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广州流金岁月钟表维修 13925124671
打印

淞宁精华录

[复制链接]
19237146

   发表于 2012-6-13 04:14:3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nomorewatch 于 2012-8-19 22:28 编辑

写给国表:
定位

国表品牌想要在业界脱颖而出,我以为第一要明确的就是定位。当然如果只是想捞一票就走人,那么不但定位不必纠缠,而且接下来的所有文字都是废话,可以全部略去。为此我郑重道歉,浪费阁下时间至此,但好在不必继续浪费下去,到此为止。

品牌定位,涉及多方面,但首先说穿了就是价位的确定,也正是所谓品牌价值之所在。手表这种消费品,如果没有明确的心理价位,叫顾客如何出手?

所谓定位,顾名思义,就是要确定,因此一旦定下来就尽量不要去改。定下来之前,可以有很多选择,或高或低。高,你可以选择走顶尖高端,像当年朗格那样,掂量好自己的斤两,一步登天。低,你可以心平气和光明正大山寨高仿,大量倾销,利润照样丰厚。或者,你可以走精工路线,实用精准廉价为主,立足脚跟后再推Grand Seiko那般实用型高级牌子。不过,这后一路,得慢慢来。如果一上来就要上下通吃,不现实。

定位一旦定下,就有了其他行为的准则。知道了自己的定位,就能清楚地看到与自己同在一个定位的其他厂家的产品,就可以判断应该以怎样的风格、技术和营销来与之竞争。越是高端的定位,越有严格的约束。如果你满足于高仿的快速套现,那就请想清楚,并请长期满足下去,因为你今后想改也难。高端表讲究家史,你在别人眼里已是仿表的定位,烂表已卖出一大堆,说变就变谈何容易。此时要变,只有重新再做一个新品牌,品牌经营从头再来。

从国表的国情出发,我以为至少在长时间的初期阶段,最好定位高素质平民表。这个定位,技术上较易实现,做砸的可能性相对小,营销上也比较符合国内外顾客对国表的期望。这个价位的手表,全球市场份额比较大,较易突破。此外要看到,潜力依然无穷的本土市场,普遍崇洋,如果一开始就定位高端,较难与瑞士表竞争。

风格

我一直觉得,一个新品牌要立足,鲜明的自家风格特别重要。要在茫茫表海里崭露头角,至少要在外观上让人记得住,决不能含糊。

对于广大消费者而言,风格事关外观设计,首先是面壳,其次是机芯版路及打磨,都必须自始至终体现一贯的风格。新品牌风格的成功经典案例,我最津津乐道的是朗格和FPJ。这两家都不是等闲之辈,并不是只会做大日历偏秒盘,但刚开始的时候都耐得住性子,其中道理,值得揣摩。

手表,毕竟已不是新事物。一个新品牌的风格,自然可以借鉴他人,不大可能也没必要彻底创新。借鉴得好,时间长了就成了自己的品牌特征,业界此类先例比比皆是。模仿是可以的,但必须让人整体上看得舒服,说得过去,面壳芯各方面要互为般配。除非是一心走高仿路线,新品牌特别忌讳的是风格混乱或风格多变。我尤其反感那种贪婪的模仿,自以为最聪明,天下最好的尽可以随意取用,殊不知拼凑在一起不伦不类,反而其丑无比。新品牌的另一种失策是系列太多,要么系列之间重叠不清,要么一个系列一个风格,看上去很热闹,实际是一盘散沙,模仿痕迹越发明显,自我削弱品牌形象。

定位决定风格。高端表要有高端表的样子,还要有一点与众不同,不可完全模仿他人,否则难以让消费者放下市面上现成的诸多老牌子来关照你家。平民表,风格以朴素为好。如果是低价位的表,却采用高端的风格,注定好不了,如表盘镂空机芯雕花,不用看细节,立刻已令人大倒胃口。

风格也是文化的体现。越是鲜明的风格,往往越有特定的地域性,例如3/4夹板,不大适合拿来主义。简单的设计风格,放之四海而皆准,更容易讨好大多数的人。况且东方人做的表,朴素风格易引人共鸣。我觉得,这一点上,国表不妨再度学习精工经验,确立一种中国情调的淡雅风格。

款式

在定位不偏高的前提下,我建议国产表先侧重做简单三针表,复杂功能不妨先做计时。钢表为主,金表先少做。简洁风格的正装表为主,运动款为辅。计时之外的其他复杂功能短时间内一概不碰。例如陀飞轮、三问,这种本应高档的玩意,要做就表明了是高端定位,既然高端就实实在在做出高端的水平。低端品牌做陀飞轮,虽然虚荣,其实无益,会给人以华而不实的印象。想想看,低端品牌的贵价表,到底有多少人会去买?

