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广州流金岁月钟表维修 13925124671
打印

[钟表基础知识] 名表通经典回顾集

[复制链接]
35751287
41#
 楼主| 发表于 2012-6-29 10:57:41 | 只看该作者
Tammylele杂录:
能自己做机芯是一个问题
能自己做高质量机芯是另一个问题
能自己批量生产高质量机芯并保证质量稳定性是更大的一个问题
SWATCH在机芯方面的强大就强大在三家能批量生产高质量机芯并保证产品质量稳定性的机芯工厂
ETA,FP和Lemania
ROLEX的3135再强,也不会拿出来供应覆盖各个集团品牌
JLC的机芯再前沿,也只能在集团内部提供技术
而在过去20年,哪个集团和ETA,FP还有Lemania脱过干系?
至于chopard的LUC1.96,再好的东西也要有产量支撑
就如同SEIKO的GS,再叫嚣比ROLEX准比ROLEX强,可怜的产能注定不可能胜出
42#
 楼主| 发表于 2012-6-29 11:04:37 | 只看该作者
[钟表自制与维修] 自制多功能组合钟表机床之一:打磨日内瓦纹 by Tanzh
日内瓦纹打磨多见于瑞士高级表中,日内瓦纹线条简洁,立体感强,并有炫目的光芒,日内瓦纹虽然线条简洁,但属于高精度打磨,绝非手工打磨能完成。  
  要想打磨日内瓦纹,就必须要做一台高精度的,全自动的专用磨铣机床,我也想做一台这样的机床试试,我从没见过怎样磨日内瓦纹,我就用高倍显微镜观察线条来判断和计算出转速,自动走刀速度,刀刃形状角度等等。观察纹路我判断早期瑞士山谷机芯的日内瓦纹是精密磨床磨出来的,近百年来的瑞士日内瓦纹包括PP,VC等等顶级表都是高精度铣床铣出来的,日内瓦纹并不是“磨”出来的。(这只是我根据纹路的走向得出的个人观点,不见得正确,希望能与操作过此项技术工艺的工程技术人员探讨。)
   这台机床前后花费一年时间,其实真正做就是一个多月,花的冤枉时间主要是多次修改设计,弄来弄去就做成了集车,钻,磨,铣,镗多功能的钟表机床了。
  先检验它的磨日内瓦纹的效果。

P1050119(1).JPG (47.55 KB, 下载次数: 2)

P1050164(1).JPG (63.44 KB, 下载次数: 0)

P1050166(1).JPG (108.44 KB, 下载次数: 1)

P1050173(1).JPG (73.84 KB, 下载次数: 0)

试了铜板,找一个旧苏联表机芯来做。

P1050174(1).JPG (79.81 KB, 下载次数: 0)P1050178(1).JPG (75.81 KB, 下载次数: 0)P1050179(1).JPG (75.62 KB, 下载次数: 0)P1050189(1).JPG (84.1 KB, 下载次数: 0)P1050189(1).JPG (84.1 KB, 下载次数: 0)P1050190(1).JPG (87.73 KB, 下载次数: 0)P1050191(1).JPG (92.28 KB, 下载次数: 0)P1050192(1).JPG (91.63 KB, 下载次数: 0)P1050196(1).JPG (72.3 KB, 下载次数: 0)
就是这台机床做出来的,以后再介绍它的其他功能。

P1050181(1).JPG (64.16 KB, 下载次数: 10)P1050182(1).JPG (59.65 KB, 下载次数: 9)P1050183(1).JPG (64.43 KB, 下载次数: 0)P1050184(1).JPG (77.48 KB, 下载次数: 11)P1050185(1).JPG (90.31 KB, 下载次数: 1)
右边的有铜套的小电机是横向自动走刀。
P1050183(1).JPG (64.43 KB, 下载次数: 0)
一块整板和中间有间隙的条板打磨的难度和时间都是一样的,遇到空间,铣刀和进给走刀都在自动进行。只是没铣到加工面。
精密移动滑台非常关键,下面是以前安装的普通精密滑台和现在使用的超精密滑台两种效果比较,细节立即显示高下。
P1050205(1).JPG (67.37 KB, 下载次数: 2)P1050166(1).JPG (108.44 KB, 下载次数: 0)
下一步准备做旋转日内瓦纹,这个难度要大些,每一圈从内到外周长不同,自动进刀速度也要根据不同直径来调整不同的速度。国产海鸥尚未见过这种打磨,见过万国,百达翡丽等有,这是从图片上找下来的。
P1050202(1).JPG (92.39 KB, 下载次数: 0)







43#
 楼主| 发表于 2012-6-29 11:07:45 | 只看该作者
【原创】实验手工倒角之二 by 机械米前几月试了给小榔头镜面倒角
这次给手表夹板试试,发现效果还不错~
并没有传说中的神奇和困难,当然我这个是直线的,稍带点儿沟回。如果像度佛那样的尖角凹槽地,恐怕是挺困难的。
耗时2小时,摄影1小时
材料:迷你锉刀、碳化硼磨棒、红宝石磨棒、玛瑙磨、0.5钻石磨膏。
效果图:
前后对比

一不小心沾了毛毛


沟回处

这张有点杜弗的感觉
[size=0.83em]2011-1-22 14:40:53 上传
下载附件 [size=0.83em](139.8 KB)





缺点在于,原本的夹板已经是镀镍、锉去镍层就露黄铜了
那倒角就是金色的,如果同色那就更好了。



44#
发表于 2012-6-29 11:19:28 | 只看该作者
兄弟辛苦了。不但是要用很多的精力们还要搭上很多时间!!感佩!!
45#
发表于 2012-6-29 11:19:54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分享。。。。。。。。
46#
 楼主| 发表于 2012-6-29 11:22:58 | 只看该作者
如影随形 发表于 2012-6-28 19:19
兄弟辛苦了。不但是要用很多的精力们还要搭上很多时间!!感佩!!

这个时候,我需要的更多是你们的助建而非表扬……
47#
 楼主| 发表于 2012-6-29 11:23:05 | 只看该作者
[钟表自制与维修] 做一台倒角打磨机,追求极致倒角打磨 by Tanzh
去边倒角打磨是高级表制造的一项重要的工序,真正把倒角打磨做到极致,难度不亚于日内瓦纹,顶级倒角打磨首推高级瑞士山谷机芯,(包括高级码表的钢件),现代就要算PP,VC等等。
  有一种观点认为顶级倒角应该是纯手工,我试过,我做不好不行,就是仅仅合格的去边倒角就要保证去边角度45度完全一致,磨削多少要完全一致,手掌握是不可能达到的,而且磨光要每分钟6000转以上的高速。但是完全自动化的机械磨削,又显得生硬,缺乏温润,我就是想要满足这两项指标,既要精确,又要圆润人性化,设计了这台倒角打磨机,昨天才做好,今天试了一下,效果还不错。
   先试两只甲板,铜的,难度不高。看倒的角度准不准。

P1050700(1).JPG (112.97 KB, 下载次数: 3)

P1050703(1).JPG (78.86 KB, 下载次数: 3)

P1050727(1).JPG (30.11 KB, 下载次数: 4)

P1050736(1).JPG (43.1 KB, 下载次数: 4)

P1050711(1).JPG (28.23 KB, 下载次数: 4)

P1050731(1).JPG (50.08 KB, 下载次数: 3)

再找一个废旧表的钢件

P1050719(1).JPG (53.06 KB, 下载次数: 4)P1050720(1).JPG (93.32 KB, 下载次数: 4)P1050721(1).JPG (95.37 KB, 下载次数: 4)P1050725(1).JPG (128.77 KB, 下载次数: 4)P1050726(1).JPG (94.84 KB, 下载次数: 3)P1050738(1).JPG (111.87 KB, 下载次数: 4)P1050739(1).JPG (110.46 KB, 下载次数: 3)P1050740(1).JPG (88.34 KB, 下载次数: 3)P1050741(1).JPG (70.32 KB, 下载次数: 3)
钢骑马的倒角打磨就应该算是顶级打磨了,现在还能坚守钢骑马打磨阵地的也就只有PP,VC等不超过10个顶级品牌了,钢骑马打磨确实挑战打磨的极限了,试一试。
一只来福怀表的钢骑马

粗磨完成
P1050743(1).JPG (36.81 KB, 下载次数: 3)P1050745(1).JPG (78.92 KB, 下载次数: 4)P1050747(1).JPG (104.48 KB, 下载次数: 3)
基本完工

P1050748(1).JPG (75.08 KB, 下载次数: 3)P1050750(1).JPG (48.87 KB, 下载次数: 3)P1050752(1).JPG (66.98 KB, 下载次数: 4)P1050754(1).JPG (71.62 KB, 下载次数: 3)P1050759(1).JPG (84.9 KB, 下载次数: 3)
与一只顶级瑞士山谷机芯的骑马比

P1050761(1).JPG (112.38 KB, 下载次数: 3)P1050762(1).JPG (92.42 KB, 下载次数: 3)P1050764(1).JPG (75.74 KB, 下载次数: 3)P1050766(1).JPG (52.63 KB, 下载次数: 3)P1050768(1).JPG (80.87 KB, 下载次数: 3)
就是做的这台机器打磨的。
  动力头可以摆各种角度,这种设计,不打磨时当做万能铣床用,很理想,铣个立轮什么的,很好用。
下面用黄布遮住的,是我专门设计的进给装置,我至少设计了近十种装置,最后确定这套,我把它命名“任意角度自由进给”,请原谅,暂时还要一段时间不公布它的真面目。

P1050770(1).JPG (61.34 KB, 下载次数: 3)P1050771(1).JPG (59.08 KB, 下载次数: 4)P1050772(1).JPG (56.43 KB, 下载次数: 3)
最后把骑马装进来福表里了。

