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表通

标题: 对瑞士杠杆擒纵的叉石修改(应该能更高效率) [打印本页]

作者: 如云如雾如烟    时间: 2016-4-22 12:38
标题: 对瑞士杠杆擒纵的叉石修改(应该能更高效率)
本帖最后由 如云如雾如烟 于 2016-4-30 16:05 编辑

          前段时间对冲击擒纵的修改,克服了冲击擒纵的敏感问题,使冲击擒纵与杠杆擒纵一样耐操,因为在手腕位不太适宜单脉冲,逐渐使去兴趣。
       今对瑞士杠杆擒纵叉石修改,应该说这种修改,会使补充给摆轮能量时更高效率,由于缺口的存在,有敲推的意思,同时也降低了传冲前的磨蹭,由于叉石与擒纵齿都在运动,有可能卡在缺口的问题,现补充一个图。按理说这样会更有力的推动叉石,叉瓦石在接受推力时,叉身己转动了一定角度,这样会使力接受时更顺畅,杠杆擒纵这种传冲更象是在弹动摆轮圆盘钉。望大家讨论和斧正……,上图,特此申明:《此系本人原创,转载或使用,需得到本人同意,违者必究》




image.jpeg (81.04 KB, 下载次数: 33)

image.jpeg

image.jpeg (104.54 KB, 下载次数: 33)

image.jpeg

image.jpeg (82.32 KB, 下载次数: 37)

image.jpeg

作者: 如云如雾如烟    时间: 2016-4-22 12:43
请允我报怨一下,上传不允许超600k,屏幕截图后仍然超大,最后上传至QQ相册,又从QQ下载,终于把图片搞小了,好繁琐,还有没有更好的办法?
作者: 小陈为臣    时间: 2016-4-22 12:48
请教LALB代表什么,后面加1的意思呢?

作者: 如云如雾如烟    时间: 2016-4-22 13:01
角A,角B,角A1
作者: 如云如雾如烟    时间: 2016-4-22 13:03
角A等于角A1,角B等于90度
作者: 如云如雾如烟    时间: 2016-4-22 13:54
我觉得这样的改动很好,抛弃了擒纵轮齿前棱对叉石冲面的硬磨蹭,释放时,擒纵轮齿冲面直接冲击瓦石后棱,应该很有力度,更顺畅。
作者: OHSEAL    时间: 2016-4-22 13:55
如云如雾如烟 发表于 2016-4-22 12:43
请允我报怨一下,上传不允许超600k,屏幕截图后仍然超大,最后上传至QQ相册,又从QQ下载,终于把图片搞小了 ...

APP自动压缩,最方便.
作者: 花千岁~    时间: 2016-4-22 13:59
楼主的这个研究结果,

如果真的可以,打败了从宝鸡大师,到现在的地区高手的存在。




如果真成功了,记得叫我来道贺。
作者: 如云如雾如烟    时间: 2016-4-22 14:17
本帖最后由 如云如雾如烟 于 2016-4-29 11:01 编辑
花千岁~ 发表于 2016-4-22 13:59
楼主的这个研究结果,

如果真的可以,打败了从宝鸡大师,到现在的地区高手的存在。


哈哈
作者: 如云如雾如烟    时间: 2016-4-22 14:17
本帖最后由 如云如雾如烟 于 2016-4-29 11:02 编辑
花千岁~ 发表于 2016-4-22 13:59
楼主的这个研究结果,

如果真的可以,打败了从宝鸡大师,到现在的地区高手的存在。


哈哈
作者: 如云如雾如烟    时间: 2016-4-22 14:17
本帖最后由 如云如雾如烟 于 2016-4-29 11:03 编辑
花千岁~ 发表于 2016-4-22 13:59
楼主的这个研究结果,

如果真的可以,打败了从宝鸡大师,到现在的地区高手的存在。

哈哈
作者: 如云如雾如烟    时间: 2016-4-22 14:18
OHSEAL 发表于 2016-4-22 13:55
APP自动压缩,最方便.

是下载论坛的APP?
作者: 黄金小套筒    时间: 2016-4-22 14:44
之前对冲击擒纵的修改真的克服了问题吗?得到承认了吗?如果只是这样说说而不拿试验品出来,怕是不能令人信服。何况这个图实在不知所云,虽然不懂相关计算,但是这点儿式子我认为没意义。

作者: 如云如雾如烟    时间: 2016-4-22 15:07
本帖最后由 如云如雾如烟 于 2016-4-29 11:04 编辑
黄金小套筒 发表于 2016-4-22 14:44
之前对冲击擒纵的修改真的克服了问题吗?得到承认了吗?如果只是这样说说而不拿试验品出来,怕是不能令人信 ...

