豪爵上见过。盘面最出色的地方,在于将走时、计时、周历、日历完整、清晰地展现出来,五个盘、七根指针几乎没有交叉的混乱。三点和九点的位置是经典的计时盘,它们是下陷于盘面的,指示秒盘的是白金指针,而积分盘则是蓝钢针。六点和十二点位置分别是日历和周历盘,它们都采用逆跳设计(也有叫飞返的),两根蓝钢指针在扇形的刻度间行走,在周月交替的时分瞬时回到起点,代表了一种非常奇妙的机械工艺。因为要跳得回、跳得准,并且根据日内瓦印记要求,机芯不能使用线性弹簧,弹跳构件须以整块钢材削磨而成,其大小、形体、厚度、作用力要求都非常之高。盘面上还有一组单词值得留意,BIRETROGRAPHE。它代表了这只表通过法国天文台认证,而这个天文台不是COSC,是真正的天文台。它的检验标准,我也没有查到,只知道这只表一个月以来的走时,是+2S /天。

      关于机芯,借用描写宝玑5237的一段话:让我购买这支表的罪魁祸首是机芯。这支忠实于2310的机芯美得不可方物。计时表首选手动,因为没有摆陀的遮挡,计时组件全部裸露,每一个操作都动感可见,机械运动的美感尽显。在手动计时机芯里,LEMANIA2310是经典中的经典,这枚诞生于1942年的机芯,直径27.5MM,厚5.6MM,摆频18000A/H,21石,5方位调校,采用鹅颈微调和莲花摆轮,在结构上极具美感。计时部分使用水平耦合系统,柱轮为八齿,这很容易与VALJOUX72的九齿区别开来。计时组件比较粗壮,说明机芯设计初衷是考虑结实耐用的,否则登月也不会考虑它。采用2310的品牌非常多,低端、高端到顶级的都有,主要差别在于改造和打磨。其中PP和豪爵对其改造最多,主要改动的地方是摆轮和离合轮系统,PP换上了专利摆轮,豪爵保留了鹅颈微调和补偿螺丝摆轮的经典组合,并对游丝外桩进行了升级,达到了日内瓦印记的要求,它们被分别印刻在主夹板和摆轮夹板上。按照日内瓦印记要求打磨的逆跳组件,安置在夹板的另一面,相信将是另一番美妙的光景,遗憾的是只有维修师傅有此眼福
[size=0.83em]2012-1-1 19:53:09 上传
下载附件 [size=0.83em](127.91 KB)




      这是一只会让你上手后沾沾自喜的表。在手表时代,做逆跳的不多,做手动计时的不多,有日内瓦印记的不多,集各类不多于一体的就是稀少。它跳脱了传统,以独特的方式诠释了品牌对于经典的理解。整表用料十足,沉甸甸地很有充实感。设计感、价值感、充实感在手上满溢,难免心思荡漾。这让我想起多年以前看过的一个韩国情色片,情节大约是一女在婚前邂逅一哥,而这位哥哥也即将前往国外,大家都想啊反正今后也不可能遇到,于是就在毫无顾忌中发生了一日情。这只表,可能不适合当你的夫人,不能成为你的情人,但它会让你难以抑制拥有的冲动,哪怕仅此一日。


70#
发表于 2012-6-29 13:03:53 | 只看该作者
好帖感谢LZ
71#
 楼主| 发表于 2012-6-29 13:04:56 | 只看该作者
lxhprc 发表于 2012-6-28 21:03
好帖感谢LZ

表态是一回事,帮拖更重要啊!
72#
 楼主| 发表于 2012-6-29 13:07:33 | 只看该作者
[宝玑] 传统的忠诚 by 会飞的胖子

什么表值得买?这是一个折磨表迷的问题。
   好表实在太多。我甚至敢说,每年各大品牌当中总能找到一支让你心仪的表,问题是弹药还在国库里。
   于是买表变成了如何高效地配置资源的课题。手动、自动?运动、正装?大三针、小三针?大日历、月相、三历、年历、万年历、计时、双追、三问?在几十个品牌里面做出选择,很是累人。
   但这个课题对我而言,却是简单。从古董表到现代表,我都会毫不犹豫地选择手动计时表。如果可以附加条件,那么最好是两盘计时。

   什么是两盘计时?那是相对三盘计时来说的,少了一个平时很难用到除非跑马拉松要的积时盘。盘面简洁了许多,一般来说三点位是积分盘,而九点位则是秒盘。两个小盘无论高低,像对眼乌子,很醒目,加之六点位刻度或铭文,乍一看像极了一张笑脸,多吉利!


   有阵子我特别迷两盘计时,尤其是以LEMANIA2310作为基础芯的计时表,曾经想把各大品牌的经典款式收全,直到我发觉财力不足以支持幻想的时候才黯然收场。那阵子我过手的品牌有PPVCBREGUETRD,印象中还有JD没收到。我这才发现,各大品牌都把手动两盘计时卖得好贵。至少有一点是肯定的,手动计时卖得一定贵过自动计时。


   这里面,我对BREGUET5237BB印象深刻也情有独钟。这支表是从朋友那里转手而来的,我选择它的初衷是因为尺寸。LEMANIA2310的直径是27MM,各大品牌却是天马行空,在表径上PP42MMVC37MM也有42MMRD40MM,不是太大就是太小,让人哭笑不得。虽然5070R上手好看也不显大,但这个价位似乎不是日常佩戴的好选择。这个时候,BREGUET5237BB让我眼前一亮。


   这是一支白金表,如果它是BA的黄金,我想我不会心动。这又是一次我非主流意识的选择。可能是因为品牌的古典味道,多数人喜欢黄金的宝玑,或者宝玑的黄金。而我买过的所有宝玑,却都是白金。我始终认为,烤蓝宝玑针、金质镀银玑镂面盘、深蓝色鳄鱼表带与变化多端的白金表壳的搭配最为美妙。在很多时候从很多角度,都流露出一种深邃的蓝。而宝玑的本色,我认为就是蓝。