P1050773(1).JPG (81.81 KB, 下载次数: 4)P1050781(1).JPG (75.35 KB, 下载次数: 3)这次倒角打磨,70%的工作靠机器,30%靠手工,人机结合,也就是追求这样一种境界,又要精密,又要人性化。
国产机器点评:瑞士顶级表钢件打磨最基本的两个外观指标是纯平镜面和倒角光洁度镜面,至于细微处流不流畅,能经得住数十倍放大而无遗憾也就算完美.细微处倒角如齿轮倒角,那是手工问题,镜面纯平,还是手工问题.瑞士很多书籍都没有细致介绍细微倒角打磨的介质,可以肯定,不会有抛光膏的参与,因为只要一用抛光膏抛光倒角处,纯平和倒角之间的过渡就非常淡化了,这就是我们玩表人俗称的圆角,轻微的圆角对于新手是无法分辩的,某些老表零件重新打磨后都是因为有圆角现象而不能再现瑞士原厂的完美,攻克这些细微处须要时间去领悟,慢慢来,不着急。
机械米建议:手工的话,必定是要有抛光膏的参与的
推荐几个固体磨料,看看能不能用上(由粗到细慢慢来)
碳化硼、人造红宝石、玛瑙(分两种的,一种粗一种更细),一般经过玛瑙打磨过的就光洁度很高了,就可以进行下一步镜面打磨了:
接下来是各种钻石粉磨膏,经玛瑙打磨过的,可直接从1号或1.5号开始,接下来是0.5。一般到0.5就已经是镜面了,如要追求能在某些角度“发黑”的镜面效果,接下来就用0.25的钻石粉磨膏。
这几步下来,该镜面的镜面,该发黑的发黑。
另外,手工纯平镜面的话(比如某些钢制压板和钢件的平面)也是按照以上几步,压平很重要,可以用热水瓶盖子压住零件(软木),在平板上磨。由于平板昂贵,我是用土办法,找一张牛皮纸,贴在玻璃台板上,再加各种磨膏,效果一样好。
据说铅也是钢件抛光的一种磨料,我没试过,也不清楚。
谭老师对打磨的看法: {细微处倒角如齿轮倒角,那是手工问题,镜面纯平,还是手工问题.}
这一观点我只同意部分,钟表说到底还是一个高科技产物,不是像油画家一样个人创作作品,钟表问世几百年来,尤其是在大机器时期,钟表历来站在前沿的科技阵地。不管是一百多年前的山谷顶级机芯打磨,还是现在的PP,VC的顶级打磨,都不能依靠全部手工,都是使用了当时的最新科技装备,可以肯定这一点,PP的打磨如此精彩,不全是他的制表师手工如何好,而更多的是运用了当今的高科技手段。
  我认为单靠手工是磨不出镜面倒角的。http://watchlead.com/wbbs/forum.php?mod=viewthread&tid=41173&extra=page%3D1%26filter%3Ddigest%26digest%3D1&page=2

今天,又找了一个废骑马,一个废杠杆,又来倒角打磨,一个半小时时间,干出来了,镜面还初步显现了,还要改进。
  平面镜面磨,8000转速,夹头夹一段楠木筷,沾微粉研磨粉,用“任意角度自由进给”装置进给,能保证平整。
  先抛砖引玉,看哪位老师有更好的办法。

P1050792(1).JPG (128.65 KB, 下载次数: 3)P1050794(1).JPG (95.31 KB, 下载次数: 3)P1050795(1).JPG (39.25 KB, 下载次数: 4)P1050796(1).JPG (40.74 KB, 下载次数: 4)P1050797(1).JPG (37.28 KB, 下载次数: 3)P1050798(1).JPG (40.48 KB, 下载次数: 4)P1050799(1).JPG (37.6 KB, 下载次数: 4)P1050800(1).JPG (37.25 KB, 下载次数: 3)P1050801(1).JPG (35.46 KB, 下载次数: 4)P1050802(1).JPG (33.86 KB, 下载次数: 3)P1050803(1).JPG (41.32 KB, 下载次数: 3)P1050804(1).JPG (42.92 KB, 下载次数: 3)P1050805(1).JPG (40.67 KB, 下载次数: 4)









48#
 楼主| 发表于 2012-6-29 11:27:23 | 只看该作者
tanzh
下午,用这台倒角打磨机磨了一个齿轮,真快,20分钟带整理完工,实际上磨一个齿10秒钟,(看不到磨的齿面,怕磨过头,磨每一个齿,心里数十下数)这台倒角打磨机是可以磨任何复杂零件的倒角的,齿轮遇到了这台机器,更加容易弄,因为每一个齿都是一个固定方位,熟悉了开始的两个齿,后来的只凭感觉磨就行了。
  操作:动力头(磨头)向左斜40度,变横移为纵移,转速3000转。
   这是一个上海钻石牌手表的大钢轮

用铣刀铣倒角,当然会很精密,这台机器把磨头卸下,夹铣刀很方便的,但忽视了一个重要问题,铣出来没有任何光洁度,甚至还有铣刀痕,仍然要重新上磨头,粗磨,精磨,抛光,倒角处最后达到镜面。

P1050813(1).JPG (87.16 KB, 下载次数: 4)

P1050820(1).JPG (41.82 KB, 下载次数: 3)

P1050824(1).JPG (53.29 KB, 下载次数: 3)

P1050825(1).JPG (48.43 KB, 下载次数: 4)

P1050844(1).JPG (39.63 KB, 下载次数: 3)

P1050848(1).JPG (46.03 KB, 下载次数: 3)

P1050850(1).JPG (47.44 KB, 下载次数: 4)

P1050852(1).JPG (47.86 KB, 下载次数: 3)



49#
 楼主| 发表于 2012-6-29 11:29:57 | 只看该作者
Tanzh


用什么磨料的问题,先要懂得各种磨料的性质,适合磨削什么钢材。
以下是几种磨料硬度的大约值:陶瓷纤维磨料6~7,碳化硼磨料8,红宝石(黑宝石)磨料9,金刚石磨料10是顶级硬度了。被磨削的钢材的硬度5~5.5,淬火钢6,合金钢7,这就说,陶瓷纤维磨料能磨普通钢材,淬火钢以上就不适合磨了,如果要用陶瓷纤维来磨钢齿,磨到中途要削整几次磨头,中途削整磨头容易造成磨削量和角度不一致的情况,我是一磨到底的!
  碳化硼能磨硬钢,但不能上机床,容易断,红宝石(黑宝石)油石比较适合。
  我用的不是碳化硼油石,是黑宝石油石,和红宝石是一个性质的,比红宝石更吃钢铁,效率要比红宝石高,但你们使用我还是建议用1200左右粒度的红宝石油石。慢工出细活。
  碳化硼与黑宝石油石,外表很难区别,告诉区别方法,1.碳化硼粗糙,黑宝石细腻一些,2.碳化硼轻些,黑宝石重。3.碳化硼吸水,黑宝石不吸水,把水滴在黑宝石上,水会起珠不吸进,4.碳化硼价格低,几元钱一支,黑宝石没有几元钱一支的。

50#
 楼主| 发表于 2012-6-29 11:30:5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nomorewatch 于 2012-6-28 19:33 编辑

Tanzh
做了一个国产表的出来了,瓶颈依然卡在电镀,日内瓦纹可以说较理想了,倒角也不含糊,背透和钢件发蓝都还可以,就是镀铑有黑点瑕疵。
P1060367(1).JPG (110.14 KB, 下载次数: 0)P1060370(1).JPG (108.03 KB, 下载次数: 0)P1060371(1).JPG (95.81 KB, 下载次数: 0)P1060373(1).JPG (88.93 KB, 下载次数: 0)P1060374(1).JPG (48.25 KB, 下载次数: 0)P1060381(1).JPG (60.1 KB, 下载次数: 0)P1060385(1).JPG (100.06 KB, 下载次数: 0)P1060386(1).JPG (84.57 KB, 下载次数: 0)P1060388(1).JPG (78.58 KB, 下载次数: 0)P1060389(1).JPG (109.49 KB, 下载次数: 0)P1060391(1).JPG (69.7 KB, 下载次数: 0)
51#
 楼主| 发表于 2012-6-29 11:34:33 | 只看该作者
[钟表基础知识] 鸟论计时芯 by legrand
我一直犹豫是否把“计时表”定议为“最复杂的实用表”,老友Mr. Zhang 说是。看他手上那堆超复杂,超贵的表,俺只能喏喏。还有一个新愿未鸟的是,最近想搞个Daytona,但犹豫没日历,而它家小弟弟又令自己不硬~~
从机芯的结构设计和制作工艺上来看,计时机芯绝对不算是最复杂的,因为还有更复杂的万年历和打簧问表。但从结构上来说,装载计时机芯的计时表绝对算是复杂表,尽管它只是在普通的机芯结构上增加计时模块而已。如果把计时机芯表说成是复杂表也并不为过,因为机械计时机芯的设计是为了满足动态的程序操作,为实现这种动态的程序,机芯各齿轮之间的啮合和杠杆的联动,就必须精密地遵循程序式的动作顺序。
  计时手表几乎与手表同时期出现。也许是早期的机械设计水平原因,计时手表都需要有两个按钮,一般分别安置于表冠旁上下二侧,用于进行计时功能的启动、停止、归零等操作。而后来出现的双追秒针计时,则装上了三个按钮。第一个按钮用来启动和停止计时指针;第二个按钮则专门进行归零动作,第三个按钮通常同轴装在表冠上,用来启动双针分段计时功能。双追针计时的最大好处在于停止计时秒针之后,不必先归零再次启动计时,而可以直接再度启动计时,而且在反复停止———启动———停止———再启动的计时过程,其间完全不需像一般计时那样先把秒针归零。尽管这二种计时表的外形设计看起来很专业,按钮各司其职,但实际上不算专业。如果在进行时动作过程中按动次序出错,例如启动计时秒针后,未按停止而直接按归零键的话,会使计时结构的轮系发生啮合或脱离不到位而发生故障。难怪每次把玩他人的计时表,主人都会报以警惕的眼神,搞得很有压力。确实,在从事一些想计时的场合的时候, 例如一些体能工作,多个按钮操作起来也确实有点手忙脚乱的。
  1910年百年灵Breitling首次刊登“只有一个按钮的计时手表”的广告,有人以此推论百年灵是最早推出单钮计时机芯的品牌。单钮计时手表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相当流行,欧米伽Omega,豪雅Heuer,卡地亚Cartier等大牌都有生产过,而后式微,可能是由于市场的需求变化吧。单钮计时机芯的结构并不比双钮计时机芯复杂,只需在双钮计时结构的杠杆上做一些改进即可。通过杠杆与一些齿轮的次序变换动作,只用一个按钮来实现计时操作。这一个按钮通常是与表冠同轴安装,当然也有单独布置与表壳周围上的。从机械设计上来说,简单就是复杂,对于钟表艺术来说,化繁为简造就功能美。
  不同的计时功能,指向了不同的领域。在表圈上刻有“Tachymetre测速表”字样的计时表,可以用于汽车等匀速运行物体的速度测算。而“Telemeter测距仪”,可以根据声音传播的速度340米/秒,从而在看到闪光与听到声音之间的时间间隔来测算距离。依据这个原理,可以进行雷电和火炮的距离测算等等,在军用和科研等领域都能派上用场。钟表终于由计时表的出现,满足了单纯看时间以外的实用功能。当然即使不用于驾驶过程中的测量,至少还可以在煮个鸡蛋或蒸条鱼时派上用场。
res15_attpic_brief.jpg (56.7 KB, 下载次数: 1)

res13_attpic_brief.jpg (59.06 KB, 下载次数: 1)

res11_attpic_brief.jpg (66.56 KB, 下载次数: 0)





52#
 楼主| 发表于 2012-6-29 11:35:05 | 只看该作者
宁静再起革命-闲扯Spring Drive by legrand
精工的Spring Drive是革命,俺人,但不买账。革命总的有人买单,有人旁观,还有,不乏起哄者。

顺便问,有已入手Spring Drive的表友吗?

