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表通

标题: 王墒“搜寻确凿的证据” [打印本页]

作者: 富贵园    时间: 2011-7-30 18:55
标题: 王墒“搜寻确凿的证据”
王墒,一个艺术界新鲜的名字,不!不一定是艺术界。我选择他正在编写的小说中的一个章节《搜寻确凿的证据》作为他的第一次个展的题目有着双重意义。一是试图通过这个实验室寻找他一直关注的他所创的“新自然主义”的某些线索,二是寻找他自身关于方向的认识。而这些都是在寻找确凿的证据试图去证明什么,也可能什么都不是。
王墒是一座隐藏着巨大潜能而未发生裂变的反应堆。似乎只是需要一些药引就能产生裂变。
他五岁开始学习艺术,兴趣很是广泛。改革开放为这个家庭带来了实现个人价值的机会,父母的吃苦耐劳奠定了他成长环境的殷实基础。从幼儿园到研究生一直是名牌学校的骄子。 2004年赴伦敦的Goldsmiths学院学习视觉艺术,之后又到皇家美术学院学习策展。在Goldsmiths的学生时代就创作出“剪辑历界奥运会中跑步镜头”的录像作品《脑中那个无关紧要的场所》而广受好评。皇家美院时期在伦敦的Gasworks美术馆独立策划了两个年轻人的群展。他很享受阅读,大量的哲学、科学巨人的著作深深地打动了他,并被他所尊重的福柯和达尔文们所影响。尽管他已在艺术道路的初端有了很不错的开始,但他还是对艺术本身产生了巨大的怀疑,甚至要以放弃艺术家的角色来思考“人生的方向性”问题。他一直在“如何确定人生方向和职业选择”上犹豫不决、徘徊和迷茫。而在他研究生即将毕业对想出的“珠宝店计划”,像是给他注射了一剂兴奋剂。他开始学习宝石鉴定,到著名的珠宝店实习。之后创作出以“自然法则”为依据的多件“首饰”作品。然而这些被他使用的昂贵宝石,也被他视为等同于矿物质,并引发他创造出他的“新自然主义”概念。但这一切并没有对他的迷茫和彷徨起多大作用。他仍然痴迷阅读,开始纂写他的小说。小说的主人公有着与他一样的迷茫和彷徨;怀疑和探索,在实验室中做着实验……
    策划这个展是从王墒的珠宝作品开始入手的,当然还有他父亲收藏丰富的相机。我用石棉瓦拼接成墙裙制造一个空间,成为他的背景。虽然探究如何成长并不是这次展览的主旨,但对我来说成长的背景仍然是潜在的平台来支撑着未来。在他成长的27年中,国家和他的家庭生活都发生了巨变,石棉瓦和珠宝、相机的巨大反差形成了多重对话。而展览呈现的是一个实验室,是他未完成的小说中用于研发新植物物种的实验室,而这个实验室被放置在一个简陋的环境中,像是一处隐藏于市的制造神秘的场所。墙面被艺术家创造的“新自然主义”植物器官壁纸所覆盖。这些植物器官存在在他的世界中充当着重要角色,并会在他的世界中繁殖着、生长着。就像传统壁纸中的自然植物一样,隔离着真实的自然。而由众多不同时代的相机构成的反应堆,则从相机的对光的依赖而派生出类同植物对光的索求的特性。二者隐蔽着对两代人的隐喻,对于相机来说他的使用与他父亲的使用都已不再是相机发明者和相机使用者元初的诉求。而他创造的宝石首饰被置于“培育箱”中,又是对这已经被符号化和物质化的物件进行的重新定义,就像他所说:
“今天人类笼罩在对自我的恐惧中”。我们不能判断王墒是否就是他小说的主人公,但他的小说就像是真实世界的影子。分不出虚实。这也是王墒徘徊在众多边界的现状,具有很强的不确定性,如果有一天我们看到一个并非是艺术家的王墒时,请不要吃惊,这个答案在今天已显现它的端倪。他这座潜能巨大的反应堆,飘浮在殷实的大海上,期待着裂变;但更期待着自己可以驾御的一艘航船。但是如果不发生裂变,那将是一堆废铁,真成了艺术装置。而航船若没有舵,它将孤独的停在那殷实的海上,成为一个坐标或是礁石。

作者: 富贵园    时间: 2011-7-30 18:59


作者: 88璐璐88    时间: 2011-7-30 19:27
富贵园 发表于 2011-7-30 18:55
王墒,一个艺术界新鲜的名字,不!不一定是艺术界。我选择他正在编写的小说中的一个章节《搜寻确凿的证据》 ...