哈哈
作者: 黄金小套筒    时间: 2016-4-22 15:19
如云如雾如烟 发表于 2016-4-22 15:07
朋友,这个都没有看懂,还要看冲击擒纵的修改,那线条多好多的,这个我没有画擒纵轮齿在上面,瓦石的叉身 ...

我可以问问坛子里谁看懂了你画的和你所谓的研究。拿一堆只有自己知道东西出来又不做试验品就认为已经攻克这攻克拿,我认为是纸上谈兵,民科做派

作者: 如云如雾如烟    时间: 2016-4-22 17:12
黄金小套筒 发表于 2016-4-22 15:19
我可以问问坛子里谁看懂了你画的和你所谓的研究。拿一堆只有自己知道东西出来又不做试验品就认为已经攻克 ...

尊敬你的言论,我是发在维修与自制版块的。
作者: 如云如雾如烟    时间: 2016-4-22 18:01
瑞士杠杆擒纵,解锁释放到补充能量给摆轮,这两个动作是分开进行的,补充能量是分两个阶段进行的,首先擒纵轮齿的前棱冲击叉瓦石的冲面,接着是擒纵轮齿的冲面冲击叉瓦的前棱。那个小缺口,就抛弃了擒纵轮齿的前棱冲击叉瓦石的冲面,因为此刻叉身还没有转到合适的角度,至使摩擦很大,杠杆擒纵低效率的问题就出在这里。
作者: 如云如雾如烟    时间: 2016-4-22 18:06
本帖最后由 如云如雾如烟 于 2016-4-29 11:07 编辑


作者: nemo    时间: 2016-4-22 18:14
技术我是不懂了,精工和劳力士为了提高擒纵效率连擒纵轮都掏空了,却想不到把叉瓦石多家一个角?

作者: 如云如雾如烟    时间: 2016-4-22 18:33
nemo 发表于 2016-4-22 18:14
技术我是不懂了,精工和劳力士为了提高擒纵效率连擒纵轮都掏空了,却想不到把叉瓦石多家一个角?

哈哈哈,几百年来,制表师都想简化万年历显示问题,几百年来无数制表师绞尽脑汁也没想出来,结果是在2006年亨利慕时品牌用时标代替月份,中间一个短针搞定,日历用叠加双层,也轻松解决日期显示问题。
作者: 三块贰毛5    时间: 2016-4-22 18:44
如云如雾如烟 发表于 2016-4-22 18:01
瑞士杠杆擒纵,解锁释放到补充能量给摆轮,这两个动作是分开进行的,补充能量是分两个阶段进行的,首先擒纵 ...

纠正一点:齿传冲阶段擒纵轮是与叉瓦后棱,而不是前棱接触。劳力士的Chronergy也有类似的思路,就是缩短瓦传冲的距离,延长齿传冲的距离。所以他们新的叉瓦特别窄二擒纵轮的齿的斜面特别长。不过说实话我也搞不懂这种布局为什么可以提高传动效率。

作者: nemo    时间: 2016-4-22 19:03
本帖最后由 nemo 于 2016-4-22 19:05 编辑
如云如雾如烟 发表于 2016-4-22 18:33
哈哈哈,几百年来,制表师都想简化万年历显示问题,几百年来无数制表师绞尽脑汁也没想出来,结果是在2006 ...


虽然没有明确说明,但目前接受程度较高的第一支Perpetual Calender手表是1929年Breguet生产的,至今不到100年。Perpetual Calender的多子盘设计也是从这只表开始。而且这种复杂功能对一般人来说,巴不得盘面越复杂看起来越厉害越好,HM那种超简化设计可以说是异端中的异端。所以不是“几百年做不到”,而是“不到一百年的时间里根本没人有动力去做”。

作者: nemo    时间: 2016-4-22 19:05
如云如雾如烟 发表于 2016-4-22 18:33
哈哈哈,几百年来,制表师都想简化万年历显示问题,几百年来无数制表师绞尽脑汁也没想出来,结果是在2006 ...

另外HM产量再少,规模再小,人家也是个厂子

作者: 如云如雾如烟    时间: 2016-4-22 19:05
本帖最后由 如云如雾如烟 于 2016-4-22 19:23 编辑
删除重复

作者: 如云如雾如烟    时间: 2016-4-22 19:06
本帖最后由 如云如雾如烟 于 2016-4-22 19:29 编辑
三块贰毛5 发表于 2016-4-22 18:44
纠正一点:齿传冲阶段擒纵轮是与叉瓦后棱,而不是前棱接触。劳力士的Chronergy也有类似的思路,就是缩短 ...