我再翻老文,因为欣赏它。这个世界,不乏美食家,但缺乏大厨(有请A叔,顺道建议A叔开个美食专栏,专门介绍家常菜,可以闲时撸一手~~

钟表的发展历程,总伴随着一种宿命,就是偶有创新,也逃脱不了自钟表发明以来的机械结构樊篱。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石英表的兴起,只是现代电子技术的一个实际应用而已。指针式的石英表,其齿轮传递连动结构也与传统的机械机芯无异。
  闷局终于在2005年由日本的服部精工舍再次打破,这就是精工的Spring Drive机芯。Spring Drive 甫一面世,引来一片赞叹,各专业杂志和网站长篇累牍,不厌其烦地介绍它的结构和原理。以“革命性”的突破为题,是美国著名的专业钟表网站Timezone对它的最高赞誉。Timezone在行内的权威不可置疑,言之凿凿,精工也就顺水推舟,将“Quiet Revolution 宁静革命”冠予Spring Drive。以精工的技术,革命则矣,可惜宁静则使之陷入钟表的另一宿命。
  回到精工革命性的技术Spring Drive,我一直没有发现合适的汉字来演绎这两个英文单词,姑且称之为“柔性驱动”好了。精工柔性驱动确实是纯机械式运行的,因为它没有像电池这样的可换部件。纯机械式的表盘显示和机芯上的自动陀,第一眼你并不会去找出它的不同之处,但微观其机芯结构,它的确是“钟表史上的革命”!尽管事实上所有的机械表都使用弹性游丝作为其动力来源,但“柔性驱动”无可置疑是近三百年来钟表所使用的,机械擒纵方式之外的一个独特的技术,它带来的好处是可以避免岁月对机械擒纵系统,没有像游丝这样敏感部件以及脆弱的摆轮,擒纵叉和擒纵轮的影响,使得运作更精确,更是世界技术的前沿。Timezone对它关爱有加:“在过去二百年里,杠杆擒纵方式一直是完美的构造,为机械表所使用,直到二百年后才被打破。”
  “柔性驱动”是结合了自动上链机械传动结构,和现代时间调整及控制技术,而其自动上链和主发条结构却与其他机械表无异。其关键结构是用来控制转动速度滑动轮上装嵌有纯铁(永磁体)的定子。而其机芯内的“滑动轮Glide Wheel ”与传统的机械机芯摆轮Balance Wheel也不一样,它完全不同于摆轮,而是代替了游丝的往复游移。安静地匀速单向旋转,以一个方向绝对地每秒旋转8圈,这使得秒针可以平滑地行走。与传统摆轮相比,最大的改进是,滑动轮提供了稳定均匀的转动。这就是精工Spring Drive的革命性创造所在。为了提高表的精确度,同时兼有机械表的可靠耐用,Spring Drive使用了由石英基准电子电路控制嵌有永磁体的滑动轮,以代替机械表的引擎———摆轮,从而精确控制其速度达到日差一秒内甚至更低。其原理如同步进电机,说白了,说穿了也就简单了,但真正实现起来并非易事,即使在石英电子技术上强大如斯的精工,也历尽光阴数十载,呕心沥血才得以使这一构思焕发光芒。与其他钟表所谓的“创新”相比,精工的“柔性驱动”在今天依然为钟表爱好者所津津乐道。在“创新”与革命口号漫天飞的今天,看同样面孔的彼岸的发明,内心如有打翻的五味瓶。
  Spring Drive自其面市以来,自己也不免蠢蠢欲动,几欲出手,但再三权衡,终未突破自己的心理防线。这与所谓的爱国心毫无关联,只是关乎钟表的意义:纯粹的机械艺术。在今天,精准并不构成机械表的瓶颈,宁静更使钟表缺乏鲜活的生命力。我所认识的表友,对Spring Drive依然赏识有加,但拥有者无一。它犹如钟表市场上孤傲的一帆,寂寞地航行于欢呼声之上。这就是钟表的另一宿命:叫好不叫座。革命的代价是昂贵的,假如你没能掌握市场的话。

res25_attpic_brief.jpg (77.17 KB, 下载次数: 0)

res23_attpic_brief.jpg (72.68 KB, 下载次数: 0)




53#
 楼主| 发表于 2012-6-29 11:36:28 | 只看该作者
表决 by legrand
说实话,不管是对人对事也好,还是对物也罢,我都讨厌评头品足。小男人式的斤斤计较非我所长,而观察事物具体入微更是我所短。不过,当需要对具有可比性的事物进行比较选择时,就可以冠以科学的名义登堂入室,例如“比较文学”等等。某专业杂志编辑告诉我,杂志上最受人欢迎的还是一些PK式的比较文章,越是抽丝剥茧,口水花喷喷,越受欢迎。看来尽管比较是一种烦恼,而人性不可违啊。
  如果说比较是人类的天性,而由此产生改进的动力,驱动市场的发展,那么钟表亦然。回顾钟表的发展足迹,自钟表成为商品以来,其功能、造型,甚至于尺寸,就伴随着同质化的阴影。大概因为钟表,由于尺寸功能所囿,可供设计师和钟表匠们发挥的余地有限吧。其实表的功能有限,实用性是最基本的诉求,所以不同品牌,功能、造型甚至材质相同的表,屡见不鲜,偶有离经叛道之作,也常常落个叫好不叫座的结局。话说回来,决策来自于比较。心理学家分析了人类的决策行为后得出的结果是,驱使人们进行选择行为的因素是“直觉Intuition”、“感觉Sensation”和“情感Emotion”三种。如何选择,并没有统一可以量化的标准,因为从以上角度来看,都是主观因素。
  一些钟表专业杂志都有对手表进行比较的文章,其中的评价要素,可以归纳为观感、内涵和市场三个要素。前二者是主观因素,后者是客观规律。综合一些杂志的比较原则,结合自己的个人经验,细分起来,我们可以延伸为“手表比较十大要素”,依次为:1、整体造型设计。这个可以从个人的审美观为出发点;2、表壳工艺水平。现代的钟表品牌多为代工,不过总有细微之别,所谓“一分钱一分货”;3、表带、链、扣工艺设计。细节决定成败,如果表壳工艺难以下结论,在这些附件上的差别就可以决定生死;4、机芯的设计。机芯的素质决定了手表的价值的一半以上,设计水平决定了机芯的可靠性和差异性;5、机芯加工工艺。机芯的设计水平再高,也需要相当的打磨工艺水平。设计是技术,打磨是态度,所谓态度决定高度;6、机芯表现。机芯的设计水平再高,打磨再精美,需要以结果为导向。业内通常以储能时间、准确度、方位差等为指标;7、操控感。这是考验手表整体装配工艺的一个指标,特别是一些多按键的复杂款。操作手感不好的手表,令人骤增烦恼;8、表盘辨认度。这要看表盘的颜色搭配与刻度、指针等的反差,好的表盘设计,即使没有夜光功能,在弱光下,也可以读取时间;9、性价比。这就不用多说了,手表比到这一步,只好看价钱了;10、升值潜力。所谓升值,实际上只要与入手价格相差不远就算是升值了,起码还赚个戴。这个指标与钟表品牌的市场号召力和款式的市场认知度有关。至于评分标准,一般的专业杂志是每个评判准则的最高得分为10分,采用标准分制,以目前业界所能达到的最优秀标准为满分。这样的分数评比方法主观人为因素太多,就像一些公司的年终总结一样,招来一片骂声。如果是我来制定评分标准,只有“1”、“0”、“-1”。好则1分,不好则0分,相比太弱则扣分。
  对于手表这样个性化的东西,注定要牵扯太多的主观因素。俗话说得好:“人比人,气死人”。如果确实难下定论,如果在力所能及的范围以内,为免自寻烦恼,不如悉数收下,回家细细品鉴,时间长了,总有一个看不顺眼的。

res09_attpic_brief.jpg (80.07 KB, 下载次数: 0)

res07_attpic_brief.jpg (41.62 KB, 下载次数: 1)




54#
 楼主| 发表于 2012-6-29 11:38:52 | 只看该作者
陀飞秘史 by legrand
在今天,没有像陀飞轮这样的钟表艺术备受争议,人们对之毁誉参半,爱者谓其为机械表的极致,恨者以为绣花枕头,这是陀飞轮问世二百年以来从未有过的,何至于如此,让我们先由John Harrison大约在1759年成功发明划时代的H4开始,回顾一下陀飞轮的发展历史。
18世纪是精确计时器的一个崭新时代,当时航海家们的主要仪器依赖于船上的台钟或航海用的精密钟表。在漫无边际的海洋上航行,时间是性命攸关的量衡,为了解决经度问题,航海钟必须足够准确以确定船只方位,这也是最早对时钟精确度提出要求的理由。英国人John Harrison17301759年间制作了H1H2H3怀表,在当时算是准确的,但仍不足以达到航海要求,于是他在改进原来设计,终于在1759年制作了直径13厘米重达1.45公斤的H4,在历经47天的海上航行误差只有39.2秒,从而赢得二万英镑大奖。
而对钟表的更精确要求,导致法国在1766年开发出旋轴棘爪擒纵装置和英国在1780年发明弹簧棘爪擒纵装置,这二种结构在二个世纪以来一直支配着航海钟表的制作,并成为人们常说的“天文台擒纵”。尽管这种结构精确,但由于它们对自然干扰的敏感而难以应用于怀表那样小尺寸的表,从而制造出小尺寸易携带的天文台表,而那时,怀表由于其精密复杂,制作不易也仅为贵族等富有阶层所拥有。
对于制表艺术来说,改善走时准确度是永不停顿的话题,而像航海用的天文台表那样始终需要保持同一方位来保持精确度的机芯,地心吸引力是直接影响摆轮和游丝的主要因素,相对于航海钟来说,怀表面对的问题不仅限于此,这就导致了我们天才的制表师Abraham-Louis Breguet - 宝矶大师在1795年发明并在1801年取得专利的Rgulafeur Tourbillion陀飞轮(见下图所示的现代款的宝矶式杠杆擒纵装置)。这种结构的陀飞轮将摆轮和擒纵轮一起装在旋转框架上,由四番车驱动擒纵轮小齿轮,以360度旋转从而抵消地心吸引力对擒纵轮的影响。陀飞轮的旋转时间取决于机芯的结构,通常是每146分钟转一圈。自此,棘爪式擒纵陀飞轮结构,或者说“天文台陀飞轮”成为大多数精确怀表机芯的基础,同时也有一部分应用于航海时钟。

H4.jpg (15.95 KB, 下载次数: 0)

tourbillon part.JPG (64.17 KB, 下载次数: 3)

Breguet01.jpg (66.98 KB, 下载次数: 1)

Karrusel01.jpg (26.27 KB, 下载次数: 0)