珐琅表可以做,国表有一定的技术和成本优势,可以单独开一个小系列,或者如果想做大,干脆另立品牌,专做珐琅表。

技术

定位决定技术要求。也可以反过来说,没到一定技术水平,免开高价。如果雄心勃勃要做高端表,那就要问问自己有没有相应的技术能力。

技术不仅仅在于某项功能的实现,更多的是在于实现的细节,而且是方方面面的各项细节。大复杂功能,仅仅实现是远远不够的,要做得好才行,不然就别去碰。会做三问是一回事,做得好是另一回事。经典案例,陀飞轮,不是在于做得出,而是在于做得好看,耐看,有自家技术特点。新案例,珐琅表,仅仅珐琅做得好,不够,必须有整体风格的协调、机芯素质及美学的匹配。手表首先是手表,手表终究是手表,不仅仅是饰物。

作为一个表迷,我的体会,高级手表没什么性能价格比。如果说有,那个性能也不是某个具体简单或复杂功能,而是让佩戴者产生愉悦满足感的性能。换句话说,一只制作精美的简单表的性能,远远大于一只粗糙手工的复杂表的性能。

我觉得,国表首先应该踏踏实实过简单表的技术关。我不是说国表连简单表也做不出,而是说要做好简单表其实就不容易。除非打定主意只做复杂表,我们能不能先把简单表做得漂亮再说其他?

营销

营销很重要,但我以为产品本身的质量更重要,尤其是高级表这类奢侈品。做任何行业,我们必须尊重顾客的智力,特别是奢侈品的买主,不要一厢情愿认定就是钱多人傻。事实上,这个人群的消费是很精明的,你的那些营销手段人家都看得透,之所以照样买单,是因为你做得确实好。顶尖品牌,的确可以漫天开价,但根本前提是别人做不出同样的东西。

营销是一定要做的,但我之所以特别列出这项,原因只是我希望国表不要把首要精力放在营销上,至少不能因此忽略前面几关。

小结

我建议国表优先考虑定位高素质平民表,机械石英并进,侧重简单三针表、日历表和计时表,集中精力,现阶段力争超越Tissot、Oris、Nomos、Union、西铁城,立足这一档位的广阔市场。

后话
收购当然是手段之一,但是收购之后,接下来的品牌经营还是得要你来做,逃不掉的。

当然你也可以一切放手让被收购而来的那班人马去做,就好比买股票做股东,那时你也许会看到人家是怎么做的...

做产品做企业确实难,做顾客做看客容易多了。做表的人,既然选择了这个行业,无奈就是要对付这些难事。许多成功的品牌,恐怕都是这么一路艰难走过来的。但好在这些路也并非全无章法,如果你知道该怎么走却不那样走,怕难,非要走另一路,当然也有这个自由。

中国不是瑞士,钟表业没有那么重要的国家战略意义。前面也说了,做表难,买表容易。那就不做好了。但要做,还想做好做大,那就好好做。养活一个表厂,可以有不同路径。比如代加工就挺好,也可以做大。可是如果不甘心,雄心壮志要自己做顶端表,那就摆明了定位不同。





146条回复

返回列表
147#
 楼主| 发表于 2013-5-28 09:55:43 | 只看该作者
关于品相及其他

关于品相,豪哥有一句名言:“完美的古董是无价的。”我深以为然。这句真言,影响了许多朋友,不仅仅适用于古董表,其实放诸所有的古董收藏类都是普遍真理。

真理哪怕只说过一遍,也是真理,说过了,听到了,剩下的就是领会并付诸实际。在下就不多作附和解读了。快大半年了没好好打理自己的博客,这篇就想就二手表品相这个话题罗列一些个人琐碎随想,只谈个人想法(但我相信至少部分观点肯定并非只我一人才有),不论对错。

这里谈的二手表,但凡二手都算,不一定都是老古董。

------------------------------------------------------------------

完美的品相,基本上每一个表迷都追求。但许多时候,完美的品相可遇而不可求。最常见的情况,品相不是100%甚至不到90%,我等普通收藏者如何取舍?

标准答案是: 没有标准,具体个例具体分析。

表款

所谓具体,首先是具体表款。

有的表款产量巨大,停产不久(现产表款更不必谈),没有经历战争或动荡岁月,那就好品必求,例如几乎所有现代表。

有的表款产量甚多,年代久远,大部分存世的款式和品相都不是上佳,但要么确实还找得到NOS库存品,要么在少数私人老藏家手里还有一些好品,这种表就值得耐心追求完美。例如某些古董浪琴计时,如果只收一只,我就要出类拔萃的,泛泛之辈不要也罢。

有的表款存世量稀少,并且历经沧桑,好品难求,我觉得也就不必苛求,例如劳力士最早几款Sub,像6200或稍后些的6538。

同为Sub,古董6538和现代14060/14060M都是好表,我都喜欢,显然我更喜欢6538。毫无疑问,6538的价值远远高于14060,哪怕品相远远不如14060。

对于14060,我的期望是任何一只值得入手的14060都该是近乎全新品相,95%以上,不然不要。明摆着市场上14060多的是,也不贵。要,就要品相完美的。

对于6538,80%的品相我就觉得很好了,当然品相级别越高越好。至于打分标准,因人而异,我这里想说的主要意思是6538我可以接受不完美品相。完美品相的6538基本看不到,如果真碰到了也是天价,或无价,我也买不起。当然不是也不该因为买不起才退而求其次,而是6538这一款80%的品相真的就足够好了。

用途

所谓具体分析,其二是看买来表做什么?