实话我也不懂,只是一个奇思妙想
作者: 如云如雾如烟    时间: 2016-4-22 19:06
本帖最后由 如云如雾如烟 于 2016-4-29 11:10 编辑
三块贰毛5 发表于 2016-4-22 18:44
纠正一点:齿传冲阶段擒纵轮是与叉瓦后棱,而不是前棱接触。劳力士的Chronergy也有类似的思路,就是缩短 ...

心中有定型原则,很难得到奇思异想。
作者: 如云如雾如烟    时间: 2016-4-22 19:12
本帖最后由 如云如雾如烟 于 2016-4-29 11:12 编辑
三块贰毛5 发表于 2016-4-22 18:44
纠正一点:齿传冲阶段擒纵轮是与叉瓦后棱,而不是前棱接触。劳力士的Chronergy也有类似的思路,就是缩短 ...

你说的对,传冲是轮齿后棱与叉瓦后棱,所以我没有割据A位那段坡度,传递是发生在A位那一段斜坡上的,那一瞬间。
作者: 东北以东    时间: 2016-4-22 19:22
打个酱油点个赞我会,但是整这么专业我完全蒙了专业人士多多讨论,小白们围观学习,大家讨论为主,语言别变成过激的争论

作者: aa161800    时间: 2016-4-22 20:41
太专业了

作者: 三块贰毛5    时间: 2016-4-22 20:52
我发现了一个问题。

这是我自己画了一张示意图,添加了一些标记以方便讨论。左侧是传统叉瓦的设计,主要的两个工作面是锁面1以及冲面2。新的设计里面,锁面1保持不变,但冲面变成三段2a,2b,2c。如果我没理解错的话,楼主的设想是擒纵轮的齿尖在解锁之后越过2a,2b组成的缺口,直接与2c接触传递能量以达成……一些目的。

但根据接下来分析,这个缺口将是多余的。

在解锁过程结束之后,擒纵轮会被向后推动一点,而叉瓦在摆轮的带动下则继续上升。所以当擒纵轮的齿尖后退再前进到与冲面2接触时,与之接触的不是1与2之间的交角,而是2上面的某一点。就像这样:

其中红色箭头指示齿尖的运动方向,黑色箭头指示叉瓦的运动方向。

齿尖在冲面上落点位置的不同,会导致两种情况:


情况1 齿尖在(原有的)冲面上的落点位于2b之前,齿尖会与面2b碰撞。这种碰撞应该不至于让装置卡住,因为擒纵叉依然受到摆轮带动;但碰撞会带来额外的能耗。



情况2 齿尖在(原有的)冲面上的落点位于2b之后,齿尖会与面2c接触。在这种情况下,有和没有缺口都是一样的。


所以说,这个缺口到底有什么用呢?

作者: 如云如雾如烟    时间: 2016-4-22 21:19
本帖最后由 如云如雾如烟 于 2016-4-29 11:19 编辑
三块贰毛5 发表于 2016-4-22 20:52
我发现了一个问题。

这是我自己画了一张示意图,添加了一些标记以方便讨论。左侧是传统叉瓦的设计,主要 ...


我也担心落到2b上面,可以在修改
作者: 如云如雾如烟    时间: 2016-4-22 21:21
三块贰毛5 发表于 2016-4-22 20:52
我发现了一个问题。

这是我自己画了一张示意图,添加了一些标记以方便讨论。左侧是传统叉瓦的设计,主要 ...

2a线在延长一点点,到整体叉瓦石中间
作者: 如云如雾如烟    时间: 2016-4-22 21:30
三块贰毛5 发表于 2016-4-22 20:52
我发现了一个问题。

这是我自己画了一张示意图,添加了一些标记以方便讨论。左侧是传统叉瓦的设计,主要 ...

2a线长等于叉瓦石宽度的二分之一,这两者是运动的,解锁过程中,擒纵轮齿会后退一点点,此刻叉瓦石在顺时针方向转动一点点,我也非常担忧会卡在那里,在2b与2a交接点,做成圆角?
作者: 如云如雾如烟    时间: 2016-4-22 21:53
本帖最后由 如云如雾如烟 于 2016-4-29 11:22 编辑
三块贰毛5 发表于 2016-4-22 20:52
我发现了一个问题。

这是我自己画了一张示意图,添加了一些标记以方便讨论。左侧是传统叉瓦的设计,主要 ...