由于当时的天文台陀飞轮制作困难,因此在过去的二个世纪以来仅制做了数百个。1892年法国人Bahne Bonniksen简化了旋转擒纵装置并取得专利,命名为卡罗索——Karrusel(即英文carrousel“旋转”的意思,也叫偏心陀飞轮)。卡罗索使用了完全的英式杠杆擒纵装置,包括传统的摆轮夹板桥——它装在一个小型旋转台架上由三番车驱动,而其四番车并非固定的,而是代替旋转支架。卡罗索台架的旋转速度比陀飞轮慢得多,依设计不同,大概3452.5分钟转一圈。尽管牺牲了准确性,但发明于英国的杠杆式擒纵装置在瑞士作了简化和结构强化后,而更优于天文台擒纵装置。自此,无卡度英国式杠杆擒纵装置的卡罗索在英国考文垂制作,在克估天文台(Kew Observatory)进行测试并有部分为当时的英国皇家海军所使用。尽管卡罗索没有影响到那时天文台陀飞轮的崇高地位,或者说没有影响到陀飞轮在天文台越发重要的应用,而二十世纪却注定了除杠杆式以外的其他陀飞轮开始日薄西山。如今瑞士杠杆式陀飞轮表成为胜出者,而航海钟和怀表之间联系也随之破裂。自从以后,航海用计时继续使用棘爪擒纵结构延续到石英时代,天文台怀表也成为一代经典。使用更可靠的杠杆陀飞轮的腕表始于1930年,而陀飞轮天文台怀表也成为最高级的航海表,杠杆式陀飞轮手表也成为天文的竞赛表的常客,例如在1945年,Patek Ghilippe百达菲丽推出了有配重砝码Guillaume 摆轮的杠杆陀飞轮,与之333系列机芯有血缘关系的陀飞轮手表出现于1943年至1967年间的日内瓦天文台竞赛,直至1969年由于石英表进入天文台竞赛而产生的剧变才告一段落。再谱陀飞轮浪漫史是缘于机械表的复苏,而始作甬者是Audemars Piguet 爱彼于1986年推出的超薄型自动陀飞轮腕表,自此以后,陀飞轮腕表和复杂款陀飞轮的推陈出新令人眼花缭乱,例如近期有独立制表师设计制造的F. P. Journe 陀飞轮表就是创意与技术革新的代表作。当然这引发了现在陀飞轮出现的“目的”这一问题,因为陀飞轮是为了抵抗地心吸引力而保证机芯精度而发明的,在现有的技术下保证普通机芯的精确度并不成问题,这问题有点像问F1赛车为何存在一样:并非我们需要它,而在于它体现人类技术和发明创造能力的极限,我们不会由于F1赛车不能装载货物而嘲笑它,今天陀飞轮成为“赛车”而出现于天文台竞赛,并非我们不需要赛车,而是我们永远觊觎它们,因为它们使我们更有可能接近人类技术的前沿,驱使我们不断挑战人类智慧的极限,尽管这是公认投资与回报不成正比的物事。最令人耳目一新的是1998年由Carole Forestier发明的Carrousel Central中心式卡罗索陀飞轮,它的早期概念是使整个机芯在表壳内以每小时转动一圈。由于它不能使用普通的上链和把头调整结构,因此上链和校时要转动表圈来进行。至目前为此,只有一个Carrousel Central在制作中,因而未能面世,现在的陀飞轮还是一分钟转动一圈的。目前此类最高水平的设计是制表大师George Daniels的同轴擒纵陀飞轮,并已应用于OMEGA的高端表。随着21世纪高级机械表的复兴,陀飞轮作为钟表艺术的顶峰,发展得更加令人不可思议了。
english lever.jpg (54.46 KB, 下载次数: 0)hist2_anker_bunt_1850.jpg (44.39 KB, 下载次数: 0)hist2_anker_bunt_1950.jpg (29.19 KB, 下载次数: 0)AP 2870.jpg (48.49 KB, 下载次数: 0)Journe01.jpg (30.43 KB, 下载次数: 0)
最早的艺术陀概念飞轮之一是芝柏在1867年为其怀表而设计的Tourbillion Sous Trois Points d'Or (法语,即“三金桥下的陀飞轮”),它是钟表历史上杰作,在钟表历史这一诗篇上再添璀璨一页,而后的三金桥设计概念更被其他人所复制成更简陋的版本。三金桥使用了实金的夹板、轮系和陀飞轮,从而成为芝柏迈入顶级表的标志。在石英表肆虐的时代,在1982年,芝柏还零星推出了三金桥的猎装怀表版本。
柏三金桥真正应用于腕表是1991年的事,其经典的手卷陀飞轮透过表盘可一览无余。自此三金桥应用于各式机芯:手卷机芯,自动珍珠陀,手卷计时和女款表。它后来延伸成为四锣声的“歌剧院一号”问表,以及最古典的简单款“总统”表,而这些都来源于130年前的创造。

还有宝珀BLANCPAIN,尽管它从来没有出过自产陀飞轮,但它在1990年也开始推出“六大师之作”的陀飞轮作品。
飞行陀飞轮是德国格拉苏蒂表厂的Alfred Helwig 1920年代在萨克森州发明的。普通陀飞轮的主体框架是由小齿轮固定在一侧,夹板在另一边或夹板在二边而构成的,而飞行陀飞轮是齿轮在一边而没有支撑夹板,像浮动在主发条盒上运转因而得名,现代的IWCGlashutte Original都生产过类似的产品。独立制表师Vincent Calabrese也做过以此为基础的陀飞轮表(见图)。

OmegaCenterTourbillon.jpg (46.59 KB, 下载次数: 0)GP01.jpg (58.23 KB, 下载次数: 0)GP3GoldBridge3.jpg (96.8 KB, 下载次数: 0)GP_opera one.jpg (36.31 KB, 下载次数: 0)BP01.jpg (63.63 KB, 下载次数: 0)
18世纪陀飞轮发明以来,它已成为炫耀技术的泊来品和追求精确度的法宝。机械表迷们对更便宜和简单的陀飞轮的渴求永无休止,可以说没有更好的钟表艺术可以取而代之。陀飞轮的精髓,是20世纪特定的天文台表和19世纪有限的大师之作的宝贵遗产,但在21世纪,那一切已成追忆,也许,浮现在我们脑海里的仅是它们那古老的舞姿而已。
Escape01.jpg (86.9 KB, 下载次数: 0)VC01.jpg (47.91 KB, 下载次数: 0)PP guillaume bl.jpg (15.07 KB, 下载次数: 0)PP guillaume chro.jpg (11.23 KB, 下载次数: 0)





55#
 楼主| 发表于 2012-6-29 11:48:05 | 只看该作者
[Universal]宇宙奇芭话超薄 by legrand
该品牌正如其各后缀一样是由G – FerretL. Berthoud1894年在日内瓦创立,它还有一个低档品牌叫“UWECO”。对许多收藏者来说,宇宙表最著名的莫过于其各式计时表款(像CompaxTri-compaxDato-compaxAero-compax)。产品线还包含了简单手动款,自动和带日历款式。宇宙表还于1958年推出了珍珠陀自动机芯:小摆陀嵌于机芯内,而不像大部分自动陀一样看起来是机芯的另一部分,正因为如此,自动机芯才有可能做得非常薄。如今也有一些品牌也在做珍珠陀机芯,但谈起超薄自动表,宇宙可谓始作俑者。


宇宙表于1965年推出了一款新的机芯即2-66,相对于尝试将机芯制成更薄,更高振频,更精确和具有长动力的其他表来说,不啻于技术上革命。
市面上最薄的高频(36000AH)机芯原为伯爵的12P2.3毫米,30钻),直到LEMANIA于己于1978年所推出的仅厚2.04毫米的2100机芯所打破.
时光回到1894年,宇宙于1898年注册并推出高级计时机芯和CompaxCompur,并于1937年首次推出附加12小时记录的计时机芯而名闻天下,但宇宙并非仅着重于计时款,而后由于超薄卷机芯像262而名声鹊起。
1958年,宇宙注册了他们的第一款使用了珍珠陀的自动机芯,即称为Microtor215机芯。
2-66机芯是215机芯里最薄和最新也是相当有趣的机芯之一。它直径28mm,振频19800Ah,但并非25钻,双向微型摆陀使用了滚珠轴承(取代了之前的宝石轴承),分轮的罩宝石使用了套筒和内嵌工艺,这有点不寻常。机芯具有不错的日内瓦纹打磨和二方位调整,直到今天,依然走的相当准。

6.jpg (37.6 KB, 下载次数: 0)

3.jpg (61.18 KB, 下载次数: 0)

ug2-66_0.jpg (59.42 KB, 下载次数: 0)

ug2-66_01.jpg (30.1 KB, 下载次数: 0)

ug2-66_1.jpg (52.33 KB, 下载次数: 0)

ug2-66_02.jpg (34.86 KB, 下载次数: 0)

ug2-66_2.jpg (16.94 KB, 下载次数: 0)

ug2-66_3.jpg (40.74 KB, 下载次数: 0)

ug2-66_3.jpg (40.74 KB, 下载次数: 0)

ug2-66_4.jpg (51.98 KB, 下载次数: 0)

ug2-66_5.jpg (27.99 KB, 下载次数: 0)

ugws3.jpg (25.77 KB, 下载次数: 0)

ugws5.jpg (23.22 KB, 下载次数: 0)

ugws7.jpg (17.31 KB, 下载次数: 0)

ugws8.jpg (16.11 KB, 下载次数: 0)

二针的很薄,实际上三针的也不厚。
ugwsw1.jpg (17.52 KB, 下载次数: 0)ugwsw3.jpg (31.53 KB, 下载次数: 0)ugwsw4.jpg (24.07 KB, 下载次数: 0)ugwsw5.jpg (27.8 KB, 下载次数: 0)ugwsw6.jpg (33.54 KB, 下载次数: 0)ugwsw7.jpg (37.44 KB, 下载次数: 0)
一代经典,个人认为还是Piaget的12P1.
Piaget 12P1.JPG (109.38 KB, 下载次数: 0)Piaget 12P1.JPG (109.38 KB, 下载次数: 0)piaget 12p1 l.JPG (195.72 KB, 下载次数: 0)