   表径38MM,这是对上一代3237的一个调整,对于大多数人而言这是非常合适的表径,作为正装表既不显大,又能表达计时表的运动本性。这支表拥有宝玑经典不变的壳型,圆壳、细直耳、钱币纹,以及令我倾心的圆头计时按钮。我常开玩笑说宝玑搞这么复杂的壳型干嘛,成本高又不容易修复,甚至还容易积灰。但也足见品牌对古典的不遗余力的坚持。这还表现在面盘和指针上。我非常喜欢使用玑镂工艺的面盘,尽管我之前买过数支瓷面的宝玑。我有点怀疑,这种工艺是否快将失传。。。因为某个品牌曾广而告之,该品牌会做手工玑镂的师傅只有一个半。玑镂的美是不容置疑的,使用玫瑰车床刀刀斧凿的痕迹,繁复而细腻。表盘的大部分做了麦穗纹,而两个小盘是波浪纹,大小盘的外圈都用拉丝的同心圆处理,镀银面盘呈现出不同深度的灰,在不同光线下变化万千。表盘的十二时位置刻有宝玑的两处秘署,有趣的是这两处花体的BREGUET在笔法和刻字深浅有非常细微的不同,说明乃是手工为之,秘署也是3237所没有的。宝玑针的烤蓝工艺非常上乘,出品的蓝深得发润,油亮欲滴,相比某些品牌的蓝钢针,我汗哪。针的完工度非常高,平滑而富有立体感,不似某些品牌指针边缘的硬直发毛。我多次试图找出指针的焊接点,均已失败告终。


   让我购买这支表的罪魁祸首是机芯。这支忠实于2310的机芯美得不可方物。计时表首选手动,因为没有摆陀的遮挡,计时组件全部裸露,每一个操作都动感可见,机械运动的美感尽显。在手动计时机芯里,LEMANIA2310是经典中的经典,这枚诞生于1942年的机芯,直径27.5MM,厚5.6MM,摆频18000A/H21石,5方位调校,采用鹅颈微调和莲花摆轮,在结构上极具美感。计时部分使用水平耦合系统,柱轮为八齿,这很容易与VALJOUX72的九齿区别开来。计时组件比较粗壮,说明机芯设计初衷是考虑结实耐用的,否则登月也不会考虑它。采用2310的品牌非常多,低端、高端到顶级的都有,主要差别在于改造和打磨。其中PPRD对其改造最多,主要改动的地方是摆轮和离合轮系统,PP的改动最好,并且换上了专利摆轮。这两个品牌都取得了日内瓦印记,这却是5237的遗憾。尽管我认为对2310打磨最好的是PPVCBREGUET这三个品牌,5237的打磨不亚于5070,但打磨却不足以支撑5237取得认证,有人说因为2310在游丝上部安置的防止震动紊乱的钢丝不符合印记要求,我的理解是游丝外桩缺少可活动装置。有人诟病宝玑和VC不思进取,对2310几乎不做任何改动,我的理解是忠实,既然久经检验的2310本身已经够好,又何必去增加可能带有负面影响的噱头?此外,同样的机芯,我比较过宝玑32375237VC4710147192的打磨,新产品明显更胜一筹,是否说明这枚机芯的定位日趋高端?


  计时按钮手感软硬适中,柔中带硬,有一些粘滞感,按下后有实在的力度反馈,到位感明确,手感几乎通杀市面上所有的计时表,除了DATO。某些品牌采用垂直耦合系统貌似先进,却很难有令人享受其中的手感。
   前段时间这支表被好友拿去把玩,好似老婆不在身边。尽管一支手空出来可以戴上其它的好表,可我总觉得缺少了什么,三天两头心里就惦记着。这两天回来,令我欣喜不已,戴到上床还迟迟仍不舍摘下。表与人一样不可替代,无奈之余,我开始思量是表传统,还是我忠诚。


73#
 楼主| 发表于 2012-6-29 13:08:16 | 只看该作者
〓【十年磨一剑】〓 by FLEX
我至今还清楚地记得10年前那个无聊的暑假,高中毕业,未满18岁的我整晚无聊在家。8月的某天晚上我突发奇想,在网上拼命搜罗从记事起我就最感兴趣的东西——钟表。
   
    10年前的网络资源还比较匮乏,在大陆甚少有人把表当做奢侈品,搜索出来专门关于表的网站也是少得可怜,在梳理过后我收藏了两三个觉得还不错的网站,其中就包括“中国名表店”,上面那个“钟表论坛”也就是后来的“名表论坛”。至此在剩下的一个月暑假里我每天上网到深夜恶补钟表知识,把几个网站的内容统统看遍。当时的中国名表店几乎就几个牌子的图片,几分钟都能看完,而名表论坛的帖子貌似一共就一两页,所以我连注册都没有。
   
    虽然没人气,但名表论坛已经是当时唯一能找得到的钟表类论坛了,所以我在持续关注中。第二年(2002年)名表论坛终于有了点人气,于是我便注册了ID,通过网络正式开始与表结缘。2002—2003年期间,我正读大二,学业轻松,闲暇时常上名表论坛学习讨论,那两年的论坛正慢慢为国内玩表人士所熟知,因国内玩表事业刚起步,绝大多数人都是菜鸟,唯一的版主PP(朱磊)几乎成了论坛的神,他说什么就是什么,几乎所有人都对他的话深信不疑,其中也包括我,但是后来玩久了发现PP当年也犯过不少错误。我记得论坛第一个用数码相机给表拍照并传到网上的就是zmle(招老师),他每周去趟澳门淘表,然后发到论坛眼气我们,后来不少表友找zmle去澳门代购,作为学生的我只有羡慕的份,今年3月广州表展终于见到老招,问他还代购表否,他说早都不搞了,而且现在澳门的好货也早已被当年他们那帮人给淘完了,还说当时很多稀少的古欧摆在那里白菜价都无人问津,让我唏嘘不已···
   