富版你好,想要说明啥,没看明白哈。
作者: 富贵园    时间: 2011-7-30 19:41
88璐璐88 发表于 2011-7-30 19:27
富版你好,想要说明啥,没看明白哈。

王兄好:艺术家的思想可不是咱们俗人立马就理解的哈(您才看一遍,我都琢磨二天了!)
作者: yantaia8    时间: 2011-7-30 19:55
富贵园 发表于 2011-7-30 19:41
王兄好:艺术家的思想可不是咱们俗人立马就理解的哈(您才看一遍,我都琢磨二天了!)

俺是粗人,不懂这些文绉绉的言语。接触最多的艺术就是那些介乎色情边界的所谓的艺术照
作者: 富贵园    时间: 2011-7-30 20:04
7月28日,北京酷热!我约上《收藏投资导刊》的徐旻老师跑到798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去看王墒的展览。徐旻:留学意大利,专业——奢侈品管理,学成回国,半年前来北京发展,任《收藏投资导刊》专档记者。关注珠宝、手表收藏等方面的资讯,除采访米长虹的那篇文章,《驾驭心中的时间艺术——记香港钟表收藏家钟泳麟》那篇文章写的也挺好玩的。
注:上图徐旻在观看展品——一位聪颖秀丽的上海小姑娘。
资深收藏家可以来此报名哈

作者: 富贵园    时间: 2011-7-30 20:06


作者: 富贵园    时间: 2011-7-30 20:13
展示的方式挺有意思,星期四去参观的人还真多。




作者: yantaia8    时间: 2011-7-30 20:14
富贵园 发表于 2011-7-30 20:04
7月28日,北京酷热!我约上《收藏投资导刊》的徐旻老师跑到798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去看王墒的展览。徐旻:留 ...

学习了,顶顶。。。
作者: 富贵园    时间: 2011-7-30 20:17


作者: 富贵园    时间: 2011-7-30 20:18
王墒的作品:



作者: 富贵园    时间: 2011-7-30 20:18
回复 富贵园 的帖子



作者: 富贵园    时间: 2011-7-30 20:19


作者: 富贵园    时间: 2011-7-30 20:20


作者: 富贵园    时间: 2011-7-30 20:28
巨大的展示柜中安放着各国的照相机





作者: 富贵园    时间: 2011-7-30 20:29


作者: 富贵园    时间: 2011-7-30 20:42
王安禾老师北京相机收藏圈内公认的收藏大家,比较低调。去年4月,俺与王安禾老师在五棵松同台话收藏



作者: 富贵园    时间: 2011-7-30 20:49
王老师的部分收藏品,我估计徐旻又想采访王老师了——要在专栏上加相机栏目了



作者: 富贵园    时间: 2011-7-30 20:50


作者: 镜观天下    时间: 2011-7-30 21:05

作者: 富贵园    时间: 2011-7-30 21:05
参观完展览后,在一家咖啡馆里,王墒接受徐旻的采访。思维很活跃、很有才华的青年人






作者: 富贵园    时间: 2011-7-30 21:15
富贵园 发表于 2011-7-30 18:55
王墒,一个艺术界新鲜的名字,不!不一定是艺术界。我选择他正在编写的小说中的一个章节《搜寻确凿的证据》 ...

……他研究生即将毕业对想出的“珠宝店计划”,像是给他注射了一剂兴奋剂。他开始学习宝石鉴定,到著名的珠宝店实习。之后创作出以“自然法则”为依据的多件“首饰”作品。……

然而,我对王墒的关注点还是在珠宝表上。
去年,与他谈珠宝表时的场景还在,希望早日看到他正式作品的出现——国产表又有好玩的了!









作者: OHSEAL    时间: 2011-7-30 21:16
珠宝是蛮好看的.
作者: 000-    时间: 2011-7-30 21:24

作者: 徐旻    时间: 2011-7-30 22:21
富贵园 发表于 2011-7-30 20:04
7月28日,北京酷热!我约上《收藏投资导刊》的徐旻老师跑到798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去看王墒的展览。徐旻:留 ...

特别粘上对钟泳麟的采访,并希望有幸能与各位大虾一起讨论“手表与传承的故事”,说说你们心中的传承。


驾驭心中的时间艺术
文/本刊记者 徐旻

记得保利名表拍卖有过这么一句话:自然为人类规定了时间的法则,不可{要和谐},无法逾越;人类给钟表订了自己的法则,快慢进退,操控自若。
那么对于一个阅尽天下名表、佳表珍藏无数的收藏家来说,时间于他又有何意义。提起钟泳麟,国内外任何钟表品牌无人不知,各大腕表拍卖行也无人不晓,因为他爱表的灵魂来于最原始的信仰,搜寻天下时间的激情来于他最原始的冲动,时间穿世过,经典心中留。