如果是纯收藏,应当尽量要完美品相。一分价钱一分货。稀有表款好品相,买的贵,以后哪怕卖掉也贵,不会白花钱,假如买得对卖得好,甚至可能赚钱。

如果佩戴为主,或半藏半戴,我觉得就没必要过分追求100%品相。盘面一定要好,因为那是天天正面看的,而且即使长期正常佩戴也不应该受损,所以你和下一个买家的正常期望都一样,必须是好品相。至于表壳,既然总是要戴的,那么总是会有磨痕的,年代久的也难免会打磨过的。轻微磨损,用最轻微抛光打磨即可消除痕迹,无损品相。如果心里有新表情节却又买二手表,不妨买来后即刻送去维护,最轻度打磨一遍外壳(只能去除最轻微的那些与衣服摩擦生成的细如发丝的正常磨痕,但粗一看就如同新表了)。我有一友买表十分挑剔,买来二手表必定送去原厂维护,去掉原来主人的“气味”,然后放开来戴,戴出自己的痕迹。 可以看出,其实他并不是那么在乎表壳品相,他真正在乎的是拥有的感觉。

不过有的表,不管什么用途,表壳不好的一律不要,说回来还是跟具体表款有关。例如PP 5004。那么贵的表,都已经花那么多钱了,咱决不能在品相上省钱。5004这种表,主人大都是十分爱惜的(少数大爷例外),手里大都也有的是表,不缺表戴,再说5004那么厚而小,戴起来也不会多舒服,总而言之,一只二手5004应该没戴过几回,更不会打磨过多次以至棱角模糊,品相应该是近乎完美才正常。又如PP 570、3448、3450,都是硬朗壳型,好品是必须的,不然味道尽失。
                                                              
原装度

这一部分罗嗦一些。

好品相的隐含意思首先是真品。不言而喻,不是真品,再好的“品相”也没多少价值。古董表,有的真伪难辨,或真伪参半,或更常见的,不算掺假但非100%原装。而后者(非100%原装),又大致分为两种情况:部分部件由原厂后换,部分部件由第三方后换且非原厂生产。

原装部件和原厂部件有区别。原装的自然是原厂的,原厂却不一定是原装的。

古董表,最要紧的是原装,然后再谈品相。其实两者本来就不可分,品相打分的一部分就是原装度(所以前面说,好品相的隐含意思首先是真品)。这里单独分开谈原装,实在是因为原装太重要。

其实以前不是现在这种风气,那么在乎原装。以前常有人翻新表盘表壳,没那么多忌讳(这也是为什么古董表很多被多次打磨)。但现在人都精了。原装当然好过翻新,哪怕原装看起来破相。因为我随时可以翻新,但翻新过了我可再也回不去原装了。说穿了就是这个道理。

原装又好品,这才是真正的好。

其实一只表并不一定要100%原装,还是要看具体表款。还是用古董劳作例子。首先,绝大多数的运动劳,机芯部件都不是多么重要,本来就是大批量标准件,也没有流水号,随时更换都不是问题。更换当然要原厂部件,事实上十有八九也很容易换到原厂部件,别说劳服,就是市面上也多的是。其他牌子当然不都是这样,例如PP,机芯一是一,不能含糊。

不管是劳力士还是PP,最关键的是面壳一定要原装。大多数的古董表,价值最高的是表盘。比较极端的例子,劳力士迪通拿Paul Newman和PP珐琅面2526(不是珐琅面的2526,面盘也很值钱,但比重没有珐琅盘那么大;珐琅面有一丝裂痕就是大问题)。面盘,也是最难复制及做假的,又是相对最容易看出是否原装的。我个人对于品相的要求,第一是看面盘,不但要原厂面盘,而且一定要原装面盘,而且一律要上上品。第二,壳要原装 -- 这里说的壳比较笼统,包括密底底盖,因为型号和流水号都刻在上面(外壳表耳之间或底盖内侧,还有的特殊编号刻在底盖外侧) -- 品相视表款而定,总的来说我的要求不如对面盘那般苛刻(对此我常做自我检讨,因为把关不严)。例如劳力士5514,那是工具表,潜水员常年海里戴着作业,表壳有磨损显旧是正常的。存世的5514,原装的,绝大多数都不是完美品相。如果碰到一只崭新的5514,我反而会格外小心。

指针、表圈、表把、表镜尽量也要原装,但相对面壳要求可以降低。事实上,运动劳换表圈或表镜玩,也是资深玩家一种玩法,就跟换表带一样平常,记得把原配留着别扔就是。-- 顺势插入一条普遍结论,不管人或物,原配总是重要的。 -- 指针最重要的是和面盘老化色调一致相符,不然一新一旧,实在不顺眼,而且立刻自曝表品(抑或人品)问题。

其实说开去,面壳是否真的100%原装也不重要,拼装也是可以的。最典型的,一只原装面和一只原装壳分别来自两只原装表,表壳型号与表盘一致、表壳流水号对应年份与表盘老化程度一致(这些都是最起码的),拼凑在一起其实不是100%原装,但只要看不出任何破绽,在我眼里,以我个人标准,那就是原装的。可不是吗?你拿这样一只拼装表给任何专家看,谁都看不出问题,那不就是没问题嘛?这只表任它在市场上怎样流通,价值都自有保障,和真正原装一样的价钱,没什么好担心的。这种情况,在古董劳尤其多见。