所有的运动,都是以自己的圆为中心,所有的点位都有固定轨迹,都是圆弧轨迹。
作者: 如云如雾如烟    时间: 2016-4-22 21:53
本帖最后由 如云如雾如烟 于 2016-4-29 11:24 编辑


作者: 如云如雾如烟    时间: 2016-4-22 22:06
三块贰毛5 发表于 2016-4-22 20:52
我发现了一个问题。

这是我自己画了一张示意图,添加了一些标记以方便讨论。左侧是传统叉瓦的设计,主要 ...

那个缺口不是多余,那个地方最无用,无效能源就是消耗在那里的。把那儿弄空,问题就解决了,最大磨损也应该就在那里
作者: 如云如雾如烟    时间: 2016-4-22 22:52
本帖最后由 如云如雾如烟 于 2016-4-29 11:27 编辑

过去擒纵齿前棱是从锁面滑到冲面,然后磨磳到叉瓦石后棱冲击,现在是从锁面直接跳击到叉瓦石后棱上进行冲击,你都说了,传递工作在叉瓦石后棱。你咱说无效无用呢?
作者: 三块贰毛5    时间: 2016-4-22 22:57
如云如雾如烟 发表于 2016-4-22 21:19
朋友,你的理解非常对,我也担心落到2b上面,但实际不会落在这上面,因为两者的距离会拉开,2b线应该在叉 ...

解锁之后不受任何牵制的擒纵轮,其加速度是很快的。其结果是,擒纵轮的速度会比受摆轮带动的擒纵叉快得多。如果2b线真的在叉瓦宽度1/2处,那么擒纵轮齿尖必定会和它碰撞。

把齿尖与哪一部分接触的问题暂且放下,我更想问的是:这样的设计的目的是什么?从前面的对话中,我认为你的设计的重点在于省力。但擒纵装置的一个重要任务是给摆轮传递能量,现在瓦冲面的长度缩短了,传递的能量不够多,这是不行的。实际上为了省力需要比原来更长的斜面,在这个例子里,擒纵轮的齿冲面要变长。所谓的功是力在位移方向上的积分,想要省力必须要移动更长的距离。

这就是矛盾的地方了:想要减小齿与叉瓦之间的压力(进而减小摩擦),滑动距离会变长;想要缩短滑动距离,压力又会增大。这样看来摩擦带来的损耗(也就是摩擦力所做的负功)怎样都减小不了。

突破口在于,摩擦力与滑动距离的变化速度不一样。比如说,我把距离增大到两倍以后,摩擦力能够减小为原来的1/3的话,摩擦损耗减小,也就是说延长距离是有意义的;而如果摩擦力只减小10%,那我反而应该用一个更短更陡峭的斜面。能够把摩擦损耗降到最低值的瓦冲面、齿冲面各自的长度和坡度,就是最优解。

这还只是单纯考虑摩擦力的影响。实际上如果过于追求短距离,擒纵装置的力矩会难以推动摆轮;过于追求省力,齿冲面太长又会使擒纵轮太重,降低轮系的传动效率。这里面牵涉到多个变量,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很复杂的,而且不同的机芯都不太一样,需要大量的实验及计算。我想,劳力士那个缩短瓦冲面,延长齿冲面的设计,应该是基于大量实验数据得出来的,他们认为最优的结果。

作者: 如云如雾如烟    时间: 2016-4-23 00:32
三块贰毛5 发表于 2016-4-22 22:57
解锁之后不受任何牵制的擒纵轮,其加速度是很快的。其结果是,擒纵轮的速度会比受摆轮带动的擒纵叉快得多 ...

我的想法很简单,这样擒纵齿会重重的敲在2b冲面上。明天聊,晚安!
作者: 如云如雾如烟    时间: 2016-4-23 01:14
本帖最后由 如云如雾如烟 于 2016-4-29 11:29 编辑

哈哈
作者: 如云如雾如烟    时间: 2016-4-23 01:16
本帖最后由 如云如雾如烟 于 2016-4-29 11:53 编辑
三块贰毛5 发表于 2016-4-22 22:57
解锁之后不受任何牵制的擒纵轮,其加速度是很快的。其结果是,擒纵轮的速度会比受摆轮带动的擒纵叉快得多 ...


你没有完全按我的比例画,
作者: 如云如雾如烟    时间: 2016-4-23 01:16
本帖最后由 如云如雾如烟 于 2016-4-29 11:30 编辑


作者: 如云如雾如烟    时间: 2016-4-23 01:16
本帖最后由 如云如雾如烟 于 2016-4-29 11:33 编辑

在传递中,仿佛出瓦要比进瓦顺畅很多。
作者: 黄金小套筒    时间: 2016-4-23 01:18
三块贰毛5 发表于 2016-4-22 22:57
解锁之后不受任何牵制的擒纵轮,其加速度是很快的。其结果是,擒纵轮的速度会比受摆轮带动的擒纵叉快得多 ...