56#
 楼主| 发表于 2012-6-29 12:06:22 | 只看该作者
[欧米茄] 老调重弹“登月表” by legrand
Speedmaster Moonwatcher Movements Background
By Chuck Maddox on 29 June 2001
翻译:Legrand (如有疑问,以英文为准)
最近我们连续收到了不少有关OMEGA速霸专业“登月表”机芯的一些背景的问题,因此,我决定整理和更具体地解答这些问题。
原来的问题是:登月表的机芯,还有其他相关资料吗?(如使用Lemania)或其他品牌)多谢!
答:是的但这取决于你想知道哪一机芯用于哪一特定的登月表。
2个主要的机芯用于Omega所谓的“登月表”即C321C861系列。
C321脱胎于称为“27 CHRO C12”(27mm直径,计时功能,附加12小时记录)的开发项目。它在1940年代由Albert Piguet Jaques Reymond所参与的OmegaLemania之间的研发项目所设计,并于1942年发表(27 CHRO C12后来即成为众所周知的Lemania 2310Omega C321).
该机芯并不仅用于在1957年至1965年中期之间Omega的表款,也用于换款或改名后的在1965年至196810月其间Omega所发行的碟飞、海马和没有款名的计时表,同时也用在1950年代早期Omega机芯署27 CHRO C12的无款名计时表,
c.861Lemania1965年开始推出,从无到有,Lenania 2310可谓一个新机芯的起点。
Lemania 2310/Omega c.321改成c.861有以下几点改进:
1、
计时功能从柱轮简化成回返凸轮机构
2、
摆轮由莲花轮改成光轮
3、
振频从18,000bpn(2.5Hz)改为21,600bpn(3Hz)
4、
使用了平游丝
5、
其他变化将夹板由原来的“拱型”,“叉骨”或“Y型”改为梯型
修改后的机芯为Omega所接受,并在196810/11月之间将之装于速霸款式,修改后机芯即是后来的Lemania1873Omega 861
以下是两个机芯图,并用颜色标识出其修改之处。
C861机芯推出后,又有几处修改,因此称之为“c.861族系“
此后数年,Omega又发展了三个c.861机芯系列
c.863始于1980Omega使用高级打磨版本的c.863机芯并在夹板上注有Cotes de Geneve的表底透视款,用在阿波罗11号登月十周年**表。透视底于1987年开始进入其款式,现在的型号使用镀铑机芯。
c.864-基于c.861机芯,于1992年至1994年间用于各种特殊限量款
c.866-基于c.861的复杂月相款,在1985年间的生产2000块,最近Omega在使用镀铑(c.1866)机芯用于白金/白面版本月相表,和不锈钢/白面版本。
c.867-1994年推出的特别手工镂空机芯版,用于50周年**手卷计时机芯;限量五十个。
-从金色到白色镀铑
Omega1997年对速霸专业系列进行了两处重要和明显的改变:
C861夹板开始是玫瑰金色,到1992年改为镀黄金,再到1996年镀铑。在1996年将之改为直至今天在使用的C1861。除了透底款,有一个部件从金属材料改为更体抗磨损和自润滑功能的尼龙复合材料。保留原来的金属部件是因为不想顾客看到人造材料在机芯内(像玩具)。另外,钻数也从17提高到18钻,为示镀铑和金色机芯的区别,镀铑版本的C861称为C1861 C863称为C1863--即在原来型号数字前加1
下图可以见到两者的区别
我希望本文有助于读者弄清两款“登月表”机芯的区别。
还要再说明--这正切本文主题,Omega也有另外几款机芯( C1040和几个液晶显示石英机芯)用于速霸专业款,并至少用在售另外的型号(速霸Day-Date C1045表款376-08227)它们很容易与登月表区分出来,因为看来像休闲表。

c.321.gif (25.16 KB, 下载次数: 0)

c.863.jpg (23.47 KB, 下载次数: 0)

c.1863.jpg (24.76 KB, 下载次数: 0)

keithsc1863_150.jpg (20.72 KB, 下载次数: 0)

omega_c321.jpg (38.37 KB, 下载次数: 0)

omega_c861.jpg (24.46 KB, 下载次数: 0)




57#
 楼主| 发表于 2012-6-29 12:07:28 | 只看该作者
[独立制表师] Thomas Prescher双轴陀飞轮 by legrand
Thomas Prescherd 03年就发表了双轴陀飞轮,近年更发表了三轴陀飞.温故而知新,先看一下双轴的历史.

第一只双轴陀飞轮由英国制表师安东尼.G.兰道尔Anthony G. Randall ,在1978年发明并拥有其专利。同年,另一位同样天资聪颖的英国制表师理查.古德Richard Good率先将其制造出来。自此,双轴陀飞轮由兰道尔Randall, 古德Good 和以后的理查德.哈伯宁Richard Habring(他将双轴陀飞轮应用于座种),相继尝试制作。从学徒时开始就梦想制造双轴陀飞轮的制造大师,汤玛士.沛舍尔Thomas Prescher,历经十年,从上述几位大师得到灵感,终将构想成为转动不息的真实。
Torkel陀飞轮(Torkel“托扣”这个词是由林哈德﹒梅斯Reinhard Meis 在他的经典著作Das Tourbillon里用来形容围绕两个轴旋转的,如同跌落式的陀飞轮动作),由汤玛士.沛舍尔Thomas Prescher将其机心尺寸缩小,因此而可以装入怀表壳内。但这并非单纯加工技术上的结果,因为机心尺寸的减小,有设计上的难度。
普通陀飞轮的设计是为了均衡地心吸引力造成摆轮和游丝的垂直稳定误差。这样的设计概念原本不错,但它并不可以平衡垂直误差和水平误差。同时由于构件过大,会由于摆轮轴尖的磨损而致使误差更大。对此,理论上解决方法是Torkel陀飞轮式结构,这种设计使陀飞轮框架在两个翼面上转动,也就是说,每个框架都要以相对合适的角度转动,否则会由于协调性问题而不能正常运作。
而技术上来说,制作这样的陀飞轮并非易事。Torkel陀飞轮的主体围绕两个轴心每分钟旋转一周,每次旋转必须使二个轴从擒纵叉上获得的力恒定而得到平衡。擒纵叉的恒定力输出,也可以成为一个辅助弹簧那样作用于擒纵轮上,并提供驱动力给摆轮。这样的解决方案不仅是为了平衡,更是为了抵消等时性误差。
当一系列艰苦的研究和设计工作完成时,沛舍尔Prescher在2002年开始着手加工出双陀飞轮所需要的零部件。并将之装于以Unita怀表为基础的机芯上,使其梦想成真。
陀飞轮的主体框架由专家使用电蚀刻方法进行制造,其余的零部件由沛舍尔Prescher自行加工,包括所有恒定力擒纵装置的零部件。第二轴的一轮和二轮由原有的库存品种进行修改。第二轴的皇冠轮则由沛舍尔Prescher亲手制造。最初的样品其表壳由黄铜加工制作,最后的成品则使用黄金制作。完成品的直径为60mm,高20~22mm。时、分针小盘在贝母面表盘的四、五点刻度之间,而秒针盘布局于七、八点刻度之间。12点刻度下的透视窗口使引人入胜的双轴陀飞轮动作一览无遗。
现在,这一令人敬佩不已的杰作已成现实。沛舍尔Prescher有两个设想:一是设计并制作一个双套筒机芯结构;二是将其Torkel怀表的机心尺寸缩小到可以装载在手表上。2003年是他为之奋斗繁忙的一年。
Thomas Prescher的力作在2003年巴赛尔Basel钟表展上一现惊鸿,而他的其他作品,更为表迷们所期待。


double axis1.jpg (36.61 KB, 下载次数: 0)

double axis bk.jpg (51.75 KB, 下载次数: 0)


double axis toubill.jpg (56.82 KB, 下载次数: 0)




58#
 楼主| 发表于 2012-6-29 12:23:33 | 只看该作者
[原创]玩表心经之“死要面子臭不要脸的古董表” by legrand

人说女人以出卖秘密赢得友谊,男人以一吐为快保持友谊。实在忍不住了,也来放放炮,维持和各位表友的友谊。

玩表多年,终于还是由繁复简。只有古董表才是我自己的一杯茶。我总是忍不住告诫新表友:一,要搞清楚表对自己的意义是什么,能看时间又走得准确有型的,劳力士运动款是不二之选;二,买自己喜欢的表,你喜欢的是款式造型,还是功能机芯设计等等,永远不要跟风;三,要舍得忍得,量力而行,厌之小亏而出。下面就扯一下个人对古董表的心得,希望不要孤掌。

玩古董表最讲究品相。多年的心得告诉我,表友所讲究的,但表贩不一定讲究,即所谓“道不同,不与为谋”。既然双方目的不一,玩法不同,致使许多古董表到玩手后已经是惨不忍睹:翻写、打磨、拼装、狗尾,层出不穷,眼花缭乱。所以欲玩古董表,不但要考眼力、财力,还要考毅力、定力。当你达到一定程度,交足了学费后,会发现自己EQ、GQ、阿Q都精进不少。当然,至于IQ,是阿妈给的,就不能以玩表的形式来增进了。

表友老张总是说:玩表的人最孤独。玩古董表的人更孤独,因为难言之隐,不可说也。所以古董表在手后,您老可以自个关起门来偷笑、傻笑、苦笑、含泪笑,也可以含恨引天笑。玩古董表的另一个优点是,不像古瓷或古画那样会玩到倾家荡产,所以大不会来个八女投江或斩手指明志。

引言到此,解释一下,“臭不要脸与死要面子”乃对表不对人而言,千万不要走火入魔。

玩古董表到了某一阶段,发现面子—表盘最为难得。特别是铝质表盘,盖因数十年前的工艺不到位,历尽岁月沧桑,表盘上的印刷和COATING容易受潮起泡剥落,斑驳不堪。为响应藏家对原装度的需求,以至翻写表盘也成为一门生计,一些高手的作品几可乱真,想来或许不失为另类收藏。物以稀为贵,越难得越要玩。玩古董表一定要玩原装面,这是基本方针,死原则,即“死要面子”也。

表盘起码受到表镜、表壳的保护尚如此,那表壳长期裸露在外,磕磕碰碰在所难免。于是整整容,磨脸颊、拉肤、割眼皮,甚至塞黄蟮血的,屡见不鲜。面慈心善的卖家,还拿K金布擦擦。手狠的,二话不说,上机打磨抛光。时至今日,我手上的古董表,说是全品相或库存直版的,仅聊作自娱而已。面子尚全,表壳欠佳,却也遍寻无着,一表难寻,委曲求全,这是“臭不要脸了”。

我很清楚好品相的古董表价格不菲,所以遇到心仪的,能力范围以内,基本以自己的参考价拿下,至于与市场实际参考价相差多少,不便考究。俗话说:欲吃海上鲜,莫惜腰间钱。何况海上鲜长吃长有,而古董是买少见少。近几年,广州长寿路、将军东等二手表坊,已是难觅古董表踪迹了。问及,答曰“利润薄,货源缺”。

好古董表,出者,笑一时,得者,笑一世。

不要寄望玩古董表可以投资赚钱,不然的话,古董表市场应该是越来越蓬勃才是。如今市场利润薄,货源缺的唯一解释是,古董表转手的不多了。看来和我一样精明的,不在少数。可以肯定的是,玩古董表至少不会亏。而真正爱表者,获得的,肯定不止金钱那么简单。

三代表贩,一代玩,二代藏,三代赚。

平时喜欢搜索国内外古董表网站,参考资料心得,佳想共赏。眼见是古董表市场日益萎缩,好品难求。可见的,也是不忍卒睹了,再者,拿得出手的,实在是有限公司。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12-7 21:49:03编辑过]
K7utOubq.jpg (267.5 KB, 下载次数: 0)

