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广州流金岁月钟表维修 13925124671
打印

[运动之芯] 浅谈马式擒纵

[复制链接]
427426

   发表于 2013-1-12 15:15:0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chlogan 于 2015-2-5 17:50 编辑

“比比谁更厉害”对于钟表擒纵而言其实是个很有争议性(或者说刁钻)的议题。船钟上用的那种冲击式擒纵在实验室那种静态环境(或者同等类型的环境,譬如带有水平仪的船上)能够发挥出近乎完美的水平,但是却非常不适合怀表。(因为怀表面对的环境对于那种冲击式擒纵还是太复杂了,尽管比腕表好得多)
所谓的瑞士锚式擒纵(或者马式擒纵)之所以能够成为今天(包括19世纪后期在内的近代)成为主流,只是因为它在实验室环境和实际使用环境中的平均性能是最佳的(当然,这种擒纵也经历了整整几个世纪的改良),而且便于批量生产和调校。更何况这种擒纵即便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损伤和劳损也能够照常运作(更准确地说,具备了超负荷运行的能力),所以,马式擒纵倍受青睐。
来自德国的制表大师戈斯曼(M. Grossmann)曾经写过一本名为《有关马式擒纵的理论与实用论文》,这份文章应该能在专门的图书馆甚至公共资源处获得(譬如说免费下载),这本书专门记载了马式擒纵的应用和技术改良方案。
自马式擒纵诞生以来,来自英国和瑞士的大师们马不停蹄地进行改良此擒纵的实验,实际上就连丹尼斯也做过类似的实验,这使马式擒纵在技术进步上更臻于化境。
值得一提的是,现在的瑞士马式擒纵最起码具备以下特点:
1. 直线式布局(就擒纵叉而言)
2. 擒纵轮能量的释放和传递分开进行,齿形也改良了(自然擒纵和某些冲击式擒纵是同步进行的)
3. 擒纵叉叉石清晰可见(19世纪至20世纪初德系马式擒纵叉的叉石是隐蔽式的)
4. 双圆底盘(防止卡壳)
直线式布局提供了校正操作时最好的视野(对校表师而言),而擒纵轮能量传递和释放过程的分开则给予了擒纵本身良好的抗造性(起码能够承受一定程度的干扰而不卡壳,英式擒纵多半带有这个问题),改良后的齿形更是帮助回避了擒纵受外力干扰的问题,英式擒纵轮的那种棘轮或者点式齿形对外力干扰非常敏感。另外,现有的马式擒纵轮所用的那种齿形貌似源自宝玑的设计。
另外,叉石可见度涉及到它们是否可以被再次调整的问题,在调整擒纵叉的时候校表师会通过给叉尖表面加热的方法使叉石变松从而使调校工作变得更容易。 在调校英国表的时候就难多了,叉石必须被完全从擒纵叉移除。
双圆盘这种设计是瑞士钟表技术发展中最有实用性的设计之一,好处在于缩小擒纵活动的收放范围和半径,节省能量;不好的地方在于,擒纵的末端负担加大,而且降低整个系统的工作效率。因此,只装备单圆盘的机心往往在竞赛中夺魁(因为在静态环境中单圆盘结构更有优势)。单圆盘的优势和劣势跟双圆盘恰好相反,安全性和可靠性上远没有双圆盘好,但是系统效率高。美国铁路表普遍装备双圆盘是因为厂家相信这种结构更适合复杂多变的铁路环境。
这段历史曲折,复杂得超出很多人的想象,幸好相当一部分资料记载得相当翔实。
接下来再说说别的:
戈斯曼(Grossmann)的理论非常优秀而且易懂,更何况他的著作可获得性很高,但是对于“瑞士马式擒纵”这一名词的诞生年份可能存在缪误(原作说是1869年,实际上应该是1890年代)。 Kemp的“英式芝麻链马式擒纵表”(The English Fusse Lever Watch) 一书中也有很多有关马式擒纵进化史的内容而且在年份上更精确,这本书很珍贵,但值得去找。
除了瑞士擒纵,最常见的擒纵无非就是丹尼斯的同轴擒纵,UN的双向擒纵(已经没有应用在新款上)和AP的罗宾擒纵(只用在本品牌的顶级表款上),这些另类的擒纵估计不会有太大的作为,毕竟它们的应用范围和时间不如马式擒纵,而且是否成功还需要历史证明(在机械钟表饰品化,奢侈化大行其道的今天,估计这些擒纵的用武之地也就是制造噱头和配合所谓文化宣传而已。)此外,这些擒纵大多数充其量只是马式擒纵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变种而已(双向擒纵除外)。
此外,筒式擒纵(Cylinder),美式复式擒纵和英式马式擒纵在19世纪结束后还苟活到了二战结束以后,但都是以小批量生产的形式延续自己的生命。值得一提的是,格拉苏堤风格的马式擒纵(叉石为嵌入式)直到今天还有品牌生产,只是非常少见;而马式擒纵的另一种变体——狄龙擒纵(DeLong Escapement)除了被应用在麦因塔的表款上,则被用于某些伊利诺斯和波尔表的款式中(详细款式型号不详),最后被应用在大批量生产的天美时(TIMEX)表款中。

26条回复

返回列表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3-1-12 15:50:4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chlogan 于 2015-2-5 17:51 编辑

非常喜欢看关于擒纵的话题。老兄辛苦![/quote]
你们喜欢就成,我的资料库里还有大把没有翻译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3-1-13 11:22:40 | 显示全部楼层
六九二 发表于 2013-1-12 00:05
每一种擒纵方式应该都各有性能和工艺上的优缺点,和品牌一样,具体还是要看哪一家可以把各自的擒纵方式在工 ...

这话对路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3-1-13 11:25:19 | 显示全部楼层
混江龙 发表于 2013-1-12 03:16
nomorewatch 兄弟对论坛贡献重大呀,很好的资料。

我可真算不上贡献巨大,语录是把别人的东西凑到一块,费的是时间和头脑;近来发的几张技术帖其实是翻译别人的资料,虽然很费时间和头脑,但终究是别人的。其实拿得出手的,也就是那份有关奇想的帖子了。
5#
 楼主| 发表于 2013-1-14 09:38:10 | 显示全部楼层
OHSEAL 发表于 2013-1-13 06:27
马式擒纵被长期看好有道理的.

就是因为这篇文中所说的这些原因?
6#
 楼主| 发表于 2013-1-14 09:38:53 | 显示全部楼层
nbyzw 发表于 2013-1-13 17:35
透彻,辛苦了!

马式擒纵的进化史和技术改良还有很多相关资料,我这里只是冰山一角,算不了什么,大家看看就是了。
7#
 楼主| 发表于 2013-1-14 11:46:27 | 显示全部楼层
总理表 发表于 2013-1-13 00:09
学习来了

发表一下自己的意见吧,除了秦老师和谭老师,你就是这方面的高手了
8#
 楼主| 发表于 2013-1-19 01:08:14 | 显示全部楼层
chn6 发表于 2013-1-12 04:11
我喜欢。。

既然兄长是技术方面的人才,就多讨论一下,多阐述一下自己的观点嘛!
9#
 楼主| 发表于 2013-1-20 09:44:53 | 显示全部楼层
酒精中毒 发表于 2013-1-18 17:35
学习

以后有什么帖子要我翻译或者整合的,私讯我就是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公司简介|隐私政策|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名表通 | www.watchlead.com ( 粤ICP备14096658号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2364

GMT+8, 2024-11-1 07:28 , Processed in 0.149714 second(s), 3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8-2015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