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表通

标题: 太阳报 - 点木成金 [打印本页]

作者: 万希泉手表    时间: 2012-10-23 16:58
标题: 太阳报 - 点木成金

     古董收藏,只要眼光独到,其实不用倾家荡产也可买到清朝瑰宝。木雕收藏家沈墨宁,廿多年前开始在内地搜集木雕工艺,昔日旧建筑被摒弃的木雕装饰,差点付诸一炬之际,被他收购回来,现今藏品达数千件,部分珍品更升值千倍。
在多年的熏陶下,沈墨宁的儿子沈慧林,也成为木雕收藏家,并重新发现传统木雕的价值。现今内地古董市场,紫檀及黄花梨木被热炒,身价动辄千万元,普通市民难以入手。相比之下,沈氏父子收藏的清朝木雕,是来自浙江省的黄杨木、樟木及杏木,价钱便大众化得多,只要有眼光,内地乡间仍可找到笋货。

珍贵木雕当柴烧
沈慧林回忆,父亲当初开始收藏木雕,源自人弃我取的心态:「约20年前,父亲为西湖旁大宅粉饰,开始在当地乡镇夜市物色木雕,当年数十元已可找到古董货。」当时老房子的木雕装饰,被老百姓视为废物,用来当柴烧。沈墨宁眼见瑰宝将被送进火海,于是展开收购行动,不少村民不谙木雕价值,到沈家排队变卖换钱。

为了搜集更多木雕珍品,沈墨宁不但从坊间收购,更在内地特派百位淘宝专员,帮他寻宝。现在,沈墨宁已是内地知名木雕收藏家,拥有约4,000至5,000件木雕,当中不少更是清朝古董。谁会想到,20几年前只值数十元的木头,现今身价竟达五位数字!

昔日雕功不复再
沈慧林解释,古董木雕极具升值潜力,皆因古时雕功已不复再:「清朝侯爵重视木雕工匠,包起木雕师傅全家食住,让他们专心创作。古时的雕功及创作意境,今日难寻。」沈氏父子的收藏,多数是由古董床架、窗框分割出来的木雕装饰;木雕的创作主题多数围绕神话、戏曲故事及经典小说,如《三国演义》、《红楼梦》等。原来古时木雕除用作粉饰家居外,还有教学功能:“「一块木雕可交代二十四孝故事;就连《孙子兵法》都解释到,更渗透道、佛、儒思想。”

沈慧林认为古董木雕极具升值潜力,例如一张清朝木雕枱,10多年前用千多元人民币买入,现今市价可达六位数字。加上清朝古董木雕市场未算成熟,只属刚冒起阶段,「入场价」由数千至上万元不等:“与千万元的古董紫檀木相比,数千元有交易的清朝木雕,价位非常亲民。而且内地不少乡镇,仍然有宝可淘,想搵真正笋货,不妨到村庄搜寻!”除此之外,往内地古董网搜寻,又或托内地古董买手入货,都是入货途径。

寻宝小秘方
- 到浙江省的乡镇村落古物店,随时执到宝。

- 购买时留意木质纹路,有否出现裂痕。

- 木雕跟邮票一样,集齐一套价值连城,以《三国演义》人物为例,一套便价值数百万元。

- 古董木雕保养方法简单,只需定时涂上橄榄油便可。

- 荷李活道及嚤啰街是古董木雕集散地,逛逛便可了解市价。






欢迎光临 名表通 (https://www.watchlead.com/wbbs/) Powered by Discuz! X3.2