[原创]玩表心经之“死要面子臭不要脸的古董表”
f4dJgj9P.jpg (284.4 KB, 下载次数: 0)

[原创]玩表心经之“死要面子臭不要脸的古董表”
今天特意拿出一只“臭不要脸与死要面子”的典型:欧564机芯的天文台海马,它面子完美无缺。自己曾过手数只天文台海马,即使原装面,都是麻子面,刀疤脸。往下看,饱受无良辣手催花,身形已变,把头疑是后换。但脸蛋漂亮,也可以大白天相处一室而不至于心生厌倦。fficeffice" />古董本来就是岁月的记录者,有时实在想不透为什么如此在乎那些痕迹,费那么大工夫,金相砂纸磨、擦铜膏擦、锉刀挫、上车床削,十大酷刑,不一而足。好端端一只表,到手时真令人发指,欲哭无泪。想来象我这样理智的,应属凤毛麟角,值得保护。另一只同样是564机芯的星座,包金加金肚脐,品相A+,原本造型平常,不说也罢。但突然搜到网上一篇文章,文中所提及的表款与之一模一样,只是品相与俺这只不可同日而语,还有表镜也不一样,俺的有日历放大镜。不管如何,家有宝贝与之同,一只表引发的西方式亲情,文章读来温情无比,诱发强烈的使命感,就亮亮骚吧。在下可以拿得出手的老欧实在惭愧,有兴趣而无志于老欧收藏的可以参考某网“低调男人”兄的贴子。以下文章译自网站:It tells the time. And a few things more.
by Robert Jan Broer, Voorburg / Netherlands 6th of Februari 2001.
e-mail : robertjan@omega-addict.com / http://www.omega-addict.com/作者出生于1977年,尚嫩,来日方长。文章比较长,就节译一些自己感兴趣的段落吧。This Article/IntroductionThis article is a review on my grandfathers wristwatch, which is currently at my house because it needs to be cleaned/serviced. This article starts with some general information and history about the Constellation line from Omega SA. My grandfather is first owner of it and he bought it in 1968 at Kwekkeboom in Enschede (Netherlands) when they were an Omega dealer. He also bought a ladies automatic watch for my grandmother, I think it is a Ladymatic. My greatgrandfather bought a 1965 Omega Constellation (goldcapped) with a cal.551 movement and that one is now on the wrist of my father. That one is a pie-pan model, which was and still is one of the most desired Constellations since 1952.[译文]以本文回顾我祖父的表,表现在我家里,但需要清洗和保养了。这篇文章从有关欧米茄星座系列的一些普通资料和历史说起。我祖父是在1968年从当时还是欧经销商的荷兰Kwekkeboom店买下它。他同时还买了一只女装表给我祖母,我猜测那是一只Ladymatic款女装自动表。我曾祖父在1965年买了只551机芯的包金星座,这只表现在我父亲手上戴着。那是一只自1952年面世以来为众人所渴求的八卦面款式。以下一些有关星座的历史和型号,泛泛而谈,就不再赘述。I can't say much about the reasons why they bought it, I guess they just wanted to have a good watch. As you can see on the picture above, the bracelet is aftermarket. It is 14kt solid gold, and feels very comfortable (I need some extra links (which my grandfather still has somewhere in a drawer) to make it fit for me personally) but it looks a bit too gaudy on my wrist (I am 23 ;-)). He replaced the original bracelet because the sides of it got rough and ripped all his shirts. He traded in his original bracelet for this one, a much nicer one imo. I don't like the milanese style bracelets at all. The clasp is not a safety buckle as can be seen above, but it will do (you have to make sure that the bracelet isn't too tight so it won't flip open by accident).[译文]对于买表的原因,我无法了解太多。我猜他们只是想拥有一只好表而已。如图所示,14K金表链是后配的。我祖父更换原配表链是因为它的边缘磨损变粗糙而会刮衣袖。…….以下再省略一些有关这只品相欠佳的包金星座的详细介绍。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12-8 11:19:09编辑过]
spxvbc9x.jpg (25.77 KB, 下载次数: 0)[译文]结论:对于我来说,下一个小小的收藏愿望将会是古董星座。我想还要快点下手,因为价格上涨的挺快。我发现这一趋势是上一次在荷兰Houten的表展。星座是欧的旗舰系列,在1952—1969年间也同样如此。欧在手表业上依然干得不错,至少他们比劳还下工夫。我想,R和O在同时期上的差别不大,尽管我尚不能证实这点,因为我对R的了解有限。你可以发现551或者561/564机芯的O八卦星座在网站上的起拍价引人注目。另外我想55X,56X系列机芯相当通用,至少没有大毛病的情况下,可以轻易互换或得到维修保养。 [笔者后记]欧在三十年前绝对是表坛老大,款式多,价格相宜。很多经典款式设计今天依然令人喜不释手,一赏再赏。玩古董欧,在于表壳造型典雅别致,以造型胜出,是老欧的可爱之处。欧虽不如PP,AP,VC,JLC等胜在机芯工艺,但平民级的价格,加上在当时算新颖别致的造型,使之成为当之无愧的收藏逸品。即使不为收藏,洗洗油,又焕发青春,日常佩戴用,至少可以再用十年,而其味道非现代表可以同语。记得四五年前,18K星座的价格还算可以接受。今天,同样品相的表款,价格上涨接近50%!扣除通涨因素,对应我这样算“高收入”人群说,也不是很痛快。私以为,万五六可以接受,金面加三千,稀有款另计。可惜市场价格不是几个人说了算的,还是那句,量力而为,为之朝思暮想的,下决心拿下,肯定不会亏,以免后悔莫及。18k金的古欧,表壳用金实在,机芯强壮,对比今天“同等”金表,价格只有1/2强,确实划算。有关欧的古董介绍文章浩若繁星,大家可以随意搜索网络以资参考。
以下三图为原文附图,祖父级的表,品相十分不堪,看来米国人确实对表的感觉就是表而已!

[size=0.83em]2009-12-7 06:17:00 上传
下载附件 (36.14 KB)




极喜欢古董的极简就是复杂的设计。[size=0.83em]2009-12-7 06:39:00 上传
下载附件 (240.92 KB)
[原创]玩表心经之“死要面子臭不要脸的古董表”






古董最好是金的,一来相对保值,二来壳形保存尚好,不象钢的,打开底盖,锈迹斑斑。古劳只玩过一只灰面1601机和一只6694。算古董牢的话。觉得古劳还是没有欧有韵味。可能劳的定位是“表”,欧是“身份”有关?上图咯。

[size=0.83em]2009-12-7 19:17:00 上传
下载附件 (198.5 KB)








59#
 楼主| 发表于 2012-6-29 12:25:59 | 只看该作者
玩表心经之“真正的复杂表”  by legrand
计时表才是真正的复杂表
大藏家就是不一样,真正的钟表玩家才能说出不随波逐流的非主流见解!一次聚会,老张有所感触地说:“计时表才是真正的复杂表!为何?因为问表也好,年历也罢,都是按既定程式运行的,只要机械程序结构设计好,就可以机械地一转到底。而计时表就不一样,启动-暂停-归零,随时有外力的强力介入,没有精确的结构和柔性的程序组件,就无法实现连贯或重复的运作。”如此说来,最复杂的机芯,应该是双追针了。
那晚,对那只双追针的古董百年龄爱不释手,可惜忘了拍照,不过老张答应下次带出来。
所以说,不懂得玩表的收藏家绝对不是好企业家。
能否考证:先有问表还是先有计时,这绝非鸡和蛋的问题。不管是需求还是复杂程度上的原因,计时应该晚于问表。以百年前的工艺水平,钟表师需要半夜摸黑知道时间,总比计时的需要而来的强烈。
计时表才是真正具有实用层面上的计时工具
计时表,无疑真正使手表具有了实用层面上的计时功能。无论我把计时表戴在自己手上也好,还是别人的目光也罢:专业!计时表曾几何时成了“专业表”,大约要追溯到百年前的怀表时代。当钟表成为计时工具后,人们肯定不想钟表就是简单的用来看时间的工具。于是在普通机芯上加上计时模块功能的“计时表”应运而生,极大地满足了人们与生俱来的竞技好强心理,而对计时功能的述求。
专业的摄影背心
记得年前某杂志的“左邻右里”专栏,张先生先后二期牛文,将“小三针”和“大三针”表,精彩地比喻做优雅的“单吊西”和百搭的风衣。那么专业的计时表该如何比喻?煞费思量。是专业的制服?还是摄影师身上的专业背心?制服总有那么点令人不愉快的感觉,摄影师用的专业背心来的赏心悦目。
专业用的背心肯定是在普通背心或马甲上,加些具有实用性的兜兜包包而变成专业用途的。计时表也一样,就是在基础的机芯上增加计时齿轮系构成的。最基础的计时表,就是计秒功能。当我手上拿起上世纪二十年代的,这只具有计秒和30分钟计时功能的“江诗丹顿”怀表时,深信这才是真正的,比起那只指针滴墨记时的表,更具有实用意义上的计时功能。称之为计时表鼻祖也不为过。因为相对于今天来说,在那个“悠闲”的年代里,以秒为计时单位太短,短得不足以谋事,分钟还可以。



计时表Chronographe,来源于希腊语“时间Chrono”和“记录Graphe”。今天“专业的”计时表,已不仅仅是计秒、分,还可以计到小时。才是基本的计时表,这就是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大部分计时表。无论是使用便宜的EAT7750,还是相对昂贵的拉玛尼亚Nouvelle Lemenia 2310,都是表盘上增加计分钟或小时的小表盘构成的。不约而同的是,计秒肯定是那根最长的长针。有“60”秒标记的小秒盘,只是平时看时间的秒针而已。毫无疑问,秒就是计时的基础单位和最低的精确对象。秒针和分钟,再算上小时,就是专业背心上的最基本专业兜兜。
在背心上加些兜兜,满足不同的专业需求
只有计秒、分、时的计时表肯定过于简单,人们觉得还不够专业和复杂,有点腻味了。于是在背心上再加些兜兜,或者把兜兜的形状,位置改变一下。我们今天有了单钮计时,追针计时,甚至可以精确到百分之一秒的计时表。
不同的计时功能,指向了不同的领域。在表圈上刻有“Tachymetre测速表”字样的计时表,可以用于汽车等匀速运行物体的速度测算。“Telemeter测距仪”,可以根据声音传播的速度340米/秒,从而从看到与听到之间的时间间隔来测算距离。依据这个原理,可以广泛应用于测算雷电的距离,火炮的距离等等。在军用和科研等领域都能派上用场。钟表终于由计时表的出现,延伸了其在专业领域里的前景,满足了单纯看时间以外的功能。
背心上的兜兜各有看头
指针与小盘是计时表的传统设计。背心一样,专业用途一样。但钟表设计师们并不宥于传统的局限,设计出了飞返、双追针等多段计时功能。在操作上除了传统的启动、归零按钮,还有单钮计时操作,甚至连按钮也不用,直接按动表壳进行操作。显示从指针圆周运行,到直线或扇形飞返计时显示等。专业背心的材料应用,更是层出不穷,与现代工业技术同步前进。机械的传动,仅以齿轮、杠杆、凸轮,而发挥到了极致。
毫无疑义,计时表仍是最基本的实用型“复杂表”,是除了最基本的“小三针”和“大三针”以外的常用表。
问表在今天归入复杂表一类,私以为并非它有多么复杂,从防水性和阅读性来说,而是不实用了。
终于发觉,难得的,不一定珍贵,轻易可得的,也不容忽视。
脱下优雅的“单吊西”和风衣,是时候穿上实用、专业的摄影背心,驰骋野外,尽享丰富的人生了。
可惜ROLEX 迪通那不适合我欲低调的风格,开始怀念IWC3706了。



[size=0.83em]2010-1-6 02:29:00 上传
下载附件 [size=0.83em](248.41 KB)





每次聚会,拍表是以堆计,实在是口眼之盛宴!