    那几年的论坛有种风气,就是古董表很热,如果有人买现代款就会被鄙视说价高没玩头,然后给你列举出这个价格可以入手的古董云云,仿佛买现代款的都是傻瓜,现在想想当时表友买的现代款几乎都是用统机的天梭、浪琴之流,论坛里的大款还不多吧···那年我也凑了个热闹,因为对古董不了解,就找soso买了只EPOS,7001机芯,日差居然只有+1。
   
    进入2004年,名表论坛一下子多了很多人,讨论增多,交易增多,吵闹、纠纷与诈骗也随之增多···甚为热闹,但总的来说是HOLD得住的,依旧良性发展。我认为2004—2005年是名表论坛最辉煌的日子,这时期论坛出了不少高手,不再什么都听PP的,而我依旧读书,只看不买。
   
    2005年下半年,随着骗子与奸商的日渐增多,各种纠纷矛盾不断,很多人对论坛方提出质疑,加上内部斗争(此处省略5000字···)最终PP下课,一个曾经风气良好、拥有众多高品位高素质成员的论坛逐渐沦为集贸市场。我也曾两度离开,但都有表友将我召回,令我小为感动,最终坚持到了2010年1月才移驾此处。
   
    回顾这10年,真的很开心可以通过网络整日与表打交道,遗憾的是在上学期间因为没有收入而错过了大量的藏品,且不说现在升值了多少,很多有钱都买不到了。
   
    工作的第二年(2008年)终于开始持续地买一些一万以内便宜的表,现代与古董都有,积攒多年的热情从此一发不可收拾,也让原本衣食无忧混吃等死的我有了点上进心,经常寻思着怎么多赚钱多买表。
   
    与表接触了这么多年,可我至今也只是刚入门而已,经过8年的纸上谈兵和2年多的实战,下面说一些对古董表的浅薄心得,欢迎发表不同意见。

一、不能奢望完美的古董表,这种表几乎不存在,即使有你也基本搞不到。
二、古董表多有翻新,不破坏壳型的打磨可以接受,但非原装(除表蒙)和翻面绝不接受。
三、买古董表一定要好品的,品相差的古董表不仅外观欠佳,机芯状态也不会好到哪去,加之年久,甚难修复,所以宁可不买也不入差品。
四、多数古董表不适合日常佩戴,古董表工艺较现代落后,加之年久,极易受磁、进水或遭外力损坏。
五、不能指望古董表像现代表一样准,观察过多只古董表,除非是没怎么使用过的近库存状态,否则因长期磨损造成零件公差大,即使保养后很准,也保持不久,且走时位差大。
六、古董表品相第一,所以建议穿长袖时佩戴,避免磕碰进水,没经验和好工具就不要自己开启,有时多划一道表就会贬值上千甚至更多。
七、不戴的古董表一般不需要保养,再好的师傅也有失手,保养有一定风险,如果不是进过水或者脏到有碍视觉,不动也罢。这方面我是有深刻体会的,以前我每只古董表都保养,包括很廉价的ENICAR 160,它的保养费与表钱一样,有只表保养时还出了点意外,至今无法恢复。结果我的大部分古董一年戴在手上的时间还不到一周。
八、不要轻易翻新古董表,任何翻新都无法100%恢复原状,有时为了搞掉一处小痕迹却牺牲了表的整体线条,得不偿失。
九、古董表不同于新表,同款同状态价格也未必相同,成交记录只是参考,看上的只要价格不离谱就可接受。
十、对你有用的鉴表和交易帖要保存图片并配文字说明,然后电脑存档,以便记住问题出在哪里,原装应该是怎样,这样可逐渐脱离别人的指导。
十一、世上没有神,没人说的都正确,别人的意见都是参考,最重要是提高自己的水平,玩出自己的风格。


74#
 楼主| 发表于 2012-6-29 13:23:04 | 只看该作者
我的古董表2011大总结 by 低调男人!
看了隔壁那边写总结,咱们这些爱古董的同学们这风风雨雨的2011的确让人比较难忘~~~自己这一年来的古董表收货写一写,虽然我并不老但是对于老表的喜好好像从爱表最开始那一刻就深深植入我的神经,现代款投资买几个PP啥的完全没有感觉,能让我兴奋,爱不释手的还是这些与我有缘的老家伙,有的都上百岁了,最年轻也比我年纪要大,怎么说呢,可能是个人喜好,也可能的确它们魅力无穷吧~~~~~
001.JPG (269.08 KB, 下载次数: 0)
1.要说开始当然是老欧当先了,我想知道了解我的朋友,可能都知道我有老欧情节,喜欢,就是喜欢,而且很专一,也给自己订了目标,能力范围内能把玩的都要玩玩,最后要留一些自己喜欢稀少的,玩到珐琅天文台毕业收手搞别的~~~2011先是拿了一个全套金505,还有棋盘的354,再有就是白金曲耳和鲍鱼钻面,这2款表我找了好几年,真是得来不易,有些时候拿不到的东西最好,的确能把玩稀少的古董表是我人生里一大乐趣,虽然我们都是小虾米级的玩家,但是那种快感 无论你是玩千万PP还是玩老上海 应该都是一样的 ,大家说对不~~~~
008.JPG (204.67 KB, 下载次数: 0)005.JPG (204.15 KB, 下载次数: 0)

