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广州流金岁月钟表维修 13925124671
打印

[钟表基础知识] OMEGA8500与ROLEX3135技术对比(一家之言仅作参考)

    [复制链接]
75164265

   发表于 2013-1-1 20:45:47 | 显示全部楼层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这是我与其他表友就8500与3135技术问题争论中,自觉还不错的一篇,发来求指证。通过分析,我们可以知道为何欧米茄同轴擒纵的摆幅普遍偏高。

必须承认,劳力士的创新意识曾经是钟表界中最强烈的一个,其专利之多确实无人能出其右,但为何到今天却让大家产生保守的感觉?其实因为一项成熟的技术,确实可以延绵多年而不衰,直到它真正的对手出现。我认为3135的真正对手已经出现,那就是8500,我会力图在技术层面证明这一点,希望持反对意见的各位能全力反驳,让我们满是作业的论坛有点温度。

让我们抓住重点,排除那些相比次要或者偏好性的因素,外形、色彩、背透等等,就机芯技术、材料、工艺方面,将3135与8500进行比较,根据你最后一篇的发表,我们是否可以把争论的焦点归结为:
1. 红轮与DLC黑化工艺
2. 单发条盒与双发条盒
3. 两者的游丝
4. 杠杆擒纵与同轴擒纵
5. 摆频差异
让我们先集中探讨这几个硬性问题。

1. 红轮与DLC黑化工艺,DLC工艺到底有没有实用价值

为此我查阅了些资料,并认为,DLC目前是一项比较成熟的技术,能实现既如金刚石般耐磨又如石墨般顺滑,具体信息见:
http://www.iwatch365.net/thread-17228812-1-1.html

无庸置疑,这项技术在很多工业领域已被广泛应用,并获得良好的效果,首先可以证明DLC确实并非噱头。我们不能一边赞叹ROLEX1955开始采用的"红轮"有多么优秀,一边说OMEGA使用DLC工艺只是华丽的装饰,这既不客观,也不公平。

8500系列机芯在发条盒、摆轮和部分关键螺丝上使用了DLC技术。发条盒DLC处理对提高上链效率,以及提升动力输出方面效果显著,因为DLC处理后的发条盒,对发条盘上下面的摩擦阻力被大大降低,发条的收缩和扩展几乎不会受到额外的摩擦,既提高了上链效率,又提高了动力输出效率,相比ROLEX机芯的"红轮"技术只运用于自动上链齿轮组,效果更全面,因此8500的自动上链效率高达1:3.8,而ROLEX3135机芯为1:3.5。在实际使用中,即使你每天坐办公室仅做室内活动,机芯也不会停摆。摆轮和螺丝的DLC处理,更多是为了持久耐用,防止侵蚀。


2. 单发条盒与双发条盒

8500机芯整体结构设计得相当巧妙,在有限的空间,要增大动力,实用双发条盒是唯一的途径,因为不仅发条盒的直径可以更小,厚度亦可以更薄,同时,使两个发条盒和中间的链接齿轮都能上下两端安装宝石轴承,而3135的发条盒及齿轮组为单宝石轴承并用螺丝紧固,相比而言,抗震性、阻力特性、耐久性均不及8500的设计,详见:

8500机芯详细资料图册: http://www.iwatch365.net/thread-17211918-1-1.html
3135机芯拆解图: http://www.chronometrie.com/rolex3135/rolex3135.html

有关双发条盒故障率高于单发条盒的提法,我首先同意酋长同志的计算,但你可能忘了发条盒不是喷气发动机,其完全不进行保养的寿命也比机芯本身要高N倍,即使是因为外力冲击,能损坏8500双发条盒中任何一个的冲击,一定也能损坏3135的单发条盒。

因此就发条盒而言,8500的双发条盒储存能量更高,更节省空间,同时因上下双向轴承固定,DLC黑化耐磨损、自润滑工艺,总体上远超3135的设计。


3. 两者的游丝

硅油丝和蓝游丝,已经争论多时,你说色泽上毫无疑蓝游丝更美观我同意,但劳没有背透,去劳服你也看不见,只能意淫它在里面,所以你这说优势不存在,至少8500可以看到游丝的呼吸。

有关工艺,蓝游丝拉丝本身就是数控的,ROLEX也一度是自动化水平最高的瑞士表生产商,你不能因为今天OMEGA的自动化水平赶超了就说失去了灵魂,这也是为什么ROLEX总是被与OMEGA相提并论的原因:他们都是工业化制表的典范,只是他们技术工艺领先,质量高而已,本质与你说的廉价表在生产方式上确实没有本质区别,所以你真的不要说ROLEX和OMEGA是机械艺术品,PP,AP他们要笑了。这也是ROLEX为什么不能进爱表族第一排的根本原因,很科学的归类法。