60#
 楼主| 发表于 2012-6-29 12:29:54 | 只看该作者
一个传奇的故事~劳力士 • 泡泡背篇 (Bubble back) by rolexoldguy
相信每位钟表收藏家或喜爱藏表的人士,都会有各式各样的原因而喜爱钟表. 无论是作为观赏丶收藏丶投资丶保值或身份的象徵.於衆多钟表品牌之中,劳力士更是热门之选择! 而劳力士能够成为万千宠爱,珍如珙壁的珍藏就不得不提由始创人威斯多夫先生(Hans Wilsdorf)於三十年代开发的首只自动行针腕表~泡泡背(Oyster Perpetual),也使劳力士表厂於世界上创下光辉历史性的一刻!





1. 蚝式自动表的诞生

劳力士自20年代开发蚝式防水上炼腕表,虽然渐受市场欢迎更成为运动人士喜爱的品牌. 但基於属人手上炼的关系,使用者每每上炼後均忘记将表纽(霸的/龙头)旋纽封回而入水损坏,因而产生顾客的投骚及责备. 当时威斯多夫先生有见於此便思索出一款能全自动行针的腕表,可避免用者按出表纽上炼的问题.

基於20年代由己经成功开发全自动行针腕表厂-克活(Harwood)拥有自动表原理制法的专利权,迫使劳力士只能於旧式上炼上研制出全新概念而成为自动表.





克活表厂也於20年代尾期因经营不善而宣布结束营业,劳力士也从克活自动腕表上吸取教训(当时克活自动腕表,其内部机芯设计未能完善兼较为复杂, 受到用家及修理商的抗拒),劳力士除采用基本360度自动上炼回旋秤陀外也刻上英语及法语机芯分解方法,避免修理商的投骚. 但此自动机芯因较厚而一般平面盖底未能安上,於是研究专为自动表而设计之突出底盖, 这就是Bubbleback名字之由来!


现时仍然出产的Oyster Perpetual己不是采用突出底盖.真正称为Bubbleback是从1933年至1955年期间生产.

在香港一般称为"官财仔/棺材仔"(包括官财孙,中官财及大官财),台湾及中国内地称为"泡泡背", 而在英美大多称为Bubbleback(Bubble Back),意大利则称OVETTO(细小的蛋), 日本称DARUMA!








泡泡背心脏历代图解剖:


30年代开始推出直至50年代中正式画上句号的泡泡背,期间曾作出6次改良之多,也为劳力士成为世界上最先获得高性能标准检查合格的腕表!


第一代: (1933-1935) 8 3/4''' Hunter

大家可以发觉到最早期机芯有个调整槽,是方便修理商去调整时间快幔及刻上英/法话,清楚各部份分觧注明!




第二代: (1935-1941) 8 3/4''' Hunter

基本与第一代无太大分别,只不过无刻印调整槽及各部份的分解方法.




第三代: (1941-1943) 9 3/4''' Hunter


初次采用NA机芯,称为6209 3/4 Hunter比之前8 3/4,配件相应加大丶精密度更高.新芯更傋有长度测试调节器(Mircometer Regulator).




第四代: (1943-1945) 9 3/4''' Hunter


开始刻有'高性能标准检查合格'-法文(CHORONOMETRE)并不是英文CHOROMETER. 此标准为放於15种不同位置上行走10日期间不超出0-15秒时差丶可抵受摄氏2度至32度温差中正负14秒合格方可以取到证书.




第五代: (1945-1946) 9 3/4''' Hunter


改良後刻上Rolex Perpetual字於旋转陀上. 第五代更衍生7 3/4''' Huntercal. 420又称为PA,安装於女装泡泡背.




第六代: (1946-1955) 9 3/4''' Hunter


1946年登场的双角度针面型(Double angle slope)机芯也是泡泡背最後於结.
40年代中至50年代头发表Cal. 6xx7xx型号, 直径较大
故被称为Semi Bubbleback(中泡泡背)和大泡泡背(Big bubblback).全部六代大小型号bb机芯也在1955年结束生产.

图为早期第6代机芯,仍采用封密陀式自动机芯.




圄为後期第6代机芯,己经转型为半封密陀式设计.



*pics. borrowed





2.泡泡背的尺寸类别

首先统称为泡泡背(棺材仔或官财仔)可分别为:
泡泡孙(官财孙)28mm丶泡泡背(官财仔)30-32mm丶中泡泡(中官财)34mm及大泡泡(大官财)36mm.而采用机芯基本只有半封密陀同全封密陀.


一般泡泡背 (Bubbleback)型号:

表壳物料(Case) 分别为: 全钢丶镀金钢底盖、全包金丶包金钢底盖丶金钢丶全金9k, 10k, 14k and 18k(黄金或玫瑰金).

表环(Bezel) 分别为: 光圈(无纹Smooth)丶花圈(Engine Turned/Marked/Graduated/Thin Milled13划丶梅/菊花圈)而花圈再分为高圈与低圈.

面盘(Dial): 全部均为大三针(Sweep Seconds)或小三针(Subsidiary Seconds).

Square end bubbleback(泡泡背-表壳於两耳中间有横端) 30mm-32mm
1858,1873, 2490, 2764, 2765, 2940, 3009, 3130, 3131, 3132, 3133, 3134,3333, 3353, 3372, 3458, 3693, 3696, 3725, 3795, 4875, 4919, 5011, 5015, 5050,5105, 5488, 6015, 6050, 6065 and probably others或有其它型号.

Round end bubbleback (泡泡背-全圆型表壳) 30mm-32mm
3794, 3801, 3796, 3885, 4024, 4984, 5048, 5173 and probably others或有其它型号.

Semi- Bubbleback (中泡泡-全圆型表壳) 34mm
6084, 6085, 6018, 6090, 6108, 6117, 6205, 6284, 6332, 6334 and probably others或有其它型号.

Big bubbleback (大泡泡-多数全圆型表壳) 36mm
4467, 5027, 5029, 5030, 5031, 6026, 6028, 6075, 6105, 6304 and probably others或有其它型号.

Small Round bubbleback (泡泡孙-全圆型表壳) 26mm-27mm
2849, 3348, 3501, 3505, 3686, 3794 and probably others或有其它型号.

Hooded bubbleback (耳蓋泡泡) 30mm-32mm
2319, 2940, 3064, 3065, 3333, 3353, 3595, 3599, 5488, 6065, 8056 and probably others或有其它型号.

*以上型号只为部份,因为未能见过全部!



泡泡背(bubbleback)之魅力:



喜爱收藏泡泡背的人士对其针丶字丶面,表环,表瑴的创新设计及不同的配搭叹不已.从劳士力文献纪录上现存达七十多款,前後六代机芯丶六至七款表壳/底盖丶十一款不同时分秒套针丶七款不同时期霸的丶六款表环再加埋超过一百款表面...变化之多令人肃然起敬.

大泡泡+日历
Ref.4467,出产年份为1945,其特别之处在於表壳上下均有孤度及较幼表环密纹!



极品耳蓋泡泡,十分出色夺目的设计!







这只18k全金泡泡背,针丶字丶面全都属一流状态,加上早期5支火柴头的扫巴皇冠标志!



官财仔之多元化-针丶字丶面配合:

图片只是小部份配搭,劳力士曾经费尽心思设计於Bubbleback的产品上.





超过十款以上的表针设计,集艺术及科学於一身,其变化之多与时下款式大有不同.
一般是无固定的配搭,针款只要配合面盘的设计,例如怪字面盘(California Dial)就一定要配Benz针及
科学面盘(Scientific Dial)就必需配合红色三角型秒针及蓝钢时丶分针.
较多出现套针款式为:铅笔针丶腊烛针丶竹叶针丶棍仔针丶柳叶针丶Benz针丶丝瓜针丶领呔针而属稀有是半叶针及钻石针.





泡泡背之魅力(二):终极研究


小弟拣选了多款作为泡泡背终极之最,有些极为超级罕有,有些归入於另类官财.何谓另类? 是形容款式有别一般泡泡背但在机械上仍配置全自动封密机芯或改良型号~此等型号非国际收藏家确认入於 Bubbleback品类!

Scientific Bubbleback
表面设计分为3层图案,表面盘配红色秒针己是必定组合!
此表於1939年的广告上写着:"想知道正确时间才可以使用!"-妙绝!



Empire Bubbleback
并不是常见的Empire款式,香港收藏家更称之为"棋子饼",
但有些收藏家更不应同属於bubbleback!


Lifesaver Bubbleback
此种罕有型号英美称为Lifesaver,因为表环较宽濶而似水泡形态.
也许此款表只得26mm直径,所以香港称之为"泡泡孙/官财孙"!


另一款全纲Lifesaver Bubbleback.



耳蓋泡泡背 (Hooded Bubbleback)
小弟觉得Hooded是收藏泡泡背至高境界!无论系smooth丶ribbed丶flexible丶rigid或scalloped hooded 都太少量发行丶
太"漂亮"的设计!部份型号的全钢Hooded更是价值高於全金或金钢,主要是发行量实在太少-属於超罕有!
但细心观察耳蓋部份,除有人手造"後加耳蓋"外,还要检查蓋内是否磨穿或将近磨穿.不得不妨!








当年特别为瑞士举行的世界杯足球赛而设计的图案!方法是先将面雕刻後再用人手画上颜色!



Enamel Dial Bubbleback

以彩瓷圄案作为表面的泡泡背,不需要多介绍,超罕有!其中以焊丝填秞(Cloisonne)为超级珍贵,
下下图个只[船}更是日内瓦首席彩瓷大师Poluzzi Charles的手笔!此人兄为江诗丹顿,
百达翡丽等一级名厂创作表面.PP只Cloisonne enamel在06年拍卖会上创下惊人成交价!