收藏中的人文艺术
我们都知道要从现代高级钟表商手中定制一块顶级的腕表,需要的是等待,等待的不仅是制作的时间,更是等待一种申请的资格。只有具备厂方认可的收藏资历,才有机会排队等待一块限量级腕表。但是这些对于钟泳麟来说都不是问题,因为他的“江湖地位”早已奠定了他的收藏地位。他深谙等待的哲学,一贯来强调“要学会等待,尽己所能等到最好的表,望穿秋水是一种享受”,也许是等待后得到的欣喜给了他无穷的满足。
但是也有一种等待会是落空,那种失之交臂的感觉会令他想起来就觉得深深的惋惜。钟泳麟告诉记者,现代的表他基本都能等到,但是对于一些古董表,因为市面上不容易见到,一旦错过了就是错过。珐琅彩是瑞士制表七大著名工艺之一,以名人手绘出名。在一些古董表上曾经绘有莫奈、毕加索等大师的杰作。这些都是通过手工打造的,即使图案相同,但是手工的结果就是不可能完全一样。如果你错过那幅画面最令你心宜且各方面状态都是最好一款表之后,即使你能在市场上找到同样的东西,但是状态不对了,味道也就缺失了,正是这种缺失会给准备收藏的买家带来一种支离破碎的遗憾心情。
近年来钟泳麟越来越喜欢腕表上一些人性化的东西,不仅是一幅珐琅彩绘,也可能是一些手工打磨的表盘和机芯工艺。当你被这些细节打动过,却又丢失时,就会有种失落的心情。不过最近他刚刚得手一只古董珐琅表,他告诉记者,3、4年前当他开始关注珐琅表时,每只价位差不多在20多万港币,但最近涨到了110多万港币。他刚刚收藏的这只,虽然不是名人名画,但在他看来,各方面状态都是最好的。

期待中的制表艺术
看尽天下腕表的钟泳麟,当被问及对于钟表市场是否还会期待惊喜时,他立即答道:我在期待制表艺术的重新回归。他认为这十几年制表艺术在退化,但市场却在兴旺,基本上出现的都是很商业性的东西,把原本高深的制表艺术通过简单的方法表达出来,产量加大了,但艺术却退失了。很希望能退回到100年前,每一块表都是由一个人亲手来做。去年当他在瑞士看到有一款全手工打造的表时他就很震撼,惊讶如今怎么还会有这样的作品,表的每一个部件都是通过手工打磨的,试想一只表至少有上千个零部件。这只表看似简单,但做工精致。由于制作时间久,他定制的那只至今未到手,但是这块表当初给他的感觉就好似绝望中看到了希望,觉得沙漠中原来还会有绿洲。他也特别提到了百达翡丽5959,在他眼里这是一块真正的好表,也许市场接受程度不高,因为一款看似简单的计时表,价格比市场上同类产品高出10倍。殊不知这昂贵的背后是因为每一个细节都是由手工打造的,体现的是一种孜孜不倦的工匠精神。
做为资深的钟表藏家、表评家,钟泳麟总会语出惊人,面对刚刚起步且越来越火热的钟表市场,他却认为腕表收藏没有后续增值空间,一来是价格涨得太快太高;二来是表越做越差。是新入门收藏者越来越多,多到把不怎么好的东西都买回来收藏的地步。优胜劣汰是他想要的,但现在连弱的都留下了。市场太大,以至于人们不想怎么尽量做好表,而是怎么尽快做好表。这几年引入高级电脑软件后导致速度更快,样子更怪,价格更贵。

传承中的时间艺术
据相关媒体统计,钟泳麟的藏表有400块,但他自己对藏品的数字概念却很模糊,没有清点过总数,也没有统计过类别和品牌。他说这种统计很难,因为不停的会买,也会出手。有些表现在已经不是他的心头好了,他认为不可以再算进他收藏系统里。他一直在做一件事,就是把自己的藏表浓缩到100块左右,希望全部都是最精彩的那种。但又觉得很难,因为有些表他已经不喜欢了,但它还是一个经典,这样的经典在整个手表行业很有代表性,而且看见好的还是忍不住会买,所以这个愿望几年都没有达到。“当然也有些表,买来以后一次都没有戴过,没有拆封过就存放在那里”钟泳麟自己也觉得好笑。
百达翡丽是他认为这个行业里最好的一个品牌,喜欢它的原因是因为它一直以来都保留着同样的风格,没有做太大的改变,所以这种一贯来的优雅和美观能让这个品牌常青。在他的藏表中百达翡丽大概占有100多块,但他特别强调每一块百达翡丽都是他为自己所收藏的。喜欢百达翡丽,但全然不认同百达翡丽的的经典广告词:“没有人能拥有百达翡丽,只不过为下一代保管而已”。似乎百达翡丽想要传达的传承理念在钟泳麟这里有了不同的解释:你怎么知道你的下一代会喜欢什么呢,你不能替他收藏一件他们还没有感兴趣,或者以后根本不会有兴趣的东西吧。我拥有100多只百达翡丽,但从来没有想过哪一只我的孩子会喜欢拥有,我只为自己收藏而购买。
在钟泳麟的很多头衔中,还有《名表论坛》主笔,《时间艺术》出版人的抬头,通过杂志与论坛和大家分享藏表读表的乐趣和体会,他的**总是独到、幽默,但不乏犀利。他肯定拍卖是真正能体现钟表价值的地方,但他也直言拍卖市场上一些炒作、假成交、高价成交后不付钱的情况令他心痛;他赞美本土品牌“海鸥”自主研发的2.5毫米机芯令人惊讶,他也讽刺当下一些国际手表品牌不安成本而是以勇气定价;对于现在很多限量版手表的发行,他犀利的说:有些手表限量发行的量比市场需求的量大,比如市场只需要10只,但品牌限量发行100只,这个相当于不限量,而如今市场上90%以上的限量与不限量一样。