就游丝本身,相关具体物理参数我们无法获得,或者需要很久后才能看得到实用结果,因此过多评论也无意义,我依然坚持因为光刻法的高精度,而方便实现更高走时精度及位差的观点,而且硅油丝完全无磁性,而蓝游丝是顺磁性,如果遇到极强磁场还是有受磁可能。所以总的来说,硅游丝更优秀。


4. 杠杆擒纵与同轴擒纵

这部分应该说最有意思,也最有探讨的空间,已经说过的不再重复,就你提出同轴能量消耗更大的观点,我的分析如下:

同轴擒纵设计的核心目标有两点,一是降低摩擦系数,减少摩擦面积,从而降低磨损,延长维护周期,减少因滑动摩擦导致的能量损耗,二是提高推动摆轮的效率,将滑动斜侧向推动改进为正向推动。

根据OMEGA提供的官方数据,同轴擒纵的摩擦行程只有原来传统杠杆擒纵机构的1/16,此数据应当非常可靠,只需进行简单的几何计算即可得出。在摩擦系数相当的前提下,同轴擒纵的摩擦力大致约为杠杆擒纵的1/16,应当说第一个目的已经实现,同轴擒纵本身不可能比杠杆擒纵能量损耗更大。

由于将滑动斜侧向推动改进为正向推动,发条的能量传递给擒纵叉和摆轮的效率更高,根据下图我们可知:
X = ROLEX Cal.3135


Escapement 擒纵方式: Co-Axial 同轴; traditional 传统(杠杆式)
Winding speed per hour 自动上弦效率(每小时普通运动能带来的走时时长)
Av.autonomy 动力储存
Regulating-power 摆轮 功率
Usable energy 可用总能量

其中Regulating-power为摆轮平均功率,单位为µW 微瓦,1µW = 0.000001W

旋转系统中,功率与力矩角速度有关:



故此时平均功率为

.

角速度  

力矩

虽然8500的摆轮频率为3.5Hz=1秒钟往复7次摆动,3135为4Hz=1秒钟往复8次摆动,也就是说8500摆轮的旋转角速度小于3135,为3135摆轮的0.875,由于其功率为3135的310µW/299µW=1.036789297658863倍,由此可以推导出,8500的摆轮接受擒纵轮传递过来平均力矩为3135的1.184902054467272倍,也就是说,8500的同轴擒纵系统相比3135的杠杆擒纵系统,多输出了18.5%的力矩,这增加的部分,便是得益于同轴擒纵系统将滑动斜侧向推动改进为正向推动的效果。

很多人可能还忽略了一个事实,这也许是同轴擒纵设计时的意外收获,那就是:摆轮的摆幅上限,相对于杠杆擒纵大幅增加,让我们来看看原理:

传统的杠杆擒纵


同轴擒纵


传统杠杆擒纵一直有个原理性困扰:击摆,如下图所示:



杠杆擒纵系统中,由于擒纵叉限位钉的安装位置,导致摆轮摆幅最高只能摆到大约330度,假如摆动幅度再提高,那就会发生“击摆”,“击摆”也叫做“撞摆”,是摆轮上的冲击钉(图中C)撞到擒纵叉喇叭口外侧(图中R)的一种现象,“击摆”有间歇的和长时间的,长时间的“击摆”同时会产生驰骋般马蹄状表音,伴随手表眼看着走快。

也许乔治.丹尼尔斯在发明同轴擒纵时并未想到,同轴擒纵由于擒纵叉不在擒纵轮——摆轮的直线上,而是放在一侧,他的发明顺道解决了困扰钟表界很久的击摆问题,使摆轮的摆动上限不再限于330度,理论上甚至可以达到350度。

3135的杠杆擒纵,为了保留安全余量,摆轮摆幅一般在300度以下,而8500同轴擒纵,正常摆幅都在330左右,我们知道,除频率外,摆轮摆幅同样是衡量机芯性能的重要标准之一,摆幅越大,同频率下角速度越高,抗震性能越佳,持续运行稳定性越高。

让我们来看看8500发布时,OMEGA提供的有关说明信息节选:
~~~~~~~~~~~~~~~~~~~~~~~~~~~~~~~~~~~~~~~~~~~~~
... 研发者的目标就是将整个齿轮传动链中摩擦损耗降低至最少,可以均衡的输出旋转力矩和动能,这样摆轮的摆幅波动可以减少至5.4个百分点,在钟表制造中是极其出色的成绩,因为通常平均值到百分之十就是顶级产品了。全新摆轮有DLC镀膜和38度弯臂设计,目的是增重,增加转动惯性矩,原来2500同轴机芯的惯性量只有9.4,8500芯增加到21(单位毫克*平方厘米),大大提高了运行稳定性。
~~~~~~~~~~~~~~~~~~~~~~~~~~~~~~~~~~~~~~~~~~~~~
通过以上浅显粗略的分析和计算,OMEGA的说明内容不是吹嘘,是真正成熟同轴擒纵应该达到的效果。