2.接着就是购入日月星381,记得有本90年代的日本欧书 这款日月星被列为稀缺表款跟天文台珐琅并列,作为一个玩家当然要拥有了~~~接着是281的RG ,同样我买它看重的是原装度很高,虽然有瑕疵,但对于281来说原装远比翻新的靓丽要好,有些时候岁月的痕迹才能证明它的真实可靠,我从来不相信库存,因为很多变态鬼子玩家很会拼库存,我也没碰到过大师级的古董欧玩家,买不到一手库存,所以我也就放弃了这个念想,物美价廉,稀缺耐玩远比花大价钱玩库存来的实在,不管同学们信不信 反正我是信了~~~~然后就是入手2只制作珐琅欧,怎么说呢 一个偶然机会认识了这个鬼子玩家,人家玩的野,PP带动静的手表就有几只,他介绍我订购了这2表,价钱很恐怖 我都不好意思说,估计会被说大头,但是我这个人占有欲比较强,不玩下天文台 伯塞顿就是不甘心,当然通过买表交流也认识了这个表友,岁然欧买的贵了 但是也淘了不少好PP啥的 算物有所值了,我说过玩到天文台就收手,的确,表到手感觉一下没兴趣了,目标开始往别的方向转移,男人说话要算话,现在真是不玩欧了,当然如果有一天有好的珐琅天文台能买的起 或者铂金老欧 那我还是会考虑买的,不玩不知道,老欧真奇妙~~~~你还hold住不了???
011.JPG (216.74 KB, 下载次数: 0)009.JPG (207.84 KB, 下载次数: 0)
3。这只浪琴13.33是我非常喜欢的表之一,日常使用率也非常高,就连单位不玩表的鬼子同事也过来问我啥时买了新表 很漂漂~~~东西好的确不用自己表扬 嘿嘿,美,复杂,稀少,经典,物美价廉,如果说毛病,那就是也很脆弱,计时被我按的有点抖针了哈哈
013.JPG (211 KB, 下载次数: 0)
4,莫名其妙的就喜欢上了怀表,在胖子的影像下中毒越来越深,中意钢刀,就在3-11大地震当时买了2只,一红,一黄,大气 漂亮,后来又买了只 偶然机会出给了表友,这只裂面的本来也打算转了 那想被表友放了鸽子,索性留在身边好了,我一直相信古董的东西 都是有些神秘色彩,如果它不爱离开你 就留在身边,万事不能强求,起码这辈子我跟这2块表缘分大大的有啊,珍惜身边的人和物,我想这个道理没有同学不懂吧~~~~给朋友们个建议,如果你喜欢怀表一定要过手玩玩钢刀,大小,设计,质感,品牌,要说不足就是机芯稍显粗糙,当然这也是相对的了~~~
019.JPG (208.36 KB, 下载次数: 0)
5,古董劳,我得承认是老裴和黑老大把我拉入这个深渊,我坚持的防线被他们一瞬间击破,晕~~~~
不过进入这个圈子,就像到了另外一个世界,才发现原来外边这么精彩,自己一直在封闭的小屋一样,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以前买的古董表只能在家趴窝,古董劳不一样,拉风的很,自我满足感更不用提,真是魅力无穷,让人痴迷~~~沧桑褪色的表圈,黄黄的膏药刻度,稀少的面盘,戴着锈迹的指针~~~~~其实说啥都是白说,这东西不亲自戴戴根本不知道它的好,说啥都是浮云哈哈~~~~~~你有机会一定要试试哦,在地球上玩表,不玩玩古董劳,那将是人生一大遗憾~~~起码我是这么认为的~~~~
015.JPG (250.31 KB, 下载次数: 0)029.JPG (195.62 KB, 下载次数: 0)034.JPG (199.51 KB, 下载次数: 0)
6.朗格1A怀表,记得看到朗格网站这款怀表的图片,我就告诉自己,有机会碰到一定要买,一个偶然机会,朋友弄到一只,当然我就把它弄来了,只能惊叹德国人的美感和认真实在,朗格能有今天的地位,真不是没有原因的,的确如大家所说,吃老本都够吃上50年,美就一个字,多说也没用 ,大家自己体会吧~~~~~
005.JPG (264.07 KB, 下载次数: 0)020.JPG (217.71 KB, 下载次数: 0)
7。这只怀表不用说了,拿回来兴奋了几天,也立刻被封箱列为非卖品~~~~自己喜欢的元素都在,很早以前就告诉自己 有机会一定要拥有,真的有了,还有留住保存好,这东西跟我有缘,将来给我的后代也是个念想,我想喜欢老东西的人可能都很怀旧吧~~~看看我的小儿子,以后是不是也是个小表迷啊~~~哈哈

2011年我的老表收获小小总结,写的不好大家见谅,马上就是2012了,明年的目标很多,希望能实现几个,也祝大家新年快乐,龙年大吉,发财顺利,平安幸福!!!
001.JPG (167.93 KB, 下载次数: 0)002.JPG (144.65 KB, 下载次数: 0)001.JPG (217.44 KB, 下载次数: 1)023.JPG (220.86 KB, 下载次数: 0)








75#
 楼主| 发表于 2012-6-29 13:28:08 | 只看该作者
给老人的表  by FLEX
一、给外公的梅花
此表本来并非为外公所买,去年夏天外公过生日,网购的礼物还未寄来,又不好空手而去,虽然有些舍不得,但还是拿出此表赠与外公,外公当众炫耀一番(经阿里保养日差10s内)。外公原本有只戴了几十年的梅花,后来因长期未做保养而罢工,外公便赠与我,我想修好后再还给外公,怎奈找了两位师傅皆回天乏术。外公并不懂表,就知道他的梅花质量很好,为他服务几十年,每当提起都眉飞色舞地大加赞赏,要真送只欧他未必认得,也看不出好在哪里,所以还有比送古董梅花更合适的么?!近一年来,外公对它呵护有加,每次我看到外公小心翼翼地摘放和上链,心中的幸福感早已把当初那点不舍抛到九霄云外!





二、给奶奶的罗马
奶奶有一只罗马表,是爷爷五、六十年代送给她的。奶奶平时不常佩戴,所以当我第一次见到它时惊讶于保存得如此之好,用行话就叫“近库存”。之后上中学的我每次去奶奶家总要拿来欣赏一番,可没多久它的发条断了,修好之后没多久再次罢工,奶奶便不再修理,而是珍藏起来。以后奶奶便戴上了石英表,再也不用担心机械故障和定期对时,但我一直都想送她一只罗马。去年曾经找到一只品相不错的,可机芯有故障,又给退掉了,前几日在淘宝看上这只,要价不低,到手后发现表中壳有明显打磨痕迹,而且打磨水平很低,其他部件状态都还是不错的,要是自留,这样的壳我定不会要,但想到老人家80多了,还有几年好时光,等我找到完美的不知何时了,所以赶紧拿下让奶奶戴上吧!经过本地师傅的重抛光和保养,目前日差20s左右,位差较大,师傅说零件磨损并不严重,位差大是因为零件公差大,看来古罗马还是不能和古欧古浪相媲美哦···另外,保养后用瑞士真空打压机进行测试,结果竟然是“完全防水”,看来这种密底结构的表防水性真的高人一等。

[size=0.83em]2011-3-31 07:25:35 上传
下载附件 [size=0.83em](320.45 KB)





最后祝愿所有老人身体健康,好表相伴!