题外话(其实是切题的话),为什么老是用古董劳作例子?原因是劳力士产量高,偏偏价钱也高,于是市面上真真假假的古董劳也特别多。好比水面辽阔同时深不可测,鱼龙混杂。古董劳搞得定,同样的眼力和类似的手法,看其他牌子的表应该也不大会走眼(当然各家具体细节永远是各不同)。我坦白承认自己什么都搞不定,所以要不断虚心学习。对我来说,学习和探究的过程正是玩表的快乐当中最有意思的一部分。

不断学习之一例,现在不但新表都玩高科技,连古董表也玩高科技。我对前者那类新款多半没兴趣,但古董表玩高科技,那就必须打起精神。现代科技日新月异,表壳做新已不再是一件天大的难事。如今市面上一些古董劳,壳体状态极佳,我感觉,以后这样的表会越来越多。这要感谢一门新技术,所谓laser welding(我不知道中文正式译名,暂且偷懒直接用英文)。好几年前第一次听说这技术,是朗格提供的维护服务中有一项,可对现代朗格任何铂金款采用laser welding作修补,比如表壳撞出一个大坑什么的,保证结果完好如初。当时的说法是铂金材料遭受撞击或摩擦,只是产生部分“移位”,总体质量并未减少。Laser welding相当于重新移位,把移走的金属再填回原来的位置。那时朗格这项服务只限于铂壳表,而且只能送到德国总部去做。几年过去,显然这项技术又有了发展进步,大概成本也降低了不少,如今也可用于K金和钢,反正被一些古董表玩家商家用上了。不同之处,破相的古董表,以前被打磨多次丢失了好多分量,首先要补上相应分量的原材料,然后一起做welding。效果据说是非常好,专家用肉眼和目镜都看不出端倪。又据说如果用专业仪器还是可以测出蛛丝马迹,因为经过welding的那些金属原子之间的结构有变化。是否如此,我不懂。即使如此,以后是否技术还会再进步臻至化境,也难说。

且不说还有尚处萌芽的3D打印技术...

从买家角度看,这样修补过的外壳至少比原来破相要入眼,好事一桩。只要心里没疙瘩,别人看不出,欣然接受就是,但也要多个心眼,别为这类表多付出太多的钱。

面盘当然也可以做手脚,比如“烤”黄,但要大规模做手脚难度就很大,而且必须照顾到诸多细节。例如Comex盘, Logo(Rolex和Comex)和其他文字每个字的字体、位置、颜色,盘面的颜色,夜光刻度的原料和颜色,整体及各部分做旧的效果,都必须像天文台表那样精准,不然经不住行家一再细察推敲,迟早要露馅。

原始又好品的古董劳当然有,例如去年12月佳士得纽约拍出的一只红金6062(含佣590500美元),面壳完好无缺,线条棱角分明,但外壳氧化严重。这其实最好了,比起近乎崭新闪亮的状态更让人放心。(当然,今后也不能排除有人多个心眼特地也做旧表壳。)

最后一点,现在大家都重视附件。所谓盒证齐全,其中证书自然更重要。我觉得对此也要适可而止。大家看重附件,其实就是看重原装真品的证明。说到根本,越是稀罕好品的古董表,越是要看它的身世来历,所谓Provenance是也。盒证是身世来历的一种证明,但不是唯一证明。有证自然比没证好和值钱,但有证也不说明所有问题。举个极端例子,一只Paul Newman,附带最新的劳服维修卡,严格说来,它只能证明此表的表壳属真,至于表盘是否原配甚至真假与否,则完全是另一回事。而Paul Newman的最大价值正是在于表盘。Comex、Mil Sub这些高端古董劳也如此,都是盘最值钱。

这一点,古董劳有其特殊性,比如6239/6240/6241/6263/6264/6265 Paul Newman和普通版型号流水号都没区别,唯有表盘不同,差价却巨大。5513 Comex,5513 Mil Sub和5513普通版也是类似情况(5513 Comex表壳不同,有HEV;5513 Mil Sub指针表圈不同,但也有普通版的针圈,不可一概而论)。其他品牌虽然也讲究版本,但差价不至于这么大,相应问题也就少些。例如PP 2499,不管什么版本,首先是2499,而任何版本2499想造假,那可就难多了,从里到外得一起来,有这本事不如自己创个新品牌得了,光明正大地站着挣钱。

相对于古董劳,其他大多数品牌的手表原装度判断要容易得多。所以最好还是玩古董PP,前提是有足够财力。

再谈表款

喜欢完美品相是人之共性。完美品相不但带来收藏拥有的愉悦,也关乎收藏拥有的价值。

品相决定价值,但显然不是唯一决定因素。

我以为一只表的价值首先在于表款,最终在于品相,两者都是决定性的,但逻辑上有个先后的问题。前者是有关这个表款所有单只表的总体评价,后者是有关这个表款具体一只表的个体评价。至少就我而言,喜欢一只表,首先是喜欢这款表。而是否喜欢一个表款,与单个个例的品相好坏无关。放在市场这一群体环境里,一个表款不受追捧,表的品相再好,也没什么稀奇。一个稀罕表款,品相差点,还是值钱的稀罕物。当然也必须看到,有的稀罕表如2499、5004,品相不可能不好。