交谈最后,钟泳麟告诉记者,他现在也是许多中国钟表企业的顾问。他在用外国看到的东西尽量多的用到中国的制表业上。他认为“用心”二字对中国制表业非常重要。手表如果只是用来看时间的话,我们根本不需要它,手表必需要有有视觉美,所以制表匠要把手表打造的精致漂亮;陀飞轮机芯的制作已不是难事,但是要打造高级的陀飞轮就是要把每个部件都做得精致清晰。他希望能有多一点的好东西留在世上,可能他看不到中国制表与瑞士制表平起的那一天。说到这里他沉默了,也许在他的思绪此时正在驾驭内心的时间艺术,那就在这一刻叫停,让这份时间艺术超越时空。

作者: 富贵园    时间: 2011-7-30 22:40
徐旻 发表于 2011-7-30 22:21
特别粘上对钟泳麟的采访,并希望有幸能与各位大虾一起讨论“手表与传承的故事”,说说你们心中的传承。
...

……他希望能有多一点的好东西留在世上,可能他看不到中国制表与瑞士制表平起的那一天。
可能我们大家都看不到这一天!
不过,还是有很多人努力去做,中国制表还总算让我们存有一些希望滴。

作者: 破茧    时间: 2011-7-31 14:22

作者: wdx530428    时间: 2011-7-31 14:52
王墒“搜集确凿的证据”,标题来自他正在撰写的小说中的一章。高光下璀璨的珠宝与散发着学究气的老相机呼应着,彼此气场的截然不同产生了奇妙的反差与张力,这种张力也来自父子两代人的生活(各式老相机来自王墒父亲的收藏),以及艺术家本人随着地域与兴趣转变而变化的人生轨迹。饶有趣味的不是“培养箱”中的珠宝这种意外形式的出现,而是王墒与它们的关系:在英国做学生的后期,这位艺术系研究生曾专门学习过珠宝鉴定,并结结实实做了一次珠宝店实习生。同时他也写小说,展厅里显示的作品名称毫不掩饰在看似直白的形式背后是一个有着独立参照系的虚构世界。这些“节外生枝”与创作中自我互文的手法都不算新鲜,王墒本人在若干领域间的彷徨与游走,所呈现出的不稳定与焦虑感,反而是在回到这个特定的策展语境中时得到了再认识。
同样在老北京的胡同中长大、又留洋归国的马秋莎,“地址簿”用来提炼她的创作显得相当贴切。地址变更往往意味着生活在不同程度上的改变,觉知细腻如马秋莎这样的女性艺术家,自然不会无所动。展厅里倚墙排开的“自画像”与“比我小两岁”系列以空间蒙太奇的方式表现了时间的延展,前者是她8岁至18岁间59幅大小风格不一的自画像,后者则是去年故去的姥爷用药瓶积攒27年的胡茬儿。加上其他几件绘画(装置)及影像作品,整个展厅显出与艺术家一贯的风格并无二致的温婉气质。但马秋莎也不缺她独有的锋芒,在两件影像作品中,含在嘴里的刀片(《从平渊里4号到天桥北里4号》)与消极地磨过地面的冰刀直指理性与感性的双重体验,后者的标题“我所有的锐气源于你的坚硬”令人恍然大悟,多义的隐喻折射出源自某种集体性的温和声明。

作者: 88璐璐88    时间: 2011-8-1 17:11
富贵园 发表于 2011-7-30 21:15
……他研究生即将毕业对想出的“珠宝店计划”,像是给他注射了一剂兴奋剂。他开始学习宝石鉴定,到著名的 ...

富版你好,看明白了您老人家是想他的(珠宝表)哈。
作者: 富贵园    时间: 2011-8-1 17:32
88璐璐88 发表于 2011-8-1 17:11
富版你好,看明白了您老人家是想他的(珠宝表)哈。






欢迎光临 名表通 (https://www.watchlead.com/wbbs/)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