76#
 楼主| 发表于 2012-6-29 13:32:02 | 只看该作者
新加坡买表经历与礼遇 by wsw_ps
一直想换表,沉浸在网络数月,研究了多款表式,最终敲定在GO、JLC、IWC、ZENITH四个品牌上,又经数日表网请教、求助,积累了更多的知识(自己以为,嘿嘿)。恰逢一机会,到新加坡公干,工作之余溜至各大表行看表、试表、谈价。莱佛士、新达城、ION等数个商厦,先施、高登、ALL WATCH等数个表行,与数位先生、小姐交谈切磋过。
    感觉在新加坡大的除了专卖店,就我上述的几个表行,品牌较全,其他的或不全,或卖更低端的表,欧、劳二品牌似乎款式最全,到处有卖。但是我没有要欧和劳,因为在国内三岁小孩都很熟悉,而我不想要大家都眼熟的东西,所以确定为上面的四个品牌。经过几天的考察与试戴,最终确定ZENITH。
    本想要GO或JLC。因为在国内做功课时,这两款的款式都很好,当然IWC的款式也很好,但IWC大多是ETA机芯。可是当我第一天到表行试戴JLC后,感觉不太好,表是好看,基本上是皮带,我要的是钢带。我做功课时选定了5、6款JLC为候选表,可是表店都没现货(因为我要钢带),店员推荐的表款戴在我手上又不合适,或太厚或太大太小、功能单一等,转了二三个店,基本如此,于是放弃了JLC。找GO不容易,很多店没有,好不容易找到一家,只有三只表,个个都是收藏表,最便宜的要8万(我要的是3—5万RMB)哎,原来GO在星洲不太普及。IWC表到时几乎大表店都有,但是表面靓,个大且厚,感觉不合适我等斯文之人(特别是机芯的原因),如此种种。在真表中花时间。真表也不是到处都有,大的表店有,但款式不全,选了几天,最后锁定在真表中:685新款,带能量显示;10秒限量和指挥官EL P(机芯400B)。
    一次又一次,685实用,能量显示,而且也挺斯文,好看,但没钢带且在三款中很小很轻,握在手上感觉差很多;10秒限量有钢带,10秒红秒针超酷,但特别厚,且到手价人民币4万多。怎么选呢?
在我最无助最难抉择的时候,求援于名表通里声名远扬的、版主推荐的李兄、杨兄二位。拨通电话,是老杨,很客气、很和气、很沉稳,约好周六见。杨兄还说约好李兄。
     周六终于到了,下午四点在SUNTEC CITY见。我先去表行再逛了逛,为最后的选择再做功课。电话响了,李兄和杨兄正驾车在新加坡的大道上,在正门口见。一辆靓丽的C4车驶过,电话确认,就是这辆车,没想到还有专车接呢,呵呵!
    上车,前排两位兄,一位老杨——天啊,他叫老杨,这么年轻,老杨不老!!驾车者小李——哇塞,也不小呀,靓仔时尚,有30来岁吧,我心里想。没等我想完,李兄叫我猜他多少岁,我说30有几呀,哈哈——李兄称:小李不小!!
    言归买表,上车后感觉到行家在身旁,踏实很多。李兄问过我之前去过之处,买表意向,说带我去VIVO CITY,之前我没有听过这个地,李兄说这多是新本地人去买东西的地方。李兄一直强调到手价,而我之前都是想着折扣多低。到了这个位于圣淘沙旁的宜丰城。上到一楼,就是表行。先还是试了试GO,我看了看标价,感觉比乌节路的便宜。试了试,问二兄,未置可否。到先施表行(SINCER分店真多呀)有真利时专卖店,看了同款400B指挥官,有钢带,标价和其他地方的皮带一样??以为自己看错,再看没错。再试了试10秒红针。请二位专业的李兄、杨兄帮助选择,戴在我手上认为400B好看。好,谈折扣。这里折扣不能其他店的低,但因标价低,所以还是划算,所以没谈多久,成交了,刷卡,填退税单。半个钟左右搞掂。幸得有二位兄在场,哈哈,很高兴,甚至没来得及检查一些细节。
    更HAPPY的是,李兄要请我去吃海鲜!李与杨兄问我去这?去那?有什么不吃的没有?——真是异国的贴心服务呀!!去那里,我就不知道了,因为我不知道地方,呵呵,吃的吧,没有不吃的,由你们定——我也太不客气了吧:)李兄开着私家车,带着杨兄和我穿过森林,跨过整个新加坡,到了海的对面就是马来西亚的地方——对不起李兄了,我没记住这地名。在这里,李兄给我们吃龙虾(三斤重呢),螃蟹煲粥,我和老杨大杯啤酒……腐败腐败,可惜李兄自己开车,喝不了啤酒,希望回到广州可以补回!
    当然,我们没有只顾吃喔,吃饭前我们还认真研究了我新入的真表,也和李兄、杨兄的欧、劳拍了集体照喔,这是给表通最好的礼物!饭席间,李杨二兄还为我介绍了很多表通的知识,让我受益匪浅。原来广州有不少表友,徐版就在我的旁边……以后要多上来学习了,哈哈!
    再一次感谢李兄、杨兄!感谢名表通!感谢N多认识与不认识的帮助我的表友们!期待李兄、杨兄快快来广州!期待与众表友一起交流学习!!
    不好意思,才疏学浅,就此作结。