另类泡泡背


Ref.4643 18k pink gold case  -cal. 9 3/4''' 19J (28mm x 28mm)


Ref. 4645 18k pink gold case  -cal. 9 3/4''' 18J (30.5mm x30.5mm)


Ref. 6309 Datejust(爬山虎 Thunderbird) 18k gold case  -cal. 10.5''' A296 (35mm)



Ref. 6090 Bombe (牛角耳)18k gold case  -cal.9 3/4''' A260 (34mm)



Ref. 8724 18k gold case  -cal.760 (35mm)



Ref. 6062 Moonphase(月星相) 1949-53









Ref. 8171 Moonphase(月星相) 1948-52








3, 泡泡背之表壳 (Case)及霸的/表纽/龙头(Crown)

Bubbleback表壳,结构一般分为两层式(2 piece case)及三层式(3 piece case), 在早期型号多为三层式出产,多数用於全金泡泡背上.但於1941改为两层式.谁不知劳力士又再於1942年再用回三层式表壳,更出产全钢3372! 所以收藏泡泡背的人士,大部份抱着"大胆假於丶小心求证"精神,

其分别於三层式的表环可以旋转钮出,而表环更可以直接锁在机芯外圈.此外圈安装於表壳时有个凸位紧扣,
并无多馀'骹位'空间,安装後更是四平八稳! 相对两层式结构比较简单,容易装嵌.



泡泡背霸的/表纽/龙头(Crown)

第一款: (1928-1941年) 6mm 大霸的

由上炼蚝式时代至泡泡背中期使用.主要霸的较大而提醒使用者要封旋原本位置!



第二款: (1941-1945年) 5mm 霸的

使用者己习惯封回,所以由6mm改细至5mm,加上采用多角型设计.



第三款: (1941-1945年) 5mm 霸的

与第二款同期推出,改良角位数目及增多.而十字刻印己经取得瑞士专利权.



第四款: (1944-1946年) 5mm 霸的

十字刻印及PATENT消失去,代之而有的是'ROLEX OYSTER'但此设计未受欢迎所以3年後便再更改!



第五款: (1946-1955) 5mm 霸的

中间再加上+字刻印,其出产年份较长所以一直使用至1955年.



第六款: (1950年後期) 5mm 霸的
十字刻印再度消失!换上正方型加一横条的设计,此刻印更一直使用於永久蚝式表中.


第七款: (1950年後期) 6mm 霸的

相信是劳力士失败的设计. Super Oyster原先设计是不必转封,直推式应为防水-
可惜并非可靠!推出期只有两年宣布失败己停止采用.


第八款: (1920年推出)6mm 霸的
此款应列为"百搭"霸的, 从最早期蚝式手动上炼表中采用更是大量生产.
中间为独特的圆形部份突起. 香港称之为"肚脐的".




下图右为Paul Perregaux及Georges Peret在1925年拥有瑞士专利权,及後出售此权於威斯多夫先生.
左图己改良成为劳力士独家蚝式装配霸芯(winding stem).




蚝式霸的尺寸不同要相配大少合适的猪咀管(crown tube),才可成为防入水螺丝式旋封.





4, 泡泡背之金属表带 (Bracelet)/皮带扣(Strap Buckle)及原装


要显示出劳力士的独特之处,其中以配戴原装表带及表扣均占上重要的一环.
最先提供此类金属表带於1933年的Imperial腕表中推出市场! 当年是可选择性选购.
一年後於泡泡背广告中才正式出现.供应产品商是位於法国的-Gay Freres! 伹由於售价不菲,
加上当时正值世界性经济不景气影响下,此等金属产品并未受欢迎! 至於较後加入Mecan, Cy & Co., Cromwell,
美国劳力士/C&I 及 RolexSA 等出品,才正式为顾客提供更多选择!





劳力士为加拿大市塲特别设计之宣传小册.



最初型号的金属钢/金钢/全金带,全部为直耳式设计,
并非时下采用的耳冚款式所以会有些格格不入的感觉.




早期为王子表及泡泡背而设的金钢"竹叶款"(Bamboo)款式表带.



早期金钢米仔链带(Beaded or Grain of rice)配上金钢耳盖泡泡背.




直带一提,早期此类型号设有"钮钉或称钮带丶钉带"(Riveted)设於两旁更
有些安装上"弹弓"(Z-spring expanding links)在每一节扣上.





下图为Gay Freres早期出品riveted加expanding双色带,当时专为玫瑰金钢官财而设计,
图上为瑞士制造丶下为法国出品.





这件全钢米仔链带属法国Gay Freres在1945-50年的出品,近月以美元$7250.00於纲上拍卖售出,成为其货可居!




劳力士早年推出18k丶14k丶9k全金及玫瑰金扣,其独特之处为皇冠标志加大,也有全钢及为女士而设的皮带扣.




泡泡背要配搭真正的 "官材表盒"!

相信绝大部份藏表人士都梦未以求自己的珍藏属"全套武装"(Full set),据老一辈的长者话当年购买泡泡背时,
零售商末必会比表盒,有些更要额外收费! 时至今日,这些表盒己经升价百倍!

早期泡泡背表盒的设计就己经相当大胆,采用直揭官材盖式(Coffin style)!


40年代改为横揭盖式...又似外国所见的官材模式!




女装泡泡背表盒设计有如蚝壳也是稀有品种,当年劳力士只出产少量女装泡泡背.


珍稀冚耳金钢耳盖泡泡背3065 full set系列.




5, 泡泡背变了运动表款?

近年大热的劳力士旧庒运动表(sporty),其实都是从泡泡背之机芯衍生出来.无论属早期Turn-O-Graph 6202, Submariner 6200,6204,6205,6538丶Explorer的6098,6298,6150及6350及Deepsea 6332都采用官财仔未期的A260或A296半密陀式机芯.至於大方又得体的泡泡背,生产厂决定於50年代中期正式画上句号!首只全自动防水蚝壳而结合精密机械之艺术品为劳士力历史上写下光辉不朽的一页.


大龙头Submariner 6200



早期Turn-O-Graph 6202



早期 Submariner 6204



早期 Explorer 6298



早期 Explorer 6350







早期 Deepsea 6332



6, 魅力没法挡之~女仕泡泡背

劳力士於1954年 Basel Spring Fair中首次推出Submariner丶Explorer丶Turn-O-Graph等男装表款同时也曾介绍女装自动行针腕表, 采用 7 3/4" PA Cal. 420机芯. 其实劳力士早於1945年己经静静地推出ref.3869丶ref.4487等女装款式表泡泡背,只可惜当年女仕腕表是以宝石装饰盛行, 市场未能接受此款女装泡泡背, 终於在1955年尾也跟从男装官财仔同一命运,正式结束生产! 在当年文献纪载,女装与男装官财仔生产比例为1:100! 其产量属相当稀有.


第一代18K玫瑰金女装泡泡背 ref.3869.

*pic borrowed

下图属五十年代出产,ref.5003 全18k玫瑰金配13划花圈.


原装五十年代玫瑰金小龙头.
[

以超过50年历史计算,金表壳仍保存得相当高质素!


女裝机芯是cal. PA 420. 壳盖内仍清楚可见刻上0.75-18k 5003.


男女装泡泡背机芯大少分别,可以想到女装机芯是何等精密,仔细!


小弟有幸收藏三款女装泡泡背, 左为14k全金, 中间为18k全玫瑰金, 右为全钢.
泡泡背可形容为集当年艺术与科技於一身的精品!




7, 泡泡背之真与假?


这只就是港人称假官财仔 (假泡泡背),其实真正百份之百劳力士出品.表壳用类似泡泡背式但机芯属手动上炼(manual winding).当年劳力士曾出产多款上炼机芯安配於似是泡泡背表壳上.之於称呼此等表类为假官财(假泡泡背),小弟恕不应同!

图中的ROYAL更印上BEYER公司名称,BEYER为欧洲一所出名珠宝丶钟表零售商.
此只ROYAL更是采用早期9k全金表壳.





一般泡泡背与耳蓋泡泡背外型分别.


耳蓋泡泡背(Hooded)价值是一般比泡泡背较珍贵,据资料显示单是3065只出产1000只(包括全金及金纲),所以坊间伪造者多的是.选购前,先查看耳蓋的部份,全部真正耳蓋泡泡背未端有个勾形圆孤度相反普通泡泡背的未端是尖尾.再检查件耳蓋有无'接驳'破绽.再需留意耳蓋内的表带孔有无损坏,除咗分辨真假外也需提防表带内孔的损耗!

下图为普通泡泡背及耳盖泡泡背侧面比较



Zoom近-耳盖内里




再研究於市场上发现的伪裝耳盖泡泡背作为比较.


前面全完看不出有问题!


但从侧面角度就容易发觉此改装冚耳官财壳的未端是尖尾,
属後加冚耳,奸商加块片上去就可以卖贵几倍高价钱!




*pics. borrowed



100% 冒牌货-全假泡泡背

下图相片均为100%假货,包括针、面盘、錶壳、龙头(把的)和机芯!!!

这只100%全部'假'5015官财仔从网上拍卖场借图,先从表壳上查看-手功相当差劲,霸的更失踪型号丶流水号码及表盖内标志明显地刻印过份新正,当观察机芯及表扣时已是哭笑难分! 冒牌货中这只可算是出奇地差...



这只又如何呢?


如果小心观察会发觉这只泡泡背套针好奇怪? 套Benz针尾有疑点!?
此时针为较短及斜收尾,分针尾部分两节,秒针仲神奇?无理头变成波针!
在泡泡背出产20多年中,仲未有推出此类型时丶分丶秒套针! 见到有波针就知系假!!

此外件面盘也相当有特色?!从10丶11丶12点位置空间不均等!
整件面盘字体丶油墨丶夜光及套针明显地想造成沧桑丶怀旧感觉,可惜太过着意.

再检查机芯部份也是太新净及刻痕全无经过5丶60年的行迹.
第二层字位刻印不均等加上螺丝位置及数量不对,
不再需要揭开自动陀的壳己经知道是百分之百冒牌丶伪装货!

破绽三,通常泡泡背件壳只有圆型及圆型加上横端,
但如上图横端向入就多数是用於大官财加日历或全金官财仔上.

所以此件泡泡背也是全部属假但工艺较之前个只有进步!
其实,用心观察,辨别真伪是不难的!



全假泡泡背也是5015款式!

首先~劳力士从过去至现在完全无使用"Automatic"一字印在面盘上!


真正5015是采用旋转钮出龙头而非直推式!


破绽三,此冒牌表壳己脱色...


机芯自动外壳仿真度也算高!


但打开後是无安装任何自动上錬零件...


全假劳力士机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当年中官6085颇受商号欢迎,所以此型号曾出现不同的面盘,其中也有为商号特别铸造。

另外全封闭机芯上的自动大铊,因为小螺丝下还有颗大螺丝安装於大铊上,只需要一颗小螺丝只作为中间五细小孔与大螺丝连贯性,所以应非受力主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公司简介|隐私政策|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名表通 | www.watchlead.com ( 粤ICP备14096658号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2364

GMT+8, 2024-5-17 11:03 , Processed in 0.226607 second(s), 4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8-2015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