废话一句,但还是忍不住声明一下:我的意思当然不是玩表要看别人眼色,大家追捧什么我也追什么。虽然说一只表值多少钱也许会影响你喜欢它的程度,但值钱归值钱,喜欢归喜欢。本篇只谈价值,有关在下个人喜好请移步赏阅前面几篇博文。

什么样的表最受追捧?或者换言之,何谓表款的价值?我以为在于强大的品牌、相对的稀有度、经典的款式、独特并醒目的外观,四者缺一不可。前面一篇博文,5514删节版,对此泛泛论过。这里特别要说明,所谓稀有是相对的。许多牌子,孤品也没用。有的牌子某些表款,100只就是极其稀罕。当然,再厉害的牌子,也不是任何一款稀少的表就意味着高收藏价值。比如PP,最有价值的PP都是相对极少同时又具有鲜明及经典PP特征的那些款式。这种表,一定有历史,有典故,有故事,有设计,有技术,正是所谓“重要”的表,够得上重量级。

“重要”的表,是个重要的概念。你看三大拍卖行的表拍,常常标题Important Watches,并不是随便找来的敷衍词汇。

表款价值先于个体品相价值,再具体举例:PP 2526。分析一下,PP是大牌,2526相对稀少但以PP而言也不算很稀少(特指黄金款),2526款式经典又特别(历史,珐琅盘,等等),所以就有足够多的人喜欢并想要拥有,于是就有较高但不超高的价值。这一点本身与品相无关。作为一款简单小三针,2526的平均价格相对比较高 -- 我相信以后只会更高。即使一只2526珐琅面略有破损,还是可以值正常价的一半,即使如此可能还是比另一只其他品牌某个款式完美品相的小三针自动表(例子很多)更贵。所以我觉得,就客观价值而言,具体表款先于品相。这并不是说品相在后就不重要,恰恰相反,品相是单只表价值的最终决定因素。同样款式和年代的2526,品相好的肯定更有价值,这是必然的,永远是真理。

当然,能够拥有最稀罕(又最喜欢)的表款+最完美的品相,那肯定是最好啦。有心入手这样的表,需要三个条件:财力、机遇/耐心、科学家兼考古学家的严谨细致。最后一点很必要,因为必须确切弄清楚表的原装情况和来龙去脉。其实以上这三个条件都可以用钱来摆平。关键是找对卖家,要么资深大藏家,要么顶级大表商,最好两者合一,总之要实力雄厚信誉一流。这比盒证齐全更管用。

小结

对品相的追求是无止境的,也是必须的,但有的时候只能面对现实,适可而止。归根结底,还是要练就好眼力,量力而为,看货出价,该出手时就出手,切实做到稳准狠。

146#
 楼主| 发表于 2013-1-2 16:15:08 | 只看该作者
ninjyapig1977 发表于 2012-11-25 18:24
报告,我是一名忠实的“针扣主义者”!!!

什么扣都不重要,舒服就好
145#
发表于 2012-11-26 10:24:22 | 只看该作者
nomorewatch 发表于 2012-6-13 08:49
杂录7:
我一般偏爱针扣,但也不排斥折叠扣。

报告,我是一名忠实的“针扣主义者”!!!
144#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8 03:44:21 | 只看该作者
到现在为止,我说的都是原装表,在这个前提下论稀有、品相、等等。但现实世界里除了原装表,还有拼装表,其中又分两类,一为全部原厂部件但可以看出非原装,一为部分非原厂部件以至全部部件非原产 -- 最后这种就是彻头彻尾的假表了。现在的古董表收藏界,对于原汁原味极为看重,这和十几年前相比有很大变化。后果之一,正如低调兄所言,无论品相如何,拼装表的价值低于原装表。

其实在原装表和拼装表还有一个灰色地带,那就是实际上的拼装表但却没有破绽,即使让专家来细看。例如简单化来讲,古董劳,把两只同一年份同一表款的真表拼装,取一只表的好壳和另一只表的好盘面(包括针面,各部分老化色调全部一致相符),附带第一只表的证书,结果无懈可击。这种表,我就当作原装表来对待。既然看不出任何问题,所有细节过关,没有异议,当然就是原装表啦,就值原装好品的价值。你能拼装到这个地步,是你的本事,我照单全收,公平规则。当然,更多见到的情形是,拼装水平有限,考虑不周,结果破绽百出,弄巧成拙,还不如原来破烂品相的原装表值钱。

当然,也不必完全抵制拼装,尤其是某些不大重要的部件,例如表镜。至于表带就不必说了,随时可换。毕竟是玩表,只要无伤大雅,小范围里拼装也是一种玩法,不影响表的价值。


我觉得对原装的追求是对古董的最大尊重。例如Comex,本是工具表,不完美如新才是正常。既然喜欢Comex,也就隐含了对工具表的喜爱(哪怕自己根本不会潜水)和那段历史的入迷,自然能接受外壳品相不够完美这一事实(但盘面还是要认真把关)。如果碰到一只库存级的早期Comex当然好啦,只要身份无误有文书为证,表本身又没有任何疑问,自然是高价。
143#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8 03:43:37 | 只看该作者
说到稀有度和品相,一个是有关一个表款所有单只表的总共数量,一个是有关一个表款具体一只表的状态。两者在不同层面,同时也分两个角度看待。一是主观个人喜好,二是客观价值及金钱价格体现。我的看法如下。