77#
 楼主| 发表于 2012-6-29 13:32:37 | 只看该作者
钟表词典系列1——面盘 by 机械米
  从今天起,我会开始介绍钟表的基础知识点,比如面盘、指针、结构、材料等,争取每月一篇吧,先发在主版大家讨论,然后再转去钟表词典版面,作为收藏资料。
为此我会尽我所能、把我知、毫无保留地写出来,当然其中会有很多谬误,这时候就希望能有朋友们一起讨论,一起发表自己的看法,百家争鸣、百花起放!
为了更好的说明,我会借用大家的图片,可能会有一些卖家的图片(因为种类丰富)。我就不事先一一打招呼了,如果有卖家觉得不妥,请和我说,我会马上改掉。
钟表面盘
      “人不可貌相”是指不能光看事物的表面,但是钟表的“面子”却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古今往来,面盘的材质层出不穷金属的、珐琅的、宝石的、橡胶的等等。为了都是一个目的——清晰美观,以奇取胜。
一、读数清晰
      钟表作为实用器,看时间是他的第一用途,如何快速方便的读出时间就成了设计的第一要点,最传统的当然是“白底黑字”。很多以精准为目的钟表都是这样的设计,比如大多数导航表、天文钟、航海钟就是如此,需要在惊鸿一瞥下也能快速准确的读出准确时间。
作战用军表和潜水表倒是反过来的“黑底白字”,而且刻度、指针大多涂有夜光材质,这样的设计用途在于:即是是在黑暗环境下,也能读出时间,但不会因为白面盘的反光而影响辨别、提高辨析度。
二、美观
      毕竟不是所有钟表都是呆板地要求看时间的。在生产力低下的过去,能拥有一块表是相当了不起的,特别是贵族,不止拥有一块表。这时对面盘的要求就有“与众不同”“便于炫耀”的要求。这时候就诞生了许多装饰艺术的表盘,材质也非富即贵。其中珐琅面最为出彩,珐琅这种材质不仅能有白底黑字的传统效果,更能表现出缤纷色彩,中国传统的景泰蓝工艺便是常常使用的一种装饰手法,比较著名的有雅典的帆船系列、江诗丹顿的水鸟系列等,由于是纯手工制造,不仅产量低,而且世界上没有第二幅会是一样的,所以这样的表售价昂贵。彩绘珐琅又是另一种表现形式,不用掐丝,釉料直接绘于金属胎上然后烧制而成。其表现更加细腻,足以乱真。
      贵金属材质也是各个表厂喜用的材质,第一当然是贵金属的稀有性;第二便是贵金属不易氧化,能历久弥新。代表款便是宝玑。除了运动系列,宝玑几乎全线用黄金雕刻表盘,雕刻花纹能有十几种之多。这还不够,为了所谓“低调”,宝玑还要在黄金面盘上镀一层银,让他看上去不那么金灿灿,我认为其实这是属于“闷骚”。
三、奢华材质
      还有一种小众表盘,他不是取料方便的金属、珐琅。而是以奇取胜,比如宝石面和陨石面,劳力士喜欢玩这样的花样。众所周知,劳力士的外型几乎永久不变,为了打破这一沉闷规律但同时又彰显奢华,每年劳力士都会制作小批量的特殊面盘手表。常见的“满天星”就是如此,满满一盘钻石,读数已不重要,在人群中耀眼才是主要目的。各种宝石切片面盘也是劳力士的拿手活:黑色安力石、蓝色青金石、幻化猫眼石、柔光贝母面等等。
四、历久弥新
      熟知二手表市场的表迷都会发现,同样一款表,面盘差的会比面盘好的差一大截,这也是古董收藏领域一个反项:即越新的古董表越值钱。这个“新”大多就体现在这面盘上。厂家也费劲头脑想着“永恒不变”。大多数普通金属底漆盘不能抵御住时间的冲刷,往往清漆剥落影响价值;珐琅盘倒是历久弥新,但是他容易碎,一张蜘蛛网盘也是不受欢迎的;贵金属盘由于并不是纯金、纯银制作,时间一久表盘里的非贵金属也会氧化,所谓的“包浆”也就出现;宝石盘由于是薄薄的石头切片,防震也是很关键的一点;贝母面采自天然,是有机物,保存更不易。
所以如何找到一种真正历久弥新的表盘材料,仍是一个做不完的功课。


78#
 楼主| 发表于 2012-6-29 13:33:19 | 只看该作者
钟表词典系列II
表镜
机械米
表镜保护着细弱的指针免受外界的干扰,同时又要求能清晰的看见它。
      所以表镜材质的首选便是玻璃。早起怀表中为了美观,这块玻璃都是做成拱形的,而且很娇弱。我就曾经不小心弄碎过怀表玻璃,而且很难配到。库存的古董玻璃不仅尺寸难配而且价格惊人。古董玻璃都是一种叫做“石英玻璃”的材质做成,它的优点在于通透性高,它是无色的,不会有一般玻璃“厚了就变成绿色”的视觉感受。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容易碎,所以这类配件到现在也有一定的数量存世。
      塑料被发明后,中后期的怀表也用上了赛璐珞材质,他不是我们常见的“亚克力”,他比亚克力耐磨一些,但是他很容易发黄、变脆、变形,多数这类表镜时间一久就很容易从压镜圈里掉下来。随着手表的普及,手表比怀表等容易收到撞击、碰擦,容易变形的赛璐珞也就跟不上潮流了。这时候表镜运用到了一种新的材质——亚克力。亚克力就是俗称“有机玻璃”,他的通透性高,耐撞击,受到撞击时会分散压力而不会碎裂伤到表针和表面,最重要的一点是他很便宜,一般价格只有几元。缺点是容易刮花,但是不必担心,细小的划痕可以用牙膏抹去。另外他的透光率要比普通玻璃来的高。
      后来流行“矿物玻璃”,就是一种很硬的玻璃,在一般玻璃里加入一些矿物元素使之坚硬。常见于一些日本和国产手表,这种表镜也会被切成各种棱体,的确给无聊的透明增加了一些有趣的地方。矿物玻璃比一般玻璃要坚硬,同样也继承了玻璃的缺点:不耐撞击。这样的碎屑如果掉入机芯是很危险的。就算不掉入机芯,也很容易划伤面盘。所以常见于一些中低端表。
      最后就是要介绍现在手表的“标配”——蓝宝石水晶玻璃。首先他是人工合成的一种刚玉,并不是真的蓝宝石。他拥有很高的硬度,莫氏硬度达到9,仅次于钻石。日常使用可以用“永不磨损”来形容。他可以通过加入不同元素呈现出不同的颜色,比如劳力士的绿色。通常蓝宝石水晶玻璃会有一层镀层来防止反光,这层镀层就比较容易刮花,常被误认为是蓝宝石玻璃刮花了。缺点就在于脆、易碎。破碎后也要及时处理,防止碎屑刮花表盘甚至掉入机芯。
下期预告:防水。高高的有机玻璃表镜总是勾起我的许多回忆西铁城切割玻璃,材质为矿物玻璃[size=0.83em]2011-2-15 02:48:29 上传
下载附件 [size=0.83em](74.77 KB)