5. 摆频差异

通过之前的分析,虽然说明了摆轮的频率并非其性能的唯一指标,摆幅和运动惯量同样重要,但这里我还是想分析一下为何8500的同轴擒纵,要采用比较怪异的每小时25200次摆动频率。

我们在此仔细看看同轴擒纵的原理:



需要些想象力:
步骤1,现在摆轮正逆时针转动,擒纵轮被擒纵叉左边的进入棘爪F卡主不能转动,虽然你看不见摆轮,图上摆轮滚轴I即摆轮的轴;这个旋转的过程,将使摆轮滚轴I下方的红色宝石(摆钉),开始带动擒纵叉转动,擒纵叉现在开始逆时针转动,由于杠杆作用,现在进入棘爪F开始向下方移动,直至完全与擒纵轮a齿分离,由于擒纵轮上有通过齿轮系传递来的发条动力,分离后瞬间,擒纵轮将因为没有阻碍,开始高速逆时针旋转。



步骤2,摆轮继续顺时针旋转,马上要发生的,是同轴擒纵构思最奇妙的地方:摆轮地盘上不仅有摆钉,还有安装有一个特殊的宝石:滚轴棘爪J,奇妙的地方在于:摆轮旋转的速度,要与擒纵轮被松开后旋转的速度匹配,擒纵轮旋转的线速度还应该比滚轴棘爪J稍快,上图所描绘的时机,擒纵轮b齿要刚好赶上滚轴棘爪J,并在它的背后使劲推上一把。这一过程,就是擒纵轮给摆轮输送能量的过程。

在描述后面的步骤前,我们需要继续想象下去:摆轮继续顺时针旋转,继续通过摆轮钉驱动擒纵叉逆时针旋转,然后往下看:



步骤3,先不要管这幅图,我们的摆轮继续顺时针旋转,擒纵轮c齿将与擒纵叉的离开棘爪H碰撞,擒纵轮被挡住停止旋转。
到此,擒纵系统完成了一次,由纵至擒的过程。
然后我们再看上图,摆轮被游丝的力量带回来,开始逆时针旋转,此时擒纵轮依然被卡主不能旋转,又一个神奇的时刻:上一步骤图中的滚轴棘爪J,此时要刚刚好错开擒纵轮齿,否则摆轮就要被卡死了,当然,这就是为什么同轴擒纵被设置为目前8个齿的特殊几何机构的原因。
滚轴棘爪J成功躲开擒纵轮齿后,摆轮钉与擒纵叉开始触碰,带动擒纵叉顺时针旋转,离开棘爪H开始移动,直至与擒纵轮c齿分离,擒纵轮失去阻挡,再次开始高速逆时针旋转。



步骤4,摆轮继续逆时针旋转,擒纵轮上层齿轮的d齿开始撞击擒纵叉中部的杠杆脉冲石G,通过杠杆作用,将力量由杠杆脉冲石G带给擒纵叉,又由擒纵叉传递给摆轮钉,从而把能量传递给摆轮。

同轴擒纵运行解析动画:



经过对同轴擒纵工作原理的描述,我们发现其具有的几个特点:
1)同轴擒纵轮可能只能设计为8齿齿轮,否则在步骤1和3可能会发生擒纵轮与棘爪宝石反向碰撞的问题,那就白搭了。
2)在步骤2和4,擒纵轮的轮齿需要追上棘爪宝石,并推他们一把,这里有个安装精度匹配的问题。
3)同轴擒纵轮直径小,只有8个齿,匹配摆轮频率需要相比杠杆擒纵轮两倍以上的高转速。

手头没有合适的工具来做实验,只能全凭想象,8500机芯采用每小时25200次"怪异"的摆动频率,可能与上面三个原因有关,这也是2500A和B的血泪换来的宝贵经验,有人可能问,为什么频率是3.5Hz而不是3.6或者3.7Hz?这是为了更好的匹配齿轮齿数。

因此我不同意从28800降频至25200是因为磨损更高问题,2500AB偷停的真正原因非常复杂,是好几个问题的综合结果。

杠杆擒纵每次由"擒"转"纵"的过程是由擒纵叉上单独一个棘爪完成,棘爪宝石松开卡住的擒纵轮紧接着就被该棘爪推动。

而同轴擒纵每次由"擒"转"纵"的过程是由两个不同的棘爪宝石完成,当一个负责"擒"的宝石松开擒纵轮,由另一个宝石接受"纵"的能量。这要求擒纵叉、棘爪宝石、摆轮摆丁和滚轴棘爪以相当高的精度装配,不如杠杆擒终装配精度的容差大。