首先关于主观个人喜好,不管什么表,任何一只单独的表,天经地义,每个人都喜欢好品相。不同的只是,有的人只要完美品相的表,有的人可以在品相上将就一些,而将就的程度又视人视表会有不同。另一方面,一只稀有的表,并不是人人都喜欢。即使喜欢稀罕表的人,恐怕也不是每只稀有的表都喜欢。简单结论,喜欢好品相是人之共性,喜欢稀有要看具体个例。

不过,我们喜欢一只表,我以为首先并不是因为品相好。这世上好品相的表多的是,且不说任何一只新表,二手表都很多,显然我们不是每只都喜欢。至少就我而言,喜欢一只表,首先是喜欢这款表。而是否喜欢一个表款,这与单个个例的品相好坏无关。至于有哪些因素使得一个人喜欢某一个特定表款?那就难说了,具体表款具体分析,但笼统来说,稀有度有可能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

其次客观市场价值,还是具体举例。比如2526,客观价值,是2526这个表款好,大牌,相对稀少但以PP而言也不算很稀少(特指黄金款),经典,特别(历史,珐琅盘,等等),所以就有足够多的人喜欢并想要,于是就有较高但不超高的价值。这一点本身与品相无关。也就是说作为一款简单小三针,2526的平均价格相对比较高。即使一只2526珐琅面略有破损,还是可以值正常价的一半,即使如此可能还是比另一只其他品牌某个款式完美品相的小三针自动表(例子很多吧)更贵。所以我觉得,就客观价值而言,具体表款先于品相。这并不是说品相在后就不重要,恰恰相反,品相是单只表价值的最终决定因素。同样款式和年代的2526,品相好的肯定更有价值,这是不言而喻的,永远是真理。

那么就表款而不是单只表的价值来说,什么样的表款有较高价值?难说,具体表款具体分析,但笼统来说,稀有度一定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尽管不是唯一也不是首要因素。而同一个表款,不同品相的单只表价值差异有多大?是双倍差价还是近乎无价?恰恰在于好品相的单只相对数量,也就是好品相表在这一表款内的稀有度。为什么完美品相的8171比一般品相的8171贵许多?正因为前者才叫真正稀有。
142#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5 01:08:04 | 只看该作者
稀有加好品,这是高端藏表的必要条件。最近和一位意大利表友聊表,他说在那里的古董劳圈子里,现在和将来任何红火款式都会如此。这也是几年前古董运动劳一路窜红时的现象。这个时候,常见款式也会一路跟上,但涨幅会比那些带头羊小许多,长期也注定高不到哪里去。
141#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4 14:13:20 | 只看该作者
关于稀少与品相,我相信大家共识是同等重要。除了文物类或具有特殊历史意义的表,如圣雄甘地那只破损真力时怀表或曾参与007电影拍摄的那只海马,最终决定一只表尤其是古董表价值的是品相。但若咬文嚼字,对于许多玩家藏家来说,最先决定一只表具有多大吸引力或多少价值的则是稀有度,或者更确切说--具体表款。有的表,品相再好,也没什么稀奇。有的稀罕物,品相差点,还是稀罕物。(当然必须看到,有的稀罕表如这次2499/100P这种,品相不可能不好。)所以我很认同低调兄说的,玩来玩去,到了后来就是玩个*少*字。在许多人眼中,的确是稀少第一,品相次之。其实两者同等重要,但非要排个先后,我更看重稀罕度。

我试着把自己的感觉(很可能不对)总结了一下,这具体表款,具体落实就是强大的品牌、相对的稀有度、经典的款式、独特并醒目的外观。说来话长,简短解释一下,所谓稀有是相对的。有的牌子,孤品也没用。有的牌子某些表款,100只就是极其稀罕。当然,再厉害的牌子,也不是任何一款稀少的表就意味着高收藏价值。比如PP,最有价值的PP都是相对极少同时又具有鲜明及经典PP特征的那些款式。这种表,一定有历史,有典故,有故事,有设计,有技术,正是所谓“重要”的表,够得上重量级。

当然,玩么,还是喜欢为主。因为喜欢才玩。其实没什么矛盾的。真喜欢某个牌子,十有八九是喜欢这个牌子的经典特征。具体落实在具体表款,自然是经典款式。若碰巧这一款数量稀少,只会更想要吧。如果这个牌子很牛,普通人之常情,大概也会更喜欢吧。
140#
 楼主| 发表于 2012-9-12 08:22:25 | 只看该作者
现在玩表圈子里普遍钱味过重,少了许多趣味。当然各人有各人的玩法。说到OMEGA,ROLEX,许多这两个品牌的收藏大家当年一只只珍品收进的时候,凭的是对表的执著热爱和眼力,如果一味以钱为重,不会有今天的成就。
139#
 楼主| 发表于 2012-8-17 01:43:51 | 只看该作者
Kari Voutilainen的Observatoire和Chronometre 27告诉了我们什么?