劳力士著名的绿玻璃

79#
 楼主| 发表于 2012-6-29 13:35:04 | 只看该作者
[钟表基础知识] 进化论--自己的买表过程 BY 10400231突然想写点东西,也算对自己买表,戴表这一年多以来的一个回顾吧。文中观点只是个人意见,本来所谓爱好就带有很多个性的成分,做人做事又都有自己的准则,所以不同意的朋友也尽可一笑了之。每个人经济条件不同,不论你愿意承认还是不愿,但是必须看到手表是一项富人的玩具,或者说是有一定门槛的游戏。这方面我就很一般的水准,30多岁,有车有房无贷款,无子女无负担,喜好时尚的东西,平时穿着打扮基本就是POLO DIESEL GS ...这之类的水平
决定:
10年春节,表弟从香港回来省亲,饭后大家坐在一起聊天,他和表姐夫说起手表头头是道。腕上一个带劳潜,一个带登月(这是后来才知道的啊,呵呵。当时只知晓是劳力士和欧米茄)。无论是内因澎湃还是外因引导,总之那一刻起,我决定要买一只机械表。我买东西,相对简单,决定了,就马上去了一趟图书市场。10本钟表杂志(过期的)买回来,看了一下午。前文说过,我对时尚,奢侈品有一定关注度,所以对手表的品牌是比较了解的,入门相对简单。而买到的杂志中,正好有一期08年的 时尚时间 。在介绍万国飞行表的历史。不唠叨,马上被吸引。直接开车专柜去看,万国马克16皮带黑面,29600,有价无货。咨询表弟,告之我网络为不错的购买平台,就此,开启上网中毒过程。
出手:
不细致描述网上寻找大卖家的过程了,上了名表,看到上海瑞德 老孙的帖子。综合衡量,觉得该比较可信。电联,两只,一只马克16,一只运动类防水的求推荐。这里说一下,之所以当初没有选择劳或者欧的运动款,其实原因很简单,也许很多朋友最初接触手表都和我一样的观念,因为不了解,因为被90年代港片影响,觉得劳是暴发户戴的东西。觉得欧太大众。呵呵。老孙回复,马克16皮带黑面无货,白面喷火有货。而运动类,昆仑海军上将,钢带黑面,性价比合理。两分钟思索,PM账号,汇款。赞一个老孙,效率真强,转天早上收到。当即出门,亨得利80元把表带截合适了。顺便在回家以后,躲在卫生间偷看了一下夜光。。。顺便以一个菜鸟标准评价一下这两只表,马克16确实从造型和品牌价值上,有可取之处,对有些经济基础又追求低调的男士,比较大的吸引力。而且对每天上网的我来说,防磁是比较实用的功能。走时没有太认真算过,应该还可以。只是钢软的毛病确实存在,很容易花。配了一只飞行员牛皮带子,还有一个厚的NATO带子,现在也是最常戴的一只,而从现在论坛的二手价格看,二级市场买到的价格比较保值,个人觉得很划算。昆仑的造型是可以的,不大不小的40表径,表带和盘面的做工非常精细(这是后来对比其他表得出的个人结论),而且走时很准。后来折腾了此表,买家要求我提供日差。我才测试了三天,每天误差在0-1秒之间,那是我戴了4个月以后的成绩。如果对品牌没特殊要求的话,昆仑是个不错的选择。
折腾:
打字都有点累了,简单说吧,呵呵。
1 因为想入劳潜,所以折腾了前面说的昆仑,上手3-4个月,赔4000转出。老范中介的,有个插曲。那时候对运输不了解,发出的时候,没有固定好。把内盒都磨花了,但是那个兄弟没提任何异议。再次我感谢他。
2 一只豪雅石英高尔夫,无附件,和卖家商定先款。打款以后,卖家说胶带发现有损伤,愿意折点钱给我,我坚决退款。顺利拿到钱。运气算不错。
3 一只卡地亚石英女表,无附件,比较新,上手老婆觉得小,而且皮带二手心理有阴影。。赔600转出。
4 一只宝格丽石英女表,无附件,几乎没有使用痕迹,到手觉得很单薄,全铝的表圈和人体工学的胶带图片看着很好看,但是上手没有质感。转天赔300转出(此表是MYSEIKO兄那里入手,价格不错,所以算我赔的最少的一只)
5 一只帝舵蓝面MNI SUB 无附件,淘宝搜索到的个人闲置。我也没有支付宝,也没想到中介。胆子大,直接汇款拿下。到手发现卖家隐瞒两点,第一说是32直径,实则是28左右。第二表的身体上有一个严重的磕碰,并没有告诉我。事情就是这样,一旦有遗憾,就觉得不爽,就不再喜欢,也确实很小。沟通未果,也不想自己找气。在本论坛直接赔1000老徐中介转出。
6 一只天梭触摸屏,近新,附件齐全,北京的哥们直接面交。离的近啊,呵呵。玩了一周,失去兴趣,而且突然发现,这样造型的东西,竟然防水很差。兴味索然,转手送给外甥。也就没有什么赔赚之说了。
7 一只欧米茄计时军表,无附件。在其他网址看到的此表,后来发现也是名表和本论坛的一个小卖家。没中介,直接以不低的价格拿下(这是客观评价,因为当时看到的此表很少,心理没数)。到手比较满意,只是看到指针根部有少许掉漆,和卖家描述的非常新不符。但是还是被强大的夜光吸引,换了一只飞行表带,戴着比较满意。至于计时功能,其实我是连搞明白都没明白的,何谈使用,呵呵。也是真的不负责任。后面还有个小插曲,几个月后,为求其他表,转出这只。老徐中介的时候,显微镜下发现指针确实有掉漆,而且机芯洗油很不当,计时功能还有点小问题。NND,实在郁闷,联系入手卖家,好在那个兄弟态度不错,我也算通情达理的人,给我一点小补偿求个心理平衡吧。具体到这只表,我又委托啊表师傅弄好,洗油。再降价。总共赔了3000出手。呵呵。这里还是谢谢老徐的负责,也许他也没见过我这样菜的表友。
8 万国马克15喷火,黑面,折叠扣,无附件。最初的心头好黑面,无货所以入了白面,还是辗转反侧。正好遇到本论坛兄弟出这只。衡量再三,拿下。戴着舒服了,呵呵。好友非常喜欢,最近一直是他在戴,也很满意。这里再次谢谢老徐的中介工作,也是第一次真的感觉中介非常的必要。
9 万国马克12盒证全。  中毒飞行员表,那这只,算是出了马克11以外,最正宗风格的飞行表了。老徐中介入手,基本算满意。但是此表也告诉了我一个道理。作为自己,并非所谓的收藏者,所以买直径大一些,年份近一些的,适合日常自带的东西,才是正常选择。而不要迷信什么专家的评价。闲置半年多,赔钱2000转出。也算买个道理,不冤。
10 劳潜14060M 表弟代购,全新表。香港拿来。价格什么的无意对比,喜欢就好。这时候,也许才真的稍微入门,明白了劳的经典或者说永恒和实用。最近一直在和马克16交替佩戴,很满意。
11卡地亚蓝气球 石英 中号 专卖点直接挑选,贵,但是享受了购买的过程。非常满意。
12 帝舵89190 蓝面 胶带 全新未使用,附件齐全 此表还在老徐中介过程中,首先感谢论坛里的兄弟割爱。入此表,是因为那天和外甥约定,他大学毕业的时候,送他一只表,综合衡量觉得这个从各方面都比较适合他,遇到全新的,就拿下了。到了现在的阶段,买表观念已经发生非常大的转变,也许叫做进化。此表的蓝面,我其实并算不得很满意。胶带的价值和耐用也肯定远不如钢带。论坛里,找一只近新的钢带,黑面,不是难事,只是无附件。价格还要便宜千元以上。但是我还是选择要这只。耐心等待老徐的电话,希望能让我满意。
暂时想起这几只,也打字太多,累了。再想起啥,不断补充吧。总结了几点所谓经验。写出来,也许对你的进化有用些:
1 量力而为,设定消费上限。手表消费无止境,几百甚至几千也许有档次上的变化。如果按这个思路去一点点增加预算,那没有个头儿。所以新人买表,要根据自己的能力设定一个死的上限。
2 女表的选择,如果你给爱人买表。除非她和你一样的对手表有比较深刻的了解和知识。否则,不要选择二手表。哪怕是所谓近新的。女人的心思,不能按我们的理念去理解。
3 按现在的风潮,除非你真的作收藏用,否则不要碰36直径以下的男表。甚至38以下的。这点不多说,自己慢慢体会去。不要说什么你斯文白净,喜欢小的。嘿嘿
4 无论再谁哪里购表,一定中介。是对你自己,和对方同样的负责精神。这个不在赘述。中介首推 老徐。哈
5 能拿有附件的,哪怕贵,也拿又附件的。二手表,本来成色就是个衡量价值的砝码,没有定论。附件有否,对大卖家也许没所谓。但是对以后几乎必然折腾的新人来说,至少代表着有正常来路。以后出的时候,你就知道有无附件的不同了。当初想着省几百,也许出的时候就多赔几百
6 能买新表买新表。不怕贵,精挑细选,最终总能淘到干货,满意的,只要你不出不折腾,那赔钱赚钱和你无关。朝三暮四,想要怕贵,这个便宜就先来着,早晚还是个折腾。我就是最好的例子。
先写到这里,谢谢大家能耐烦的看完。。。。