机械系统在设计时必须要考虑允许一定的加工和装配容差,因为长期运行的磨损、外界的碰撞或震动,多少会改变零件的安装位置和状态,要求精度太高的结果就是系统受扰后停止工作。

也许正是这个原因,同轴擒纵的机械原理决定了:频率越高,其要求各零件的装配精度越高,允许的工作容差越小。这里需要找到一个平衡点,让同轴擒纵拥有与杠杆擒纵相似的容差性,又不至于频率过低。

理论上,没有完美的系统,所谓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就目前现有的结构设计而言,同轴擒纵在能量传递效率、摩擦阻力、对润滑油的依赖等方面,明显好于杠杆擒纵,但同时有加工装配精度要求高、允许工作容差小的问题。

为了弥补频率的降低,8500的设计师们增大了摆轮的的质量,以更高的运动惯性提升摆轮系统的运行精度与抗干扰性。

评估摆轮的性能值就是摆轮 功率,摆轮 功率的计算前面我们已经提过,由旋转力矩与角速度决定,摆轮质量越高旋转力矩越大,而角速度由频率与摆幅决定。

8500的摆轮 功率为310微瓦,而3135是299微瓦,虽然8500频率较低,但摆轮综合性能相比3135提升4% 。


评分

参与人数 4知名度 +7 收起 理由
京东漫步者 + 2 大师级的精典文章
空山闻籁 + 2 赞一个!
孩哥1024 + 1 神马都是浮云
漫步林间 + 2 很给力!

查看全部评分

265条回复

返回列表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3-1-2 17:20:18 | 显示全部楼层
shek329 发表于 2013-1-1 23:50
每次读楼主的比较文章都感觉挺有意思的,喜欢这样的理论探讨,喜欢深究技术的表友。如果挺劳的人也能从理论 ...

感谢石板,自感对8500确实入迷了,已经影响身边3个朋友入了2个PO85001个AT8500,最大误差的一个每天快2秒不到,而且稳定性确实非常好。

除了一些需要时间才能检验的问题外,非常希望老大们能多发表些看法,特别是有关8500缺点的,我想以后给人介绍时更客观。

已知8500的日历是快跳而非瞬跳,仔细看过机芯图,觉得其设计结构比较简单,实用起来跳日历算非常准,我自己的每天都是晚上12点前后30秒内必跳,但一般11点前开始转动。同门的8601年历机芯,双历都是瞬跳,因此欧米茄有这样的技术却没用在8500上,有点遗憾。虽说8500的日历不是瞬跳,但目前没有卡历的报告。

3135的日历结构研究不多,但看过机芯拆解图,其日历结构也不复杂,大家是否觉得8500的日历是一个缺点呢?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3-1-2 17:22:18 | 显示全部楼层
nomorewatch 发表于 2013-1-2 01:47
可惜劳的技术基本上乏善可陈,从老帖子基本就可以找到所有相关信息,关键就是看反驳者自身的学术素养了。 ...

你这个新头像很有内涵。。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3-1-3 21:53:55 | 显示全部楼层
nomorewatch 发表于 2013-1-3 03:23
8500基础版因为带有时针快调结构,估计把快调日历的空间占了,所以没有快调这一项;这一点和劳力士的3186 ...

感谢你的回复,我忽略了8601没有时针快调功能,那我就明白了。

有关硅游丝是否抗操,这里到还真有三个表友的例子:
http://www.iwatch365.net/thread-17225291-1-1.html

虽然还不能说有普遍性,但就他们3个例子,足以证明硅游丝不是易碎品,而且就他们的形容,8500机芯在收到冲撞之后,精度有自行恢复的趋势,这点很令人疑惑,无法想象是为什么?

前天去专柜试戴了9001的天行者,黄金款,足有两个DJ2重,厚度是惊人的,比9300的海马还厚,整一个小鼓,如果不是壮汉真的镇不住。我估计这款肯定不会出钢款的。
5#
 楼主| 发表于 2013-1-4 23:07:12 | 显示全部楼层
cs0112358 发表于 2013-1-4 17:01
现在8500的不已经是全线硅游丝了吗?

8500已经是全线硅游丝,被摔的3支表都是硅游丝,持有者已证实。
6#
 楼主| 发表于 2013-1-5 18:04:57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省吾身 发表于 2013-1-5 17:51
Chn6,你混的论坛不少啊。

这里是讨论技术的好地方。
7#
 楼主| 发表于 2013-1-18 09:58:2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chn6 于 2013-1-18 09:59 编辑
tammylele 发表于 2013-1-5 00:57
补一句,现代O最佳机芯是1120,这是无数血泪教训买回来的教训
1120-2500-8500这一路升级的核心推动力,更多 ...

先不管是否量产,ROLEX和PP都在登记新的擒纵专利干嘛?纯噱头?如果在物理理论上,锚式杠杆擒纵已经完美,他们仅用物理公式证明即可,何必再费劲设计新擒纵?