这两款天文台表告诉了我们许多事情。

其中一件事: 一流的古董机芯永远是一流的。



Observatoire机芯,基于Peseux 260


Chronometre 27机芯,基于Longines Caliber 360


138#
 楼主| 发表于 2012-8-17 01:42:22 | 只看该作者
表界奇才Ludwig Oechslin一向闲不住,最近又做了一个新品牌,叫Ochs und Junior。这名字童趣十足,原来是他儿子起的。德语中Oechslin姓氏的原意是小牛,Ochs und Junior直译就是小牛和儿童,倒也别有一番意味。

既然和儿童有关,当然要做儿童表。这个新品牌一问世,就推出了一款儿童表,Settimana Junior。Settimana是意大利语,“星期”的意思。这个表款的名字直译就是儿童周历表 -- 当然,这么叫就太干巴巴了,Settimana Junior这名字才叫别致,对得起这只表。




图片来源: Oechslin个人博客
http://ochsundjunior.blogspot.com/2008/12/settimana-junior.html

Ludwig Oechslin的哲学就是简单即美,用最简单的设计去实现复杂的功能才是优雅的设计,他绝不为复杂而复杂。我很认同这种哲学,当然,也不排斥另一个极端,比如用很复杂的手法去实现最简单的功能。只要做得漂亮,我都喜欢。例如这只儿童表,我就很喜欢,尽管不会买来自己戴。

Ludwig Oechslin的实用哲学不但体现在他的机芯及外表设计,也反映在他具体实现的动能上。例如儿童表的功能需求就和成人表不同,对于上班族的成人,每天是星期几很清楚,一般不用看表就知道,但日期却不一定记得清,因此日历很实用。而作为学龄儿童,除了时分,最重要的是要记得今天是星期几,糊涂的孩子常常会忘记,所以周历更有必要。很少见到手表单单有周历却不见日历,第一次看到这款Settimana Junior的时候也有点奇怪,稍微想了想就很明了了。


137#
 楼主| 发表于 2012-8-17 01:39:50 | 只看该作者
喜欢一只表的最具体的体现,就是把那只表买来。真金白银之说,我觉得就是这个意思,很认 同。子弹有限,在这样的限制下,怎么买回自己真正喜欢的表,这是一个问题。我对待这个问题,自己也觉得太严肃认真,不够潇洒(也是没办法,物质决定意识么,购买力决定购买行为),但好处(也是坏处)是我不折腾,买表都是一步到位,也从不会考虑替代品。好在大多数自己喜欢的表都还能承受得起,所以要做的就是在里面做个排列,一只一只慢慢买。另外一些对我而言太贵的表,一时买不起就不买,但不会忘,慢慢存钱,看机缘,也许将来哪一天就买得起了。

另,玩表的快乐,绝不是仅仅纸上谈兵能获得的,要有真金白银的代价和回报享受过程。但如果从来只能受限于自己手上的几只表,那么玩表的快乐也太狭隘了。说到底,还是中庸之道,不必走极端。
136#
 楼主| 发表于 2012-8-17 01:38:36 | 只看该作者
我最尊崇的当代制表大师有两位,George Daniels和Philippe Dufour. 两位大师在我心目中排名不分先后,并列第一. 他们两位互为好友,惺惺相惜,制表理念却有很大不同--当然你也可以说本质上两人是一致的,都是将机械表做到极致,无以复加,无人可以超越.

以我个人肤浅感受,两人理念不同之处是George Daniels更专注于创新,因而才有了划时代的同轴擒纵. Philippe  Dufour则完全继承传统,力主将Vallee de Joux传统制表艺术再现于世. 此外,George Daniels力求完全个人手工制作,他的那本Watchmaking专著堪称业界圣经,为每一位有志者必读必修. 相比之下Philippe Dufour潇洒一些,他侧重机芯的制作,精益求精,耗时费力,大都亲自而为,而露在正面的表盘则豁达外包搞定.


两人制表风格上的不同则比较明显.George Daniels是英式,Philippe Dufour是瑞(士)式. 都是老派,完美的古典主义. 但真要说起来,我更醉心于前者,特别是其表盘.


说了这么些,我的意思无非是,George Daniels和Philippe Dufour的表,在我最想要的手表之列,而且是在最前列. 很幸运,我总算拥有了Dufour的Simplicity (题外话,我觉得Dufour至今三件作品已经完美,到此画上句号最好--自问如此想法未存私心). George Daniels的任何一只表,无论怀表手表,都是我的终极梦中表. 他一生只制作了37只表,每一只都是孤品. 此外,以他名义出品,实为他唯一徒弟Roger Smith制作的手表还有上世纪末限量50只的Millennium以及今年宣布的Co-Axial Anniversary.仅此而已. 尽管这两个限量款严格意义上不是George Daniels的个人作品,但已足够强大.至少在我眼里,Co-Axial Anniversary是2010第一. 相比Millennium,我觉得Co-Axial Anniversary更值期待(此表只是今年宣布,第一只预计明年交付,所以严格地说不属于2010出品,但我不管那么多了,呵呵),机芯应该更棒. 想想看,任何人在有生之年有可能得到一只印着George Daniels名号的新表,这恐怕是最后一次机会了.