80#
 楼主| 发表于 2012-6-29 13:36:43 | 只看该作者
[钟表基础知识] 对折腾的个人见解 BY 劳-力-士昨夜睡觉时在床上忽想,表和女人其实是有很多相似之处,都是很可怜的。在论坛上我认识也有好几位表友是折腾党的,在最近这几位表友都把自己的珍藏出让。只留一个自己日常带的(不一定是最好的)。就好比男人年轻时什么时候怕没有女朋友的,但是到最后还是觉得自己的原配最好。你带着手表时觉得它没有什么,只是一个饰品。但是有一天你忘记带了,会觉得少了一件东西,一天都不舒服。一班表友在一起时,会攀比谁的表是什么,他的表又是什么,但究竟这个表是不是真的适合自己了??可能价格、功能、款式、风格都不一定适合自己的,自己不一定能驾驭,只是为了威风而已。带计时表的,什么时候用过计时功能了,买潜水表的可能游泳都不会。有些老板出去谈生意和应酬,都是带秘书(小蜜),觉得带个黄脸婆出去丢脸,但是他不清楚黄脸婆才是最好最适合自己的。黄脸婆不会抛光打磨,不会翻新换件——全原装附件齐全的。但是小蜜可能从韩国刚回来的。所以在这里想和大家讲表和老婆都要适合自己的才是最重要,不要在这上面再折腾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公司简介|隐私政策|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名表通 | www.watchlead.com ( 粤ICP备14096658号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2364

GMT+8, 2024-6-14 07:41 , Processed in 0.693231 second(s), 4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8-2015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