转爱表AP版主algtrd的发言:

由同轴引起的新擒纵革命(内含惊人新发现!)

最近看了chn6兄发表的8500和同轴擒纵的技术贴,很受鼓舞。我对技术是一瓶子不满半瓶子晃荡,对O和同轴也接触不多,唯一喜欢做的就是在google上搜索资料学习。偶然地搜索到了许多在同轴之后的各类新擒纵的资料,和大家分享,特别是希望chn6这样的专家能够消化吸收以后再为大家科普。从这些资料里我看到在近几年里各大厂家对新擒纵的研发普遍加速,而且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唯一的解释是这些厂家的研发部都通过同轴擒纵看到了新技术的优势,唯恐落后于人。从这个侧面,我认为纵使2500有过缺陷,哪怕8500不能把新技术的优势全面发挥出来,总体上O还是指出了技术发展的大方向。

0. 从同轴说起,它的各项关键技术之一是直接传动(direct impulse)。在摆轮一来一回的过程中,同轴把两次传动中的一次变成了直接传动。而各类新擒纵也都在直接传动上做文章,所以我在google上搜的是“direct impulse escapement”。
1. AP的新擒纵是O的同轴以后的第一个投入生产的。它和同轴的设计很不同,摆轮一来一回只有一次直接传动,另一次是空摆。这个擒纵用在AP非常高端的一些机芯里,还没有达到量产规模。这里的新消息是AP开始对外提供新技术了,Richard Mille的RM031就用了AP新擒纵:http://www.greatreporter.com/con ... her-novelties-20122

2. 早期对同轴的同行技术分析指出一个不足是只有一半的传动变成直接的。有人指出过,如果用两个同步的摆轮,就可以把所有传动都变成直接的。但是这个技术超难。如果说有哪家厂能够做出这双摆轮的擒纵,恐怕非FP Journe莫属,因为他做的Chronometre a Resonance(共振机芯)就用了两个摆轮。果然,FPJ的最新款式,Chronometre Optimum,就用了两个摆轮的双轴全直接传动擒纵:http://www.watchtime.com/wristwa ... hronometre-optimum/

3. 同轴的发明人George Daniels最初是想把技术转让给PP的,被PP高傲地回绝了。PP在看到O使用同轴技术以后,又在看到老对手AP做了新擒纵之后,有没有后悔过当初的选择?或者有没有坚持自创技术的路线,但对新擒纵技术重新看待?英语论坛PuristsPro上一位表友找到了PP在美国专利局登记的新擒纵设计,也是直接传动的。虽说还没有上市的表款(PP的保守是有目共睹的),但是立场肯定是动摇了:http://patek.watchprosite.com/?show=nblog.post&ti=432676

4. 这个是惊人的发现:R也在美国专利局登记了直接传动的新擒纵设计!是去年1月!当然,也只是一个专利。不过,5、6年前,我在隔壁论坛参与一个R版讨论R为什么不做复杂表款的时候,搜索到了R在美国专利局登记年历机芯设计的资料,当时R版的回复认为专利归专利,R还是会坚持走简单路线。当然我们现在等到了天行者。这个专利会不会在不久的将来带给我们R的新擒纵机芯?它的技术和O的同轴相比如何?我们拭目以待: http://www.highbeam.com/doc/1P3-2555746511.html


。。。。。。。。。。。。。。。。。。。。。。。。。。。。。。。。。。。


劳力士擒纵专利详细:



本帖最后由 algtrd 于 2013-1-13 12:00 编辑

chn6 发表于 2013-1-13 10:40 9 G; G, r3 M" [
兄弟应该把这个消息再发劳坛,无论如何都是超有价值的信息啊,看看这次大家的预言都如何。


这里有些: http://www.google.com/patents/US80878196 L# [- M2 _2 I

看附件里的图好像和AP的擒纵有点像。文件里还提到了2006年一个宝玑的专利设计。越来越有趣了。

This escapement comprises a balance wheel (3), an escape wheel (1), a detent rocker (4) having an arresting element (4a) and an elastic clearance element (4c), means for inserting the arresting element into the path of the teeth of the escape wheel (1), and a clearance pin (7) rotating integrally with the balance wheel (3) in order to engage with the elastic clearance element (4c) of the rocker (4) once per period of oscillation of the balance wheel. The means for inserting the arresting element (4a) into the path of the teeth of the escape wheel (1) comprise a sliding surface (4b) integral with the detent rocker (4) and arranged so as to move into the path of the teeth of the escape wheel (1) when the arresting element (4a) leaves it, this sliding surface being shaped so as to return the arresting element (4a) to the locking position.
Inventors: Alexandre Chiuve, Fabiano Colpo
Original Assignee: Rolex S.A.
Primary Examiner: Vit Miska
Attorney: Westerman, Hattori, Daniels & Adrian, LLP
Current U.S. Classification: 368/127; 368/129,