特此祝贺多达39人(谁知道,也许谁一人订了好几个指标)的Co-Axial Anniversary未来表主. 我想说,你们的子弹,是飞对了地方.



135#
 楼主| 发表于 2012-8-17 01:36:34 | 只看该作者
George Daniels的任何一只表都是我的梦想。OMEGA的同轴,我从来没有兴趣。

完全是两回事。

134#
 楼主| 发表于 2012-8-17 01:33:23 | 只看该作者
纸上谈兵也好,真金白银也好,喜欢就是喜欢,真心喜欢就好。

Philippe Dufour的三件作品,每一件我都超级喜欢。



Grande Sonnerie


Duality


Simplicity 34mm 红金 白漆面 罗马数字刻度 宝玑针

图片来源: Fondation de la Haute Horlogerie
http://www.hautehorlogerie.org

除非意外发生,前两件作品将永远是梦中表。Simplicity离现实近很多。


Simplicity的款式不少,我总觉得首选应是一对:37mm铂金guilloche玑镂银面 + 37mm红金白漆面。但大多数人包括我只会买(得起)一只,这种情况下我的首选是37mm白金guilloche银面。


大概网上最有名的一张Simplicity照片,SteveG的37mm铂壳guilloche银面:




图片来源:
http://www.ninanet.net/watches/others08/Mediums/mdufour.html
133#
 楼主| 发表于 2012-8-17 01:32:27 | 只看该作者
绝对值的贵是很现实的,没有办法。几万美元一只表,当然贵。

相对值的贵,则是个人的主观判断,每个人感觉可能不同。也许换个角度看,就不觉得贵了。首先独立制表人的人工成本高,手工好,其次利润也不可能和那些大牌子一样的高,所以总体价格还是挺实在的。论品牌,虽然没法和大牌比,但如果买大牌是冲着与众不同而去,那么显然独立制表人比大牌更小众,更有个性。论售后服务保养,其实不论哪个大小牌子,得看具体牌子,有些小牌子的服务比某些大牌好得多,更有人情味。而且不论品牌,有些表,到了一定年份,并不一定非得送回原厂维修,如果当地有一位很好的制表师傅(重申:很好的制表师傅),也可以自己解决。再回头举例说表的价格,许多人说Simplicity贵,我觉得不然,除非你说同等价格的PP也贵。拿Simplicity与任何一只同样价格的现产PP比,我觉得Simplicity的价格更有吸引力。尽管Simplicity只有最简单的时分秒功能,但就像没法拿机械表和石英表相提并论性价比一样,一只好表的价值首先并不在于它的具体功能。
132#
 楼主| 发表于 2012-8-17 01:31:32 | 只看该作者
Lang & Heyne的表比Lange更多体现德国制表传统。打个比方,Lang是把手表当作怀表来做,是为正统古典主义。Lange则是更多的在传统之上创新,引领新一代潮流,可谓新古典主义。

Lang的表古典味十足,手工味也很浓,极具个性,但搭配服饰也要相应考究,另外Lang的表大都是44mm表径,偏大。

131#
 楼主| 发表于 2012-8-17 01:29:55 | 只看该作者
昆仑的金桥和雅典的奇想,非常好的例子,都是真正意义上的现代设计。我个人觉得Freak的美学够得上划时代,极具震撼力,而且来得正是时候。金桥是前辈,可惜来早了点,正是机械表一片惨淡的年间。
130#
 楼主| 发表于 2012-8-17 01:29:30 | 只看该作者
古典和现代,古董和新作品,并不互相矛盾,我都喜欢,但一定要够味道。

玩表当然是可以避免交学费的,只要够理性。


试着回答正题,独立制表人的钟表设计有多少是真正意义上的现代设计?笼统很难说。大部分的钟表设计都是传统的,但创新的当然也有。例如Vianney Halter的Antiqua,划时代的作品,无论外观设计还是机芯技术,都极为前卫创新,即使到了今天,各种稀奇古怪的手表早已充斥市面,依然没有从根本上超越Antiqua的作品。再如Franck Muller的Crazy Hours,虽然技术原理并不复杂,但其内在思想却是革命性的。此外他的早期各款陀飞轮,将陀飞轮放置表盘正面,也是反传统而行,由此方掀起手表的陀飞轮热,这种设计具有相当的技术难度。如今陀飞轮泛滥,物极必反,人们开始厌烦那些花哨的表盘,转而推崇陀飞轮置于表背的设计,如PP, Laurent Ferrier,许多人推崇它们的低调,其实它们无非就是传统经典,你可以说他们坚持传统,但并不完全是刻意低调。呵呵,说远了。

129#
 楼主| 发表于 2012-8-2 11:04:39 | 只看该作者
shenzhen2020 发表于 2012-8-1 11:54
忧国忧民呀!

何出此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公司简介|隐私政策|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名表通 | www.watchlead.com ( 粤ICP备14096658号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2364

GMT+8, 2024-6-26 06:07 , Processed in 0.099855 second(s), 4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8-2015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