这才是能让人看懂的解释

作者: 如云如雾如烟    时间: 2016-4-23 01:55
本帖最后由 如云如雾如烟 于 2016-4-29 11:34 编辑


作者: 如云如雾如烟    时间: 2016-4-23 02:03
本帖最后由 如云如雾如烟 于 2016-4-29 11:37 编辑


作者: 如云如雾如烟    时间: 2016-4-23 02:22
本帖最后由 如云如雾如烟 于 2016-4-29 11:51 编辑

删除重复
作者: 如云如雾如烟    时间: 2016-4-23 03:08
本帖最后由 如云如雾如烟 于 2016-4-29 11:51 编辑
黄金小套筒 发表于 2016-4-23 01:18
这才是能让人看懂的解释


可以拿筷子试试,在桌面上一根压着另一根,往上抬到脱开,两根都离开了桌面,都变了位置。
作者: 如云如雾如烟    时间: 2016-4-23 03:23
本帖最后由 如云如雾如烟 于 2016-4-29 11:47 编辑

哈哈
作者: 如云如雾如烟    时间: 2016-4-23 03:40
本帖最后由 如云如雾如烟 于 2016-4-29 11:45 编辑

哈哈
作者: 如云如雾如烟    时间: 2016-4-23 04:04
本帖最后由 如云如雾如烟 于 2016-4-29 11:44 编辑

哈哈
作者: yang    时间: 2016-4-23 16:11
三块贰毛5 发表于 2016-4-22 20:52
我发现了一个问题。

这是我自己画了一张示意图,添加了一些标记以方便讨论。左侧是传统叉瓦的设计,主要 ...

这个脸打得准
作者: 如云如雾如烟    时间: 2016-4-25 01:28
本帖最后由 如云如雾如烟 于 2016-4-29 11:36 编辑
yang 发表于 2016-4-23 16:11
这个脸打得准


你把我当专业人员了,哈哈
作者: 如云如雾如烟    时间: 2016-4-25 01:28
本帖最后由 如云如雾如烟 于 2016-4-29 11:43 编辑

哈哈
作者: 如云如雾如烟    时间: 2016-4-25 01:29
本帖最后由 如云如雾如烟 于 2016-4-29 11:43 编辑

哈哈
作者: 如云如雾如烟    时间: 2016-4-25 01:29
本帖最后由 如云如雾如烟 于 2016-4-29 11:42 编辑

哈哈
作者: 如云如雾如烟    时间: 2016-4-25 01:30
本帖最后由 如云如雾如烟 于 2016-4-29 15:13 编辑

...
《可以重复回复这么多,只能一个个修改,论坛没有删除按钮,奇怪,更奇怪可以重复这么多
作者: 如云如雾如烟    时间: 2016-4-25 01:30
本帖最后由 如云如雾如烟 于 2016-4-29 11:41 编辑

、、、
作者: 如云如雾如烟    时间: 2016-4-25 01:31
本帖最后由 如云如雾如烟 于 2016-4-29 15:15 编辑


,能有别的产业来支撑,开出好表厂易,以不赚钱为目的表厂才是好表厂。以迎合市场为目标的表厂,生产出好的产品有障碍
作者: 如云如雾如烟    时间: 2016-4-29 15:16
修修改改又顶起来
作者: yang    时间: 2016-5-16 00:36
如云如雾如烟 发表于 2016-4-25 01:28
你把我当专业人员了,哈哈

对瑞士杠杆擒纵吃的不透,吃透了你会明白,你那个改动很危险,不稳定
作者: r2s4t    时间: 2016-5-16 01:29
不明觉厉

作者: 凤翼天翔    时间: 2019-10-27 12:13
三块贰毛5 发表于 2016-4-22 20:52
我发现了一个问题。

这是我自己画了一张示意图,添加了一些标记以方便讨论。左侧是传统叉瓦的设计,主要 ...

看他的发言,基本上可以判断他是不太懂的,缺少很多基础的知识,就是套筒所谓的“民科”,没想到诸位还这么一本正经的和他辩论。

更可笑的是,这人的思路被人指出有问题之后,就开始厚颜无耻地说自己本来就不专业,所以理所当然地不对自己提出的”专业言论“负责,但根本没打算纠正自己之前的观点,继续意淫,至于你们的回复、辩论,完全无视,你们爱咋咋地。

——帖主这是耍猴吗?




欢迎光临 名表通 (https://www.watchlead.com/wbbs/)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