View patent at USPTO
Search USPTO Assignment Database, |# K2 D- P2 i
Citations
Cited Patent        Filing date        Issue date        Original Assignee        Title) D3 F) S$ p- x  x" h9 V
US40508                Nov 3, 1863                IMPROVEMENT IN TIME-KEEPERS
US51191                Nov 28, 1865                IMPROVEMENT IN CHRONOMETER-ESCAPEMENTS7
US1091261        Jul 22, 1913        Mar 24, 1914                CHRONOMETER-ESCAPEMENT
US3538705        Nov 7, 1968        Nov 10, 1970                ES CAPEMENT
US4122665        Jul 6, 1976        Oct 31, 1978        ETA A.G. Ebauches-Fabrik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 pallet lever and pallet lever made by this method
US7097350        Mar 29, 2006        Aug 29, 2006        Montres Breguet SA        Detent escapement for timepiece
Claims

1. Direct-impulse escapement, especially of detent type, for a horological movement, comprising:

    a balance wheel attached to an impulse element,

    an escape wheel whose teeth intersect the path of the impulse element,

    a detent rocker having an arresting element and a clearance element,

    means for inserting the arresting element into the path of the teeth of the escape wheel,
    a clearance pin rotating integrally with the balance wheel, and
    means for engaging said clearance pin (7,11d) with the clearance element of the rocker once per period of oscillation of the rocker to clear the arresting element from the escape wheel tooth;
    said means for inserting the arresting element into the path of the teeth of the escape wheel comprising a sliding surface integral with the detent rocker and arranged so as to move into the path of the teeth of the escape wheel when the arresting element leaves it,
    this sliding surface being shaped so that the force applied to it by a tooth of the escape wheel causes the arresting element of the detent rocker to move back into the path of the teeth of the escape wheel
    the arresting element of the detent rocker comprising a safety surface situated outside of the path of the teeth of the escape wheel (1) and adjacent to this path when the detent rocker is in the unlocking position, in order to prevent the arresting element (4) from moving into the path of the teeth of the escape wheel while the latter is communicating a movement impulse to the balance wheel.

2. Escapement according to claim 1, in which the length of the safety surface corresponds to the angle travelled by the escape wheel to communicate the movement impulse to the balance wheel, in order to prevent the premature return of the arresting element into the path of the teeth of the escape wheel.

3. Escapement according to claim 1, in which said clearance element is pressed elastically against a stop, so that it behaves like a rigid element when said clearance pin meets it while rotating in one direction and moves away elastically when the disengagement pin meets it while rotating in the other direction.

4. Escapement according to claim 1, in which said clearance pin is integral with an inertial member mounted freely between two extreme positions, in one of which the path of the clearance pin passes by said clearance element of the rocker, and in the other of which this path does not pass by this clearance element, the passage of the inertial member from one position to the other resulting from the inertial force acting on the inertial member due to the variations of speed of the balance wheel during each half-cycle of oscillation of the balance wheel.

5. Escapement according to claim 2, in which said clearance element is pressed elastically against a stop, so that it behaves like a rigid element when said clearance pin meets it while rotating in one direction and moves away elastically when the disengagement pin meets it while rotating in the other direction.

6. Escapement according to claim 2, in which said clearance pin is integral with an inertial member mounted freely between two extreme positions, in one of which the path of the clearance pin passes by said clearance element of the rocker, and in the other of which this path does not pass by this clearance element, the passage of the inertial member from one position to the other resulting from the inertial force acting on the inertial member due to the variations of speed of the balance wheel during each half-cycle of oscillation of the balance wheel.
8#
 楼主| 发表于 2013-1-18 10:39:26 | 显示全部楼层
tammylele 发表于 2013-1-5 00:42
几个问题
1,31系机芯上链效率大约在1:5左右。当然这不单是红轮,也有梢杆的功劳
2,双条盒最大问题在于 ...

回复tammylele的几个问题

1,31系机芯上链效率大约在1:5左右。当然这不单是红轮,也有梢杆的功劳
回答:如果说31系机芯上链效率大约在1:5左右,那是测试标准问题,按统一标准,8500比3135的上链效率是3.8:3.5,8500上链效率方面的测试数据不可能作假,后者即便劳力士不说,大量第三方测评机构也会拿数据反驳,欧米茄会得不偿失。而且,从实用角度而言,时常佩戴8500在室内优先活动即可保持其一直正常运作,从未听闻有8500用户抱怨放了一两天会停表的,倒是3135有放了一天多就不走的报告,所以你仅仅拿出单方面数据是没有说服力的。

2,双条盒最大问题在于机芯体积。如果按某表盲说法,现代劳傻大黑粗的话,那85系的O就是史莱克了
回答:我敢说你根本没仔细看我帖子,没看就反驳,其原因显而易见:你有偏见和成见。8500机芯直径29毫米,厚度5.5毫米,3135机芯直径28.5毫米,厚度6毫米,空间体积,8500是3135的95%,基本的数学计算便可得出,你却全凭感觉胡说,以为双发条盒就一定体积大,其实证明你缺乏基本的几何和物理常识:双圆形比单圆形只会浪费更少圆周外部空间。

3,游丝问题没必要纠结,硅游最早就是R与别家共享的专利之一。与其纠结顺磁还是无磁,不如思考下同样换游丝的成本,R为什么选蓝游
回答:劳力士在硅油丝研发公司中仅占有18%的股份,第一大股东是斯沃琪集团,劳不采用硅油丝,一是区别化竞争,二是避免受制于人,从实用效果而言,硅油丝没有金属疲劳特性,因此装配8500的机芯没有所谓"磨合期",初始什么精度,一年后依然保持,而相比下来,劳的蓝游丝才真象噱头,除了顺磁性意外,没有本质的提升。

4,同轴说到滥了。一个注定噱头的工艺而已,事实已经无数次证明过了。现在腕表不需要这种风险极大的颠覆,否则O也不至于十年来伤痕累累
回答:我列出理论论证,而不希望得到的是空洞无物的反驳,你所谓的事实,不就是2500的问题?你这依旧是典型的经验主义:因为2500采用同轴结果遇到不少问题,所以证明同轴设计是有问题的,所以8500也是有问题的。任何一项技术从发明到成熟都需要很长时间,你们在夸耀锚式擒纵成熟的同时,说同轴是1970年就有的专利,却忘了杠杆擒纵经过了200多年才逐渐成熟。不经过物理力学分析,直接说同轴是噱头,只能证明你是个匠人,不是工程师。
9#
 楼主| 发表于 2013-1-19 00:23:12 | 显示全部楼层
murphyhe 发表于 2013-1-18 16:34
硅游丝换一个要多少钱?蓝游丝要多少?硅游丝在正常使用下优势明显我承认,但在突发情况下如偶然的掉落既撞 ...

http://www.iwatch365.net/thread-17225291-6-1.html

从这里开始看,虽然案例不多,但毕竟有,摔打表可不是人人愿意的,硅油丝的官方特性之一是:是防震

硅游丝不是硅,不是摔就断的东西。
10#
 楼主| 发表于 2013-1-19 10:16:15 | 显示全部楼层
nomorewatch 发表于 2013-1-19 02:12
其实现在技术革新最大的问题在于,现在的消费者换表太快了,很多人通常几年就换一只,有什么技术上的问题 ...

AT8500的钢带形式与AP的基本一致,很舒服,试戴国劳的DJ1和黑鬼,都挺舒适。
11#
 楼主| 发表于 2013-1-19 18:15:19 | 显示全部楼层
nomorewatch 发表于 2013-1-19 10:22
但愿是吧,不过我也没有足够的兴致和金钱去尝试一下了;以后就算有,估计也只会用在其他地方了。

2013,8508全防磁机芯要上市,这款机芯NB大发了,15000高斯,是绿玻璃的15倍啊,而且还是背透设计。
12#
 楼主| 发表于 2013-1-19 20:14:09 | 显示全部楼层
murphyhe 发表于 2013-1-19 20:09
如果售价比绿玻璃低那才牛!!别也弄得跟劳天行者一样,金或铂金的!!

我立字为据,8508的肯定出钢款AT或PO

最终到手价大概在35000至40000之间。
13#
 楼主| 发表于 2013-1-19 22:03:14 | 显示全部楼层
murphyhe 发表于 2013-1-19 21:01
我也大胆预测下,肯定会叫好不叫座!!

只要价钱合适,今天买8500的,都会买8508

拿指南针试试IPAD,IPHONE,皮包的磁铁扣,防磁还是很有实用价值的,如果比AT8500贵一万,永久防磁,我愿意。就是希望价格不要太离谱。
14#
 楼主| 发表于 2013-1-20 15:38:09 | 显示全部楼层
nomorewatch 发表于 2013-1-20 01:41
别忘了永久防磁的还有电子表,特别是G_SHOCK。

不过集团和品牌的创新精神还是值得赞扬的。

电子或石英表都有能在电磁爆炸中烧毁,或者泄露自己的行踪被精确打击,还是纯机械安全。。哈哈哈
15#
 楼主| 发表于 2013-1-21 23:30:54 | 显示全部楼层
nomorewatch 发表于 2013-1-21 12:11
这话听着怎么有点像伪命题啊。。。电磁爆炸是军事武器才能够造成的一种后果,如果有幸碰上的话,估计买彩 ...

哈哈哈,球形闪电。。。哈哈哈哈,爆炸头。。。哈哈哈
16#
 楼主| 发表于 2013-1-21 23:54:54 | 显示全部楼层
tammylele 发表于 2013-1-21 14:15
1.连动储和上链效率都分不清楚,我怎么和你谈?求求你,别出来丢人了,表放一两天停或者不停完全取决于 ...

1.连动储和上链效率都分不清楚,我怎么和你谈?求求你,别出来丢人了,表放一两天停或者不停完全取决于动储,跟上链效率没有一分钱关系。至于那个3.8:3.5,跪求你先去研究一下梢杆和滚轮的区别好吗?

表放一两天不停,怎么跟上链效率没关?你动储再多,戴在手上一天下来才上链20%,有用吗?你逻辑太混乱。另外,8500也是销杆,为此我才找到8500的详细资料,你能不能在发言前先仔细看看基础资料:
http://www.watchlead.com/wbbs/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77742
自己去看看第29页。


3.R和PP都不用的东西,O拿起来用,除了在逆境下求变图生之外,几乎找不到其他理由。而我们完全没必要为这样的绝地求生买单。至于股份问题,现在R拿着股份,何尝不在抽O的血?PP不也一样?一边收钱一边看小白鼠做实验,多和谐

这个还用讨论吗?你的逻辑是,因为R和PP不用,所以是不好的,这不是经验和教条主义是什么?不可否认,O拿起来用,肯定有逆境求变图生的因素,但如果同轴技术本身没有价值,换你再傻也不会尝试,更别说已经是处于危机之中。而你后面的话,我感觉你不是基于消费者的立场,你更像R或PP的董事,难道欧垮了你就高兴?难道你希望R一家独大卖得更贵更离谱?


4.我不是匠人,更不是工程师,我只是普通爱表之人。我没有必要拿我的爱好去为没有确定的技术买单。同轴的概念完全是故纸堆里翻出来的,更的遍寻无门找不到出路的,O同样是为了翻身铤而走险,结果花了十多年的血泪教训。还不够?至少,要到8500这一系退役,才能确认同轴是否可靠。你愿意当小白鼠是你的事,可你当了小白鼠还沾沾自喜说别人可笑,那就有点滑稽了

你的想法多么简单可笑,同轴是故纸堆里翻出来的,那杠杆擒纵呢,蒸汽机吧?相比同轴用了40年完善,杠杆擒纵用了200年,你仅仅通过表面现象得出结论说明你确实连匠人都做不了。我做小白鼠,我有沾沾自喜说别人可笑吗?我有笑话用杠杆擒纵机构表的表友吗?你未免太过敏了吧?太过自尊是源自自卑,而这种过分的自尊让你失去了正常的判断力。

综上所述,你在扯淡。


17#
 楼主| 发表于 2013-1-22 14:02:19 | 显示全部楼层
shek329 发表于 2013-1-22 01:08
自动表的上链效率和储能时间长短很难说没有关系,以现代人的日常生活方式,加上多功能化越来越普遍,自动表 ...

说的既客观又中肯,我赞赏8500的优点的同时并没诋毁3135是个破烂,tammylele等却无视技术的先进性,固守成规,无视3135相对1570的技术提升,思想过于保守。
18#
 楼主| 发表于 2013-1-22 14:04:25 | 显示全部楼层
nomorewatch 发表于 2013-1-22 08:54
其实随着对表了解的深入,越来越觉得不是一种爱好那么简单,反倒像是一项包罗万有的学问,品牌的走向关系 ...

为储备我国未来制表业管理人才做准备,说实话,我们不缺优秀的技师和工程师,真正缺少的是海耶克那样的人。
19#
 楼主| 发表于 2013-1-24 22:01:26 | 显示全部楼层
evaderot 发表于 2013-1-24 14:58
PLANET OCEAN 后盖边缘都有打SI14,肯定无误
但是AT系列只能看附带的机芯标注卡,有的卡上会有SI14,有的 ...

AT系列最靠谱的方法是看摆轮,或直接看游丝形状。很多AT8500保卡上也是没有Si14标注的,但摆轮上有,游丝形状也证明是。

本以为852编号以后的都是硅游丝,可前段时间,既然有支859编号的可以肯定是合金游丝,不过非常稀少。
20#
 楼主| 发表于 2013-1-24 22:03:10 | 显示全部楼层
evaderot 发表于 2013-1-24 14:59
而且很奇怪,说明书上明确有写,同轴表款保修3年,同轴+SI14的保修4年。
不过我的确也见到过保卡上未标注 ...

2011年12月,欧米茄签署了份文件,所有8500系列机芯,无论是否硅游丝,都质保4年。
12下一页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公司简介|隐私政策|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名表通 | www.watchlead.com ( 粤ICP备14096658号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2364

GMT+8, 2024-5-2 08:38 , Processed in 0.189111 second(s), 4